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真实能耐究竟有多大?又是怎样体现的
2016-07-07 17:25:00 诸葛亮 张飞 刘备 关羽 曹操

  诸葛亮有能耐主要是指他在军事上的战绩,诸葛亮确实未出茅庐就知三分天下,这在《三国志》《隆中对》里边说得很清楚的,诸葛亮没出茅庐的时候,“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刘备把他挖出来,主要是看上诸葛亮是个战略家。

  《三国演义》里说他一出山就是军师,拿着令箭调动各路大将——关羽你这儿,张飞你那儿,赵云你那儿,其实,真实历史不是这样,诸葛亮是个战略家,一出山,刘备封他为军师中郎将,军师中郎将是主管后勤供给的官吏,等于咱们现在的地税局局长,通过收税、抽粮饷供应部队,他业务能力还没展现,资历也没有,所以不可能参加赤壁之战,因为刘备知道诸葛亮口才好,所以把诸葛亮派到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刘抗曹。

  这个赤壁之战是周瑜一手抓、一手干的,你看看历史留下的诗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都是说周瑜的,没几个说诸葛亮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说孙权的,也没有歌颂诸葛亮,非常可能是诸葛亮并没有参加赤壁之战的指挥行动,因为赤壁之战基本都是周瑜指挥的。

  有人说那不对,诸葛亮未出茅庐知三分天下,到这儿来“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你看从一开始诸葛亮舌战群儒之后,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然后是下诈降书;下完诈降书,诸葛亮登场,设七星坛借东风;最后是直接火烧赤壁了,这个过程当中,还夹杂有庞统巧献连环计。

4.jpeg

  从整个过程看,诸葛亮并未参与指挥作战,有人认为赤壁之战的核心就是诸葛亮借东风,但事实上诸葛亮根本就没借过东风,借东风之类的事情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那只能说是神话,真实情况是,周瑜长期在这儿生活,了解这会儿的气候,知道每年到冬季的时候必有一段时间刮东南风,所以用火攻曹营是周瑜干的,跟诸葛亮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有人说,那草船借箭总是诸葛亮干的吧,可事实这更是无稽之谈,历史上有草船借箭这个事,但草船借箭的主角并不是诸葛亮,是孙权,而且草船借箭的时间也不对,不是赤壁之战时发生的,而是在赤壁之战之后五年发生的,濡须之战中,孙权与曹操隔江对峙。

  这边是曹操大将张瑶,那边是孙权亲自带兵督战,当时,第一仗,孙权就把曹操给打灭火了,之后,曹兵坚守不出,孙权为了查看曹营水寨的虚实,有一天趁着大雾垂江,驾船前去,他怕曹孟德突然袭击自己,所以鼓乐齐鸣,把自己的船弄得好像是送亲的船队似的,曹操看不清,不知道虚实,不知道来了多少船,情急之下,他让士兵万箭齐发,这些箭统统射到这些船的这边,不一会儿船就倾斜了,孙权说,赶紧把船调一面,于是,第二面也被射满了,孙权载着这些箭回去了,这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事,跟诸葛亮又一点关系没有。

  看到这里,估计有的人会骂,你这不是糟蹋诸葛亮吗?我们了解的诸葛亮大名垂宇宙,是了不起的人物,你怎么说什么都不是他干的?有他干的,咱们下边就说真实的诸葛亮到底干了哪些事,我们怎么去评价他。

5.jpeg

  诸葛亮是个口才极佳、但是尖酸刻薄的人,他不仅有舌战群儒这样的光辉业绩,还曾经在两军阵前直接骂死老王朗,王朗想凭三寸不烂之舌,两行伶俐之齿,说服诸葛亮降曹魏,这老头以为自己有能耐,他没想到诸葛亮嘴皮子比他利落多了,他上来还没说话,诸葛亮先把话递过来了——“你这苍髯老贼,皓首匹夫”,王朗一口痰上来,给憋住了,诸葛亮又骂他,他一口气上不来了,当时老头一着急从马上掉下来,死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口才和他的尖酸刻薄。

  诸葛亮不光是个最佳辩手,同时还是一个好演员,大家还记得诸葛亮三气周瑜吧,当然三气周瑜也不是诸葛亮干的,但是柴桑吊孝确实是诸葛亮所为。

    周瑜死了之后,刘备派诸葛亮去柴桑吊孝,柴桑是现在的九江,汉代时候叫柴桑,诸葛亮一进来就开始哭,“失哉公瑾,痛哉公瑾”,诸葛亮掉眼泪,都没用辣椒水,这就说明诸葛亮是个演技派的好演员。

  诸葛亮有着很强的权力欲,有些好大喜功,不够审时度势,略微显得贪图虚荣,他在《出表》里说:“自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庶竭驽钝,攘除奸雄,恢复汉室。”当时蜀在三国里国力是最弱的。你看《出师表》一开头就写道:“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按道理说,既然国力不行,到了生死关头,你赶紧关起门来,好好发展自己经济,诸葛亮反而大动刀兵,六出祁山,九伐中原,要跟曹魏争天下正统,最后蜀中国力越来越弱,等诸葛亮一死,姜维一个人根本撑不住。

6.jpeg

  这和诸葛亮竭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有直接关系,你看成都武侯祠,上面有副对联写得非常好,上联叫“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下联叫“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就是说你得审时度势。有人说诸葛亮对待下边人太严厉了,一点也不宽容,但是这副对联的作者告诉大家,无论是宽还是严,前提是得审时度势,面对当时天下的情况,蜀国宜自保,宜发展经济,励精图治,而不是主动去攻打别人,国力耗到这程度,诸葛亮为什么还要打呢?

    因为他知道自己身体快不行了,他想在活着的时候建功立业,这不是为了蜀国,而是为了个人的千秋功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诸葛亮有点自私,图自己虚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