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之别而已。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
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
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之别而已。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以下十句话正是《老子》的精髓所在。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曰: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都认为我本来就是这样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说,完成功业的过程没有受他人强制的感觉,是人们的本性使然。
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
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
老子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渐走向衰老死亡,就是说它渐渐不再近于道了,不近于道就会早衰亡。因此领导者不应当过分追求壮大,使事物趋于满盈而过早走向死亡。
反而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
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胜之功力,就很难知人善任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毛泽东曾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将曾国藩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处处效法。独树一帜的曾氏之学,是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结。
曾国藩一生“用将则胜,自将则败”。曾之用兵,靠“敬”与“诚”两字,广得人才。一旦委以全权,用将得当,屡建大功;胜则自傲,自将而一试身手,屡战屡败,至于数次自杀未遂。
正是这些磨难和经验教训使他逐渐明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能够自胜而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曰: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也就是说管理者治理企业,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事,如果管理者经常大胆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难以治理。老子总结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管理者的行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恣意妄为,要实事求是地寻求现实可行的道路,才能“无不治”。
老子还强调:“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把握了规律就用以指导实践,而不是用于空谈。
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的最终要求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也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恬嫔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说起道光帝,也详情
刘禅乐不思蜀的真相是什么?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详情
每当一提起曹植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详情
仪嫔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乾隆是在雍详情
XXX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清朝时期详情
宁愨妃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顺治皇帝的后详情
宁妃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在雍正后宫中,详情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详情
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在整个历史的长河当中,留下了相当大的足迹,而且三国时期的详情
水浒英雄关铃是什么人,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详情
在中国历史中,有这么一个皇帝,他的登基之路颇不光彩:先杀害兄弟,又杀害侄子,详情
每当一提起西魏八柱国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详情
关于楚国为何会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国家的事迹你知道吗?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详情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趣历史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顺贵人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乾隆三十一年详情
对古代青楼女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白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马岱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历史上对马岱的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瓦剌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土木堡之变”详情
你真的了解古代青楼女子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古时候,青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陈宫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常言道“良禽择详情
《三国演义》描绘的是个男人的世界,金戈铁马,战火连绵。但这其中却也不乏巾帼英详情
对古代妓院和青楼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详情
228年这一年对于三国时代的魏国来说算是一个流年。这一年,东线被吴国打败,西详情
参合陂之战是十六国后期,北魏在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一说在今山西阳高)大详情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春,由于连年征战,西夏国国力已臻衰竭,元昊就乘机派详情
定川寨之战是宋仁宗时爆发的宋夏战争的第三场战事,最后以宋败夏胜收场。下面趣历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四年(宋康定二年,1041年),西夏军进攻宋泾原详情
导语:赵国在长平之战后一年的时间又经历了邯郸之战,在这两场战争中,赵国元气大详情
武德二年(619年)三月,刘武周接受宋金刚“入图晋阳,南向以争天下”的建议,详情
玉璧之战,是南北朝时期东魏丞相高欢对西魏发动的战役,旨在攻取战略要地玉璧城,详情
洪都之战,是一场元朝末年发生在江西南昌地区的著名战役。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情
川陕是南宋的战略要地,南宋于1129年(金天会七年,南宋建炎三年)授命张浚担详情
关于播州之役,历来评价甚高。此役之胜,大大树立了明王朝在西南地区的威风,为2详情
说到朱元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详情
夏姬,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夏姬,郑国公主,出身高贵,详情
张居正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明王朝从详情
乾隆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随着《甄嬛详情
朱元璋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朱元璋,详情
据传说,西汉的著名飞将军李广曾在边疆驻守时经历过这么一段奇幻的故事,感兴趣的详情
对王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秦始皇完成详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伯温,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详情
商玲珑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罢胡琴,掩秦详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赤霄剑,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 详情
金朝,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何谓“风水详情
陇西李氏,是中国古代以陇西郡为郡望的一个李氏家族。秦汉时期设置陇西郡,是李姓详情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或“详情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详情
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李绅等所倡导,主张恢详情
兰陵萧氏,中国古代著名家族,顶级门阀之一。兰陵萧氏是开基于东海郡兰陵县的望族详情
弘农杨氏,即华阴杨氏。弘农郡西汉元鼎四年置,辖河南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详情
赵郡李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古代著名大族。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的次子李牧,详情
东郭姜生平经历如何?东郭姜的历史评价是怎样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详情
清河崔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名门望族,源自姜姓,因以封地崔邑而受姓,崔氏在详情
范阳卢氏出自姜姓,齐国后裔,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世祖卢敖,号雍熙,秦始皇召详情
琅琊王氏有什么发展历史?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详情
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京剧的由来给大家详细说明一下,快点来看看吧。 在清代中叶,详情
【原文】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详情
【原文】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详情
【原文】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柔肠断 一详情
【原文】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详情
【原文】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详情
【原文】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详情
许衡,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怀庆路河内县人。金末元初著名理学家、详情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详情
卢仝(约795-835),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卢照邻嫡系子孙。下面趣历史详情
【原文】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