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果真一直贬曹吗?贬曹的意义何在
2015-08-17 15:50:19 曹彰 袁绍 甄宓 曹植 曹丕 曹操

  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一直被史家诟病为“尊刘贬曹抑孙”为情感路线,甚至某著名学者也曾说过,《三国演义》中描述刘备都是玄德公、皇叔之类的尊称,而称呼曹操就成了阿瞒、奸雄之类的贬义词。但是笔者认为,《演义》虽然总的路线是朝着“尊刘贬曹抑孙”走的,但是在前十九回还是基本客观的描述曹操的性格、成就的。总的来说,在吕布下邳被杀之前,罗贯中先生还是尊曹的。

  首先,在前十九回的标题中,罗贯中九次提到曹操,仅有三次用了“曹操”二字,其余几次都是用的“孟德”、“曹孟德”、“曹公”等称呼。那么,仅从题目中,我们还是能看出罗贯中对曹操一些功绩的认可。比如曹操刺杀董卓的事情。《三国演义》第四回的标题是“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从罗先生的用笔方法来看,尊称为某公、或者字号是最尊敬的一种,如果称呼人物的外号、小名则是最藐视的一种。显然,对于此事,罗先生认为曹操有功于汉朝,至少现在仍是汉臣。

  而在前十九回,关于曹操的丑事只有一件,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千古名言,以至于原本跟随曹操的陈宫离他而去。但是我们回首我们的社会,有几人不是为谋一己私利,有几人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倒是曹操的这句话道破了几千年的人之本性,不过是后人觉得做可以,说出来就是犯忌讳了,于是大肆的口诛笔伐罢了。

  在关羽温酒斩华雄一回中,诸侯盟主袁本初瞧不起马弓手关羽,但是此时曹操却能慧眼识人,亲自端酒赠与关羽。可见表现了他识英雄的光辉一面,而刘备此时却一直一言不发,不表任何态度,倒是显得十分怯弱。甚至说在《演义》中关羽出山第一功而出名的幕后推手便是曹操。

  在《演义》的描写中,当汉朝诸大臣因董卓掌权而无计可施的时候,正是曹操这位并不见得有多么重要的人物提出了亲自刺杀董卓的义举,及至刺杀失败后,仍能机智的逃脱,最后首举义旗,起兵反董,天下响应。因此,在与董卓的对局中,曹操更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而此时的盟主袁绍、刘备等一干诸侯反而无足轻重。虽然开篇是刘备、关羽和张飞的桃园三结义,但是仅从前十九回来,很多篇幅是来描写日后用来贬斥的曹孟德,更重要的是,大多都是记载曹操具有英雄之气的大丈夫行事。

  笔者相,罗贯中先生还是比较认可曹操的,并且也不是一味的抬举刘备,而最“尊”的人物则是刘备手下的那些将领、谋士。当然其中不乏描写的出神入化者,比如诸葛亮、关羽、赵云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