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灭亡:是因为赵匡胤给后代了一个严重隐患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最为遗憾的朝代,这不仅仅是因为大宋的思想开放、商业繁荣。同时也因为在这个时代,文人士大夫地位最高,而且皇权还远没有后世那么集中。商业的富庶让大宋本有机会提前酝酿出资本主义,可是因为国家的内忧外患,最终落下了一个积贫积弱的名声,这的确是令人扼腕叹息的事情。

  其实大宋并没有统一中国,在宋太祖赵匡胤的手中中国的北方始终没有能够统一,这也就意味着,赵匡胤留给子孙的是一个有着严重异族威胁的国家,而他的子孙们在长时间养尊处优之后,早已将从祖先身上所遗传而来的草莽气褪的干干净净。大宋的天子往往外强中干,一旦遇事,基本就会手忙脚乱。

  这其实是历朝历代皇室都存在的问题,开国之君定鼎天下,他的子孙往往因为长久的安逸而变得软弱,甚至无能。大宋自然也不能免俗,虽然说天子是受命于天的宠儿,说到底所谓的九五之尊也不过是一群普通人而已,只是因为那把龙椅赋予了其人太多的神话因素。

  如果说大宋的种种问题其他人都无法洞穿的话倒有情可原,可是难道赵匡胤这样的盖世英雄也没有看穿国家的隐忧吗?

  其实不然,赵匡胤这位大宋朝的开国之君绝对是一个洞悉天下时事的巨眼英豪。对于大宋建国之后的一切问题,他都了如指掌。他甚至还亲口预言:“大宋不出百年就会有亡国的危险。”事实也的确是这样,当最开始的两代帝王辞世以后,大宋朝就失去了锐气,它在与辽国长久的战争中始终处于下风,而且国家内部也没有了决一死战的血气,甚至发生了皇帝被俘虏的耻辱。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些情况,才会对大宋不屑一顾

  那么,赵匡胤为什么会下这样的定论呢?他就真的那么看不上自己的子孙吗?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公元960年,陈桥兵变的赵匡胤登上了皇位,在风云动荡的五代十国末世,赵匡胤成为了终结时代的幸运儿。大宋王朝的建立,统一了几乎所有的南方领地,唯有北方的燕云十六州没能收回。彼时赵匡胤在开封府定都,决心要一统天下,恢复汉唐旧疆,可谓气势如虹。

  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赵匡胤对开封府建都其实并不赞成,虽然五代以来,在开封建都的王朝也有七八个,可是它们都没能善终。这不仅仅是因为国君昏庸,开封虽然地势平坦,可是毕竟无险可守,一旦游牧民族南下,整个京城基本就没有阻挡的能力。从地图上俯瞰开封的地势,我们完全可以清楚的看到,拱卫开封府的仅仅只有一条窄窄的拒马河,连半个关隘都没有。这样的地貌地势其实根本不适合作为国都,倒是洛阳有着天险可以凭依,非常适合作为国都。

  那么为什么赵匡胤会选择开封呢?

  其实这还是从经济角度做出的考虑,因为五代以来,天下百姓早已经厌倦了战争,长时间的硝烟已经让百姓疲惫不堪。如果赵匡胤还想要收复北方失地,那么粮草的运输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天下都是疲敝之民,如果还是不爱惜民力,那么大宋恐怕也没有安稳的根基。

  所以,赵匡胤只能从经济角度考虑,希望凭借京杭大运河的运力来输入源源不断的军粮。彼时的大运河并没有通到北京城,而是在开封地区就停了。所以赵匡胤希望将开封这个水路交通发达的城市作为暂时的国都,如此方便粮食的转运,也方便大军出动。

  如果一切按照赵匡胤的想法发生,纲粮通过京杭大运河运输到京城以后,直接就能够给河北的守军,有了充足的粮草,大宋的军队北上平定燕云十六州,到时候在迁都也无妨。可是因为种种事情的耽搁,大宋迟迟没能北伐,这也就意味着,开封临时首都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因为过分削弱武将的地位,使得朝中大臣们都是些不懂军事的文臣,他们眼见开封能够辐辏四方,居中调停天下纲纪,感到非常的方便,不愿意迁都,再加上当时大宋刚刚建立,一切百废待兴,只有开封府的宫室还算是比较完善,像洛阳以及长安这样的古都宫室早已废弃,如果迁都,势必要花费巨额的钱财,这是大宋出不起的。

  赵匡胤即使身为皇帝也没有办法违拗所有臣子的意见,只能留下大宋百年就要亡国的叹息。这实在是一代政治大家的重大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