希特勒最后的失误:柏林战役判断错苏军主攻方向

  从纯人道角度来看,希特勒无疑是二战中最令人同情的军事统帅,许多失败的责任后来都落井下石地推到了他的身上。真的是成功者有一百个母亲,失败者是个孤儿。

  可以类比的军事强人就只有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波拿巴.拿破仑了,也是一位影响过世界的,指挥过欧洲战争史上最大战争的军事统帅。有意思的是两人在军事指挥方面的失误甚至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尤其是最后的败招。

  人们谈及希特勒军事指挥上的失误,以前的战史研究者常常会提到基辅战役。我个人却认为希特勒发动基辅战役并没有什么错,虽然可能因此错过了在严冬到来前攻下莫斯科的最佳时机。但是如果在基辅的布琼尼元帅的一百万红军不消灭的话,德军即使进攻莫斯科,难免不会被身后残存的这么一大股苏军合围或切断退路及补给线,德军则会遭到更惨重的失败。因此基辅战役非常地必要,即使因此而改变古德里安集群的攻击方向也是无可厚非的。

  非要进一步剖析希特勒在进攻莫斯科问题上的失误,除了人们常常提到的天气、准备不足、连续作战的疲劳、西伯利亚红军的加入等等因素外,我认为德国在1941年就为了一条根本不存的西线保持着五十个师的兵力和一千架飞机,才是这个问题中最大的失误。因为如果希特勒及时地把这些兵力投放到莫斯科方向,那恐怕斯大林真的只剩下投降的份了。

  最后的失误无论是希特勒或是拿破仑,都不是在众所周知的莫斯科战役,这在同一地点间隔一百五十年的战役的失败只是这两位统帅的军事冒险生涯中一次重大挫折而已。虽然这两次战役对于法兰西帝国和第三帝国而言是灾难性的,但并非那种严重到最终再也无法挽回的失误。因此,也不是滑铁卢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或别的什么其他战役。

  最后的失误,指的是一种导致决定性后果,而又无法挽回的致命的错误。基于这个定义,拿破仑的最后的失误应该是他被囚禁在圣赫勒拿岛后,部下送来的每日把玩的棋子中藏有让他逃离囚笼的计划,他竟然浑然不知,以至于1821年因患癌症(实际上是被卑鄙地谋杀的)而死。拿破仑如果发现了那个计划,法国的历史又要被改写,真不知这位军事天才又会在欧洲干出什么事来?

  希特勒最后的失误则是在柏林战役前错误地判断了苏军的主攻方向,他认为匈牙利的油田与布达佩斯的政治意义的重要性斯大林不会看不到。希特勒判断苏军会习惯性地采取先击碎两翼,两路钳形进攻柏林战法。尽管早在1945年1月15、16日古德里安就指出了必须从西线抽调兵力增强东线,并重新部署在匈牙利的装甲军,可惜希特勒不仅拒绝接受,反而把本应该调往柏林方向,由最好的装甲师希特勒近卫师、帝国师、维京师等组成的党卫队第6装甲军调往匈牙利去执行全无成功希望的“冬季春醒”行动。保卫柏林的维斯瓦军群的军力被进一步地削弱。柏林战区的一百万德军中的兵员相当一部分是十五、六岁的童子军和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来组成。德军在东线的全部18个装甲师,有7个在匈牙利,5个柏林战区,4个在东普鲁士,2个库尔兰。这就有点像下相棋了,本来别人可以将军将死你了,你还以为别人是要抽车。希特勒的错误使第三帝国失去了最后一次在家门口翻盘的机会。

  希特勒最后的失误还在于在柏林会战中德军兵力配置上的错误。希特勒将重兵集团维斯瓦集团军群的主力布置在奥得河一线而不是柏林市区,狂妄自大地想御敌于国门之外,提出了“保卫奥德河就是保卫柏林”的口号。尤其是那5个重要的装甲师配置普遍地太靠近前沿,这更加速了柏林战役中德国的失败。

  德国没有制空权,防线一旦被撕裂或突破,红军无可阻挡的坦克狂飙会快速地向纵深推进,德军仅凭借弱小的装甲力量来机动防御进行堵截,无疑将会是一种杯水车薪的奢望。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维斯瓦集群的5个装甲师中第16装甲师配置太靠前,在苏军的第一波打击中就被直接摧毁了;而由第19、第25装甲师2个装甲师组成的第40装甲军的反击因为2个师不在同一条轴线上,反击无法形成拳头,演变为各自为战,其弱小的力量很快地被强大的苏军坦克浪潮所吞噬掉;只有1个第21装甲师曾经一度遏制了科涅夫的进攻。

  维斯瓦集团军群因此很快地就被苏军分割包围,完全不能对柏林市区的战斗提供任何支援,其对整个战局的贡献被极大的削弱。在柏林市区防守的只有十余万散兵游勇、民兵,甚至童子军。希特勒和他的第三帝国走向毁灭则是无法避免的结果了。


  如果希特勒战前能够准确地判断对了1945年红军的主攻方向,在柏林战役中,德国人能正确地把王牌的党卫军师及其他精锐调防到柏林战区,至少可以在柏林战区增加5个装甲师及其他部队。那么尽管红军有两百万大军和一万架飞机,德国人保卫柏林的主力维斯瓦集团军群也绝对不会被红军分割包围,因为这时红军要面对的不再是国民自卫队、党卫军非主流部队、国防军的散兵游勇和残兵败将或者童子军之类的乌合之众,而是对他们非常了解,也是他们最害怕的老对手党卫军装甲部队

  德国人的精英党卫军装甲部队已经多次扮演“救火员”的角色,在东线的机动防御中,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挫败过力量并它们强大得多得多的苏联坦克群,朱可夫、科涅夫的部队不会那么容易地攻到柏林市区。熟悉的地形和老百姓无条件的支持,城区的巷战等因素足以弥补德国失去制空权的劣势。能给红军造成的损失也不会是攻打帝国大厦的一个团的损失或一个师的损失。

  并非我对红军的战术素养和英勇顽强抱有什么偏见,到1945年1月,苏德的军事势力对比,俄军拥有的优势:步兵11:1,坦克7:1,火炮20:1;总体优势俄军的地面部队是德军的15倍,空中优势俄军是德军的20倍。但只要回顾一下苏联人在这么大优势下的,最得意的杰作1944年击溃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战役中,当时德国的主力装甲师集中在南乌克兰,战役中红军拥有4个方面军的绝对优势,虽然红军完全击溃了德国的中央集团军群,歼敌50万人,但自身却损失了100万人(战死20多万,伤残80多万),其中最令人瞠目的就是德国人的一个505虎式坦克营就消灭了相当于红军一个坦克军的坦克数量

  另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东普鲁士战役,德军准确预判了红军对东普鲁士的主攻方向,在绝对劣势四面受敌的情况下,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仍给红军以大量杀伤,参战的2个苏联方面军损失比例达到22%和15%(这数字还是俄国方面经过技术处理的),连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切尔尼亚霍夫斯基都被打死了。

  柏林战役的事实上也是如此,一个泽洛高地只4天时间,就毁掉了朱可夫元帅1400辆坦克中的800辆和3万红军的生命,红军不得不把每个后勤人员都集合起来投入到屠杀中去;而高地的德国防守者中很多是老人与儿童,最后他们大都英勇战死。如果不是德军也同样消耗怠尽,得不到补充,拥有绝对制空权、绝对坦克、火炮数量优势、绝对兵员数量的红军根本就无法逾越“柏林之锁”。

  因此如果没有希特勒的最后失误,德军在自己的土地完全有可能及机会挫败朱可夫和科涅夫的军队的进攻,上演一次德国式的莫斯科保卫战。假如红军的损失达到一百万或其他相近数字,再加上大大拉长的后勤补给线,红军想迅速恢复力量发起第二次,第三次进攻柏林恐怕是不大可能的。柏林战役的时间会拉长,双方陷入持久战,苏联人最后会因为损失太大而转入防御。

  红军对柏林的进攻哪怕暂时被击退,1945年5月以前,欧战肯定解决不了问题,德国的科学家又想出什么新花样谁也说不准。当然即使德国人能够在奥得河大败苏联红军或者打赢了柏林一战,我也不认为希特勒能够赢得战争,从诺曼底阻止盟军开辟第二战场失败以后,纳粹德国的灭亡实际上已经无法改变了,也没有可能体面的与美英媾和。

  德国唯一可以逆转或者媾和的指望就是赶在灭亡以前发明出原子弹,或者研制出生化武器并用于实战。

  另一种可能,我们并非能绝对排除在红军攻击失败的情况下,美英单方面与德国议和,共同对付俄共的可能,因为苏美之间的联盟本身就是同床异梦,貌合神离。那么即使希特勒死了,邓尼茨是否有机会继续第三帝国呢?历史真的因此而被改写的。

  苏联红军转入防御后,西线的盟军肯定不会错过向柏林进军机会,美英军队会发起对柏林的进攻,如果希特勒在思维正常、头脑清醒的情况下(希特勒仍然下令抵抗,那对德国可能是一种更大的灾难,美国会把原子弹扔在柏林而不是日本,当然这里有一个技术问题,双方的军队距离可能太近了。)下令德国人放弃抵抗,美英盟军顺利地占领柏林。

  然后德国人通过挑拨离间,挑起英美对苏联作战,那时德国领土可能更多属于盟国的势力范围,美国也就不会那么怕俄国人,再加上它的原子弹,美国的政治家也有可能利用德国军队这个马前卒来对付红色俄国。不过概率是微乎其微,因为英美对俄国的坦克和火箭炮也十分的忌惮,通过德黑兰会议等一系列会议,苏联与美英建立了一种牢固的任机制,而且艾森豪威尔是个很谨慎的人,不敢弄险(巴顿当盟军司令就不一样了)。

  平心而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继续在美英与苏俄之间开打。苏联失败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第一,美国人有原子弹,第二,苏联已经国力枯竭,经受不起继续折腾。

  假设没有希特勒的最后失误,甚至有可能影响到原隔重洋的中国,因为如果苏联红军在柏林战役中蒙受了太大的损失,消耗了太多的军用物质,那么斯大林将不得不重新考虑开进中国东北的战略决策。而美国的战略历来是先欧洲,再亚洲。那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会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取得。

  苏联不出兵中国东北,林彪等十多万干部又怎么可能借着东风去东北发展武装?!也就没有了林彪的第四野(最后发展到一百多万,解放军最大的一个重兵集团,从黑龙江打到海南岛)!只依靠山东解放区等弹丸之地,解放军的力量是不可能发展那么快,军事态势也不会那么有利,解放战争会需要打多久呢?谁又知道世界会是怎么样呢?唉~~我们真的是应该庆幸希特勒的错误了!

  呵呵~~而且历史就历史,没有那么多的假设,希特勒判断错了斯大林最后一击的主攻方向,第三帝国一点翻盘的机会也没有了。希特勒最后的失误使整个世界的运行走上了一条我们今天能看得见的,并且非常熟悉,且津津乐道的运行轨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