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长平之战:司马迁为何痛骂赵胜贪财作死?
2016-02-19 09:32:48 赵胜 蔺相如 黄歇 赵雍 秦始皇

  司马迁平原君赵胜是倍加赞赏的,捧他为战国四君子。《平原君虞卿列传》一开篇,司马迁就定下了基调,说赵胜是赵国最贤明的公子。“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接着中司马迁又讲了几个故事,分别赞扬赵胜礼贤下士(砍下爱妾的脑袋以奉贤士),简拔人才(毛遂自荐),重情义不肯出卖朋友(秦昭王质押赵胜以索魏齐)等。可是到了《列传》的结尾,司马迁却突然失态,痛骂赵胜“利令智昏”。用这等厉害的词骂人,这在《史记》中绝无仅有。即使是司马迁痛恨厌恶的商鞅,他也只用了“天资刻薄”,“少恩”等贬义但却冷静的词语。一个“利令智昏”,司马迁痛心、惋惜、击节拍大腿,栩栩如生。

  赵胜怎么利令智昏了?一向精明的赵胜真的利令智昏了吗?

  我们知道,史书中的文字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曰材料,材料枯燥乏味。二是对话、心理描写、场景描写、旁白议论,曰结论。结论可以是作者直接言明,也可能是通过对话、心理描写、场面描写等暗示诱导,叫读者自己得出。长平之战的结论司马迁直接写明,说赵胜看不清大势,利令智昏,因贪婪而被韩国上党郡守冯亭所骗,致使赵国四十余万身陷长平,差点亡国。“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馀万众,邯郸几亡。”

  读史书应该重点研究材料,而不能盲从作者的结论。

  我们来看材料。长平之战从头算起,应该是秦昭王四十五年。这年,范雎建议秦昭王远交近攻,占领韩国黄河南岸的荥阳城,然后灭韩。秦昭王要显示自己英明伟大,一定要在臣下的建议上增删修改,不打荥阳,而是命白起攻占黄河以北的野王城。白起何等了得?野王城闻之,不战而降。

19300001392461133124893155057_950_meitu_2.jpg

  野王一失,韩国上党与都城的联络就被切断了。韩王自知上党不保,干脆做个人情把上党送给了秦国。可是当时的上党郡守靳蝩仇秦,还报韩王要与秦国拼死一战。“臣请悉发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死之。”韩王已经与秦国言定,不愿失怕招致更大的祸患,便派冯亭接替上党郡守,遵旨降秦。冯亭走马上任来到上党,表面遵旨,暗地下却使了个借刀杀人计,派人与赵国密议,要把上党送与赵国。“冯亭守三十日,阴使人请赵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

  赵孝成王闻讯,征求大臣的意见。舅爷平阳侯赵豹似乎一眼就识破了冯亭的借刀杀人计,坚决反对接受上党。“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也。”

  赵孝成王不甘心,对赵豹说:“今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年历岁未得一城也。今以城市邑十七币吾国,此大利也。”

  打发走了赵豹,赵王又去问叔父相国赵胜和大臣赵禹。万没想到,老成精明的赵胜回答赵王的话,竟与赵王如出一辙。“对曰: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岁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王曰:善。乃令赵胜受地。”

  赵胜真的傻到看不出这是冯亭借刀杀人“欲嫁祸于赵”吗?不能。

  老成精明名扬诸侯的平原君赵胜,其智商、见识,难道连靠裙带爵至平阳侯的赵豹也不如吗?笑话。

  说赵胜老成精明是有根据的,看看他如何杀妾以收买人心,如何叫毛遂脱颖而出,如何大义凛然既挫败秦昭王的索求,又把握分寸不伤和气安然返赵,如何对付上党郡守冯亭,以及如何使出非常手段将赵孝成王的舅爷,秦昭王的亲家公赵豹一族灭门,真可谓不动声色,老奸巨猾。

  那么明知冯亭借刀杀人,“欲嫁祸于赵”,赵胜又为什么赞成赵王接受上党呢?真的是因为贪财而利令智昏吗?当然不是。

  只要摊开地图,看一眼上党之于秦、赵的战略位置,一切便一目了然。秦赵本不接壤,隔着黄河,还有吕梁山、太行山。秦国都城咸阳距赵国都城邯郸有1800里。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发展壮大,向东挺进,但是小一百年大多与韩魏楚作战。秦要攻赵,必须在黄河以北建立广阔的根据地。若是叫秦国不战而下上党,得到上党的人民,那就是兵源,获取上党的钱粮,就是战争物资,秦军就兵强马壮地屯兵在赵国的家门口了。以赵国太行山以东一马平川的地势,基本无险可守。所以,赵国没有选择,只能拼死一战,夺取上党,不叫秦国在河内立足。

  赵王想要上党也许是贪财,赵胜绝不是。

  俗话说“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不能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读史书更是这样。赵胜跟赵孝成王说一样的话,并不代表他就真跟赵王想得一样。长平之战时赵孝成王刚二十出头,看不清厉害,想要贪财开疆扩土是有可能的。赵胜不过是顺水推舟,山呼万岁,吾王圣明。先把上党的人民钱粮拿过来,用作战争资源。如果这时候赵胜说出实情,没准就把赵孝成王吓住了。反倒可能是犹豫不决,坐失良机。

U2599P28T3D3811845F346DT20121214135942_meitu_1.jpg

  接下来的局势发展,赵国占据主动,以逸待劳。赵胜亲赴上党,犒赏冯亭等,接受上党钱粮、土地、人民。“乃令赵胜受地”。赵军兵不血刃占领上党。“赵遂发兵取上党。廉颇将军军长平。”既然战火燃起不可避免,要烧也别烧在赵国的土地上。赵国这时其实也是以邻为壑。

  长平之战如果一定要说谁“未睹大体”,看不清天下大势,不应该是赵胜,而是上党郡守冯亭。

  秦赵相比,秦国是不论贵贱唯才是举,赵国却是贵族秉政上智下愚不移。其结果必然是秦国人心所向,发展壮大,赵国人才背离,衰落灭亡。冯亭却看不清这天下大势,仅凭一己好恶,抗王旨,逆天道,借刀杀人自以为聪明。赵王以三个万户的城邑封赏他,“以万户都三封太守”,他却不肯见使者,泣泪不受。冯亭假惺惺说了一通话,后世史家文人赞他高风亮节。其实听其言观其行,他不过是巧言推脱,实则想要脚底抹油而已。赵胜何等精明,哪里能让你一走了。接不接受万户侯你也老实给我上党呆着。结果冯亭借刀杀人不成,自己葬身长平,“赵封冯亭为华阳君,与赵将括距秦,战死长平”。

  冯亭死后,过了若干年,其子孙降秦。秦始皇不问出生,不计前仇,唯才是举,重用冯亭之子冯毋择。秦始皇二十八年琅琊刻石,冯毋择之名赫然其上,“伦侯武信侯冯毋择”。冯毋择的儿子冯敬,也做了秦始皇的将军。天道是非,不言自明。

  长平之战后来的发展,正应了一句话,“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也只是成功了一半。如同下棋,有了好的布局,还要谨慎行棋,中盘保持优势,收官斤斤计较,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尤其是赵国现在的对手是秦国,赵得地利,秦有人众,正所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长平之战赵国兵败,败在宗亲秉政,不能大胆任用异姓人才。赵国掌权的大多是赵王宗亲,偶尔几个异姓非赵氏者,不是不得不用,就是用了也不放心,最后都不得善终,比如廉颇、乐乘等。

  长平之战的胜负转折,始于赵王用宗亲赵括,替换外姓廉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