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纪念屈原,一说是纪念伍子胥。屈原才华横溢,忠君爱国,但是却屡遭谗言陷害,最终投江而死。人们为了寻找、纪念他而形成了龙舟竞渡。这种说法反映的是人们的一种主动行为。纪念伍子胥的说法和屈原相反,是人们的一种无奈行为。据说吴王夫差逼迫伍子胥自杀,伍子胥恚恨,驱水为涛,以溺杀人。伍子胥因此而被称之为涛神。成了神还杀人,而且是一些无辜之人,所以伍子胥这个涛神又是个恶神。
在春秋时期的卿相当中,伍子胥的功劳成就都应该算得上是佼佼者,他辅佐两代吴王,打败了比自己强大的楚国,几近灭亡了心头之患越国,使吴国一时称霸天下。然而,人们称赞那个时代的人,往往是管仲、范蠡,而伍子胥的名声和他的才能功绩却很不成比例,那么,伍子胥为什么会成为恶神呢?
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他是楚国太子建的老师。太子建还有一个老师,名叫费无忌。这个费无忌本事学问都不大,太子很不喜欢他。费无忌知道即便是将来太子建当了国王也没有自己的好,就经常造谣中伤太子建。公元前527年,楚平王委派费无忌给太子到秦国娶亲。这个女子非常漂亮,费无忌就使了个怀,撺掇楚平王自己留下,另给太子建娶了一个媳妇。这个秦女和楚平王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做熊珍。费无忌进一步中伤太子,说他对父亲夺走妻子不满,在外掌握军权,大量结交诸侯,时时想着带兵打进国都。这个楚平王原来就是在外带兵,后来打进国都当得楚王,听了费无忌的话非常相信,于是就把太子的老师伍奢叫来责备一番。伍奢知道这是费无忌在使坏,就说:“大王为什么要因为一个小人而疏远自己的亲骨肉呢?”费无忌就说,如果让伍子胥就这么回到太子身边,肯定是马上就会造反。楚平王就把伍奢关进了监狱。然后派司马奋扬把太子召回来,准备一起杀掉。太子听到了风声,逃奔到了宋国。
费无忌继续使坏,说伍奢有两个儿子,如果不将他们杀死,将来必然会成为楚国的祸害。于是建议楚王用计把他们召回来,说是回来就免了他们父亲的罪,不回来就杀了他们的父亲。伍奢对平王派来的使者说:“伍尚(大儿子)为人宽厚仁慈,叫他,一定能回来;伍员为人桀骜不驯,忍辱负重,能成就大事,他知道来了一块儿被擒,势必不会回来。”这话儿有点儿劝谏警告的意思,那意思是说,您如果一定要听从小人的谗言,我的那个能成大事的小儿子会给您带来麻烦。楚平王不听,仍然派人去召伍奢的两个儿子。楚平王是以伍奢的名义召回兄弟两个的,伍尚就打算回去。伍员字子胥,他对哥哥说:“楚王召我们兄弟,并不是打算让我们的父亲活命,是担心我们逃跑,产生后患,所以,他这是用父亲作为人质来欺骗我们。我们一旦到达都城,必然会和父亲一道被处死。这对于父亲没有任何益处,相反,我们还不能够为父亲报仇了,这样的去死,没有任何意义。不如我们逃走,到别的国家,借助别国的力量为父亲报仇。”哥哥伍尚说:“我知道这样去了最后也不能保全父亲的性命。可是,这是父亲的召唤,他是为了一线生机召唤我们,如果不去,将来如果不能报仇雪恨,是会被天下人耻笑的。”然后对兄弟说:“你逃走吧,你能为父亲报仇,我前去陪伴父亲赴死。”于是,伍尚随同使者回到国都,伍子胥逃跑了。他们的父亲听到小儿子跑了,说:“楚国君臣将苦于战火了。”伍尚一进入都城,楚平王立刻就将他们父子杀害了。
伍子胥成名发展的地方是吴国,来吴国之前却经过了一番辗转艰难。这当中经历了太子建的死,还有那个比较有名的过韶关一夜白了头,过江时遇到的那个芦中人等经历,这些事件每一次都几乎丧失了生命。到了吴国,吴王僚刚刚当上国王,而他的堂兄公子光当将军。伍子胥通过公子光的关系求见吴王。
吴国和楚国是邻国,也是敌对之国,相互间攻伐不断。有一次,因为边界纠纷,吴王僚派公子光带兵攻打楚国边城,攻克后凯旋归来。伍子胥借此机会劝说吴王僚,说楚国是可以打败的,应该再派公子光带兵攻打楚国。公子光却对吴王说:“伍子胥劝说大王出兵攻打楚国,是为了给父兄报仇。我们攻打楚国未必能够获胜,我们不能为了替人报私仇而出兵。”古代将军只有通过打仗才能获得土地官爵等封赏,公子光却劝吴王不要出兵,这有悖常理,所以,伍子胥知道了公子光有异志。因此,伍子胥寻找了一个名字叫做专诸的刺客推荐给公子光,自己到了乡下隐居了起来。
五年以后,楚平王死了,他和秦女生的那个儿子名字叫做熊珍的做了楚王。吴国想趁着楚国国丧攻打楚国,结果却被楚国出兵截断了后路,军队不能回国。趁着国内空虚,公子光就用专诸暗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阖闾一上台,马上把伍子胥召了回来,任命为行人,和他共同策划国事。
阖闾九年(前506),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对楚战争。在此之前,吴国曾经和楚国发生过几次小规模的战争,都取得了胜利,因为楚国依然强大,伍子胥和孙武都没有让吴王阖闾继续把战争进行下去,而是适可而止,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到了这一年,楚国将军囊瓦贪财,弄得楚国的附属国唐国和蔡国都很怨恨,就联合唐国和蔡国的军队一起攻打楚国。楚国的统兵将领囊瓦除了贪财,没有多少才能,根本不是孙武、伍子胥等人的对手,结果经过五次战役,吴国军队就攻进了楚国的都城郢都。楚昭王弃城而逃。
吴国军队进入郢都以后,从国君到兵士,都进行了一系列兽性的行为。吴王住进了楚王宫,大臣住进了大夫之家,士兵在城中烧杀抢掠,郢都城内到处是一片血雨腥风。尤其是伍子胥,因为平王已死,他的儿子楚昭王又捉拿不到,就把楚平王的坟墓挖开,拖出他的尸体,亲自鞭打了三百下才停手。挖开楚平王的坟墓,对尸体进行侮辱,虽然这是吴王阖闾批准的,《史记·楚世家》却说这是因为伍子胥的缘故。
伍子胥因为仇恨的怒火太旺,已经被烧昏了头,烧的失去了理智。这对伍子胥名声来说是一个致命伤,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都不会被大多人所接受。在古代,这是一种非君子行为,在现代,这是一种心理扭曲的病态不文明行为。在《史记·吴太伯世家》中,记载着是伍子胥和伯噽都参与了鞭尸行为,为什么没有人谴责伯噽呢?很明显,伯噽是一个贪财卖主的坏人,是一个献媚的佞臣,这样的人所做的为人不齿的坏事罄竹难书,鞭尸这种事情发生在他身上根本就算不上是多大一会事儿。而伍子胥竟然会和伯噽一道干出这种人所不齿的事情,真是应了那句话:让人怎么说他好呢?
古人讲究恩怨分明,有仇必报,如果有仇不报,那就不能称之为“君子”。但报仇雪恨,只能是针对活着的人,人死了,债烂了,仇恨也随着带走了,即便是带不走,那也应该让他的子孙来还,无论如何是不能波及死人的,即便是这个人死有余辜也是如此。楚平王死了,应该让他的灵魂得到安息,即便是惩罚,也是应该由地下的神灵来进行。伍子胥要报仇,可以对着楚昭王(熊珍),不应该对着楚平王。即便是到了后世,这种情况也不应该发生。燕国的骑劫代替乐毅到齐国为将,他要挖开即墨城外齐国人的坟墓,以便瓦解齐国人的斗志,结果是引来了齐国人的同仇敌忾,田单一战将他打败;刘邦为了打败项羽,编造了项羽挖掘秦始皇坟墓的谎言,惹得天下人痛恨项羽。当时的形势,天下人恨秦始皇恨的咬牙切齿,但刘邦的这个谣言一造,天下人照样看不起项羽,为什么?这就是在古人看来,挖坟掘墓这不是人干的事情,何况是鞭尸!
伍子胥和申包胥是好朋友,伍子胥当年逃跑的时候,申包胥并没有捉拿他。但是,当伍子胥说要颠覆楚国的时候,申包胥说他一定保存楚国。为什么会是这样?对于申包胥来说,楚王杀你的父兄,你逃跑,或者将来报仇,都可以理解,也符合当时那个时代的君子所为,我不阻拦你逃跑,是尽朋友之义。但你要颠覆国家,我只能为国家尽忠。所以,当伍子胥的鞭尸行为发生以后,申包胥派人对他进行了谴责,说:“您这样报仇,太过分了!你原来是平王的臣子,亲自侍奉过他,如今弄到侮辱死人的地步,这难道不是丧天害理到了极点吗?”面对这样的谴责,伍子胥不敢正面回答,他说:我就像太阳要落山的时候走路,路途还很遥远,所以,我只能“倒行逆施”。在这儿,我们清楚地看到,伍子胥的这种行为,就是倒行逆施。
后来,伍子胥又辅佐下一代吴王打败了越国,为先王阖闾报了一箭之仇。但是,这个因为伍子胥冒死相争才当上太子的夫差,竟然赐给他属镂剑,逼迫他自杀了。夫差赐死伍子胥,当然有政见不一致、伯噽从中谗言等原因,但他鞭打国君尸体(这在当时为以下犯上)的行为,无疑也是原因之一。现在有的文艺作品写到夫差要杀伍子胥,直接骂他是“鞭尸贼”,这种揣测并不是一点儿也不沾边,这说明伍子胥有这个“短”让人家揭。
伍子胥被吴王赐死,临死前他嘱咐自己的门客说:“你们一定要在我的坟墓上种植梓树,让它长大能够做棺材。”这话包含的意思是,等到我坟墓上的树可以做棺材了,吴国就会灭亡。他接着说:“你们要挖出我的眼珠悬挂在都城的东门楼上,来看看越寇怎样进入都城,灭掉吴国。”然后自杀。吴王听到这番话,大发雷霆,就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了皮革袋子里,漂浮在江中。
在对待伍子胥的问题上,民间也是敬畏并存,即不忘记他的功,也不讳言他的恶。
吴国人同情他,在江边给他修建了祠堂,还把修建祠堂的那座山叫做胥山。但是,伍子胥又被称之为涛神(又称波神),常常在长江、钱塘江、舜江上为恶,倾覆舟船,溺杀过往旅客。老百姓只好在年年在伍子胥的忌日举行重大祭祀活动,以便保佑江上安全。又相传这天是端午日,在先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日,五日是个恶日,这天奸佞当道,五毒并出,在这天的祭祀都是祈福祛恶,为什么会选择这么一个时机祭奠伍子胥?这和纪念屈原不同,人们划着龙舟是为了寻找,并不是祈求。中国的神仙实有其人的不少,可是大部分都是善神,如和伍子胥同时代的范蠡,人们把他奉之为财神,是人们认为,范蠡可以给人们带来财富,不会给人民带来灾难。还有那个并不算成功的庞涓,也被后世人称之为做豆腐的祖师爷,也不为恶。伍子胥成为波神,溺杀过往江水之人,难道不是说他有太多的戾气吗?如果说他是死得太冤,岳飞比他还怨,为什么没有成为恶神?
后世有人自比管仲乐毅,实际上,伍子胥的才能功绩一点不比这两人逊色,为什么没有人自比伍子胥呢?除了人们不愿意像他一样得不到一个好结局,应该和他的这个鞭尸行为有关。如此说来,伍子胥的鞭尸行为毁了自己一世英名。这种变态心理催生的非理性行为,不可能为人们所效法和赞赏。而他这样做的原因,就是被仇恨塞满了头脑,从而扭曲了一个正常人的心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还不知道对于扶苏,秦始皇究竟是爱还是恨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详情
在战国后期,楚考烈王是一位比较著名的君主。楚考烈王(公元前290年-公元前2详情
刘渊一个匈奴人,为什么会高举继承汉朝的大旗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详情
东汉和曹魏,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两个王朝。就东汉来说,东汉(25年—220年详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三朝老臣熊延弼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熊详情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其中,就刘备和公孙瓒来说,无疑是大家熟悉的两位诸侯了详情
对徐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建安十三年详情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在众多诸侯之中,刘备、孙权、曹操成为最后的赢家,也即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第二十六子朱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详情
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详情
大将军,古代领兵之最高将领。始于战国,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的大将军原位在三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历史如何选择站队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夺嫡之争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比如清朝时期的九子夺嫡,就被后人详情
丞相,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官职。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但跟丞相一职不同详情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之后的时期。经过春详情
在汉末三国时期,降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群体,也即在魏蜀吴三国的武将中,都有不少详情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魏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详情
信陵君,即是魏无忌(?-前243年),魏昭王少子,安釐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魏详情
清朝建立初期,人心惶惶,社会动荡不安。江南地区繁华富庶,经济活跃,人口密集,详情
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安远将军详情
在汉末三国时期,大部分人的名字都是单字,比如刘备、张飞、赵云、关羽、马超、黄详情
浅水原之战,发生于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唐朝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浅详情
徐州坚守不出,朱棣遂不再理会,继续南下。三月初一,燕军进逼安徽宿州。三月初九详情
建文三年(1401)二月十六日,朱棣率燕师南下。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详情
建文二年(1400年)十月,朱棣闻报南军北上,决定在南军落脚未稳之际,夺取沧详情
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李景隆从山东德州,郭英、吴杰等从真定誓师北伐燕军详情
建文元年(1399年)十月十九日,燕军在会州(今河北省平泉县)整编,分立五军详情
滹沱河之战发生于明建文三年闰三月,在靖难之役中,燕王军与建文帝军吴杰、平安部详情
你知道长平之战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在战国时期,秦详情
你知道阴晋之战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说到这个阴晋之详情
清朝平定西北,大致要分为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消灭噶尔丹。 康熙时详情
说到大非川之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详情
慈禧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罪魁祸首,因此后世对她大都没有什么好评价,很多野史中详情
对司马昭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提起详情
你知道和珅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和珅的仕途顺的让人详情
说到清朝的驸马,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详情
唐宪宗在位十五年,尽管有许多可以称颂的地方,但是,他还是没有实现中兴唐室的愿详情
对刘伯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提起中国详情
对杨玉环和安禄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详情
对乾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我们都知道详情
同治皇帝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 同治皇帝是清朝的第八位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王建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语有云:“详情
对同治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那个详情
宋朝多年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导致了宋朝文官冗多的情况,是因为本身就是武将出身详情
说起捕快这个职业,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很多人脑海中还会浮现出“无情”“铁手”“详情
“澶渊之盟”的签订,有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人,一个是武器,什么人影响了澶渊之详情
岁币,是指朝廷向外族缴纳的钱财,也可以理解为保护费。历史上向外族缴纳岁币的只详情
宋真宗是在和辽国订立了“澶渊之盟”之后,才去泰山封禅的。宋真宗打不赢辽国,也详情
澶渊之战的最大功臣是寇准,如无此人北宋早就被迫迁都了。辽军10万只能围澶州三详情
"澶渊之盟"是宋辽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澶渊之盟在宋详情
宋真宗从小生长在皇宫,养尊处优,从来都没有像他伯父父亲那样上阵杀敌,所以从亲详情
辽宋“澶渊之盟”签约的过程是怎样的?两国达成的和约主要内容是什么?下面趣历史详情
先来梳理当时的背景,辽兵陆续在边境挑衅,掠夺财物,屠杀百姓。虽在杨延朗等率领详情
澶渊之盟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大概是三十万岁币,宋本可以战胜却与辽谈和,还要给予三详情
李逵死后暗杀扈三娘,宋江最后让谁去动手?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红楼梦贾珍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贾珍是《详情
王熙凤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真要说“二狗详情
你们知道紫娟为何要让黛玉留神她跟宝玉的事情?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紫娟详情
红楼梦贾府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曹雪详情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王夫人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王详情
你们知道红楼梦中尤氏姐妹是什么结局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一.一心攀详情
话说贾政回京之后,诸事完毕,赐假一月在家歇息。因年景渐老,事重身衰,又近因在详情
且说鸳鸯出了角门,脸上犹红,心内突突的,真是意外之事。因想这事非常,若说出来详情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鲁智深。 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武松是无所详情
话说那赵姨娘和贾政说话,忽听外面一声响,不知何物。忙问时,原来是外间窗屉不曾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