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杀于吉 孙策以玺借袁兵的故事
2016-10-23 09:27:23

   孙策字什么

  孙策是我国古代很有名的一个历史人物,大家认识的孙策想必都是在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那个形象。但是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有着传奇人生的人物。

  

孙策剧照


  孙策剧照

  孙策生在公元一七五年,死于公元两百年,字伯符。他还有一个称号叫做讨逆将军。孙策出生于吴都富春,他是孙坚的第一个儿子。孙策还是孙权的长兄,可能大家对孙权的名号听到的要更多一点。

  天下格局分成了三足鼎立的模式,也就是魏国、吴国和蜀国。孙策就是江东一带吴国重要的一个奠基者。在三国演义中,孙策还有一个绰号叫做小霸王,由此可见他的厉害之处。

  孙策可谓是戎马一生,他的父亲孙坚死了之后,孙策就继承了孙家的大业。并且脱离袁术之后统一了江东。但可惜天妒英才,孙策在二十六岁的时候被奸人所害,重伤身亡。在孙策死了之后,他的弟弟孙权又接管孙家大业最后称帝,建立起了吴国。

  孙策死后被孙权追谥为长沙桓王。但是孙策的死现在很多人都说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因为在孙策打下江东之后,他杀了很多的名门世家和英雄豪杰,所以结怨甚多。但是孙策又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最喜欢去外出狩猎,因此这也给了仇家们杀他的绝佳机会,于是就有了后来在孙策狩猎的时候被人派杀手所害,因此才重伤身亡。

  孙策杀于吉

  于吉是东汉末年的一名道士,祖籍琅琊,也就是现在的山东胶南,他被认为是道教经典《太平经》的作者。孙策收复江东后,于吉被孙策所杀。史料记载,孙策杀于吉的原因是“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尽委策下楼拜之,不可不除也。”

  

孙策剧照


  孙策剧照

  事实上,孙策杀于吉是的原因不止于此。一方面,孙策看到于吉半神半仙,施药救人,百姓们对他信奉崇敬,顶礼膜拜,甚至于孙策身边的能臣武将都对他推崇备至,孙策既嫉妒又害怕。嫉妒的是,孙策青年才俊,创立大业,尚不能得到如此拥护,而区区一个老道士却能得到这样的尊崇,血气方刚的孙策难免心里不平衡。

  同时,孙策又非常担心,江东初定,人心不稳,土豪勉强顺从,百姓无动于衷,政权动荡,潜在威胁很多。而于吉一呼百应,影响力巨大,如果再让于吉的威望和势力继续壮大,必将威胁到孙吴大业的建立,所以,对于孙策而言,于吉非死不可。

  另一方面,即使于吉没有不臣之心,任何一个当权者也不希望在其统治下存在一个精神偶像甚至是领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睡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从孙策杀于吉这个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孙策确实是个杀伐决断,强硬果毅的当权者,只要有人威胁甚至可能威胁到自己的统治,那么宁可错杀不可轻纵。而对于于吉,虽然死的有些冤枉,我们也只能说一句可悲可怜了。

  孙策以玺借袁兵

  孙策以玺借袁兵这里的玉玺是指大汉的传国玉玺,当年群雄讨伐董卓时,孙策的父亲孙坚率先打入洛阳,在一口枯井之中发现了一个宝盒,其中正是传国玉玺。这时出现许多抢夺传国玉玺的人,孙策的弟弟孙权认为,玉玺不过是一块招致灾祸的石头不要也罢。但孙坚不舍得抛弃玉玺,为了保住玉玺从而丧命,这时玉玺才到了孙策手里。

  

孙策剧照


  孙策剧照

  孙坚死后孙策走投无路腹背受敌,暂时投靠了袁术,几年后遇到周瑜,此时周瑜欲与孙策成大事。由于孙策的才华及背景,在战役中帮袁术屡立战功,还有了“小霸王”的称号。袁术不愿放孙策离去,但是却对孙策缺乏信任。于是孙策与周瑜商量后想出了一条妙计,就是把袁术梦寐以求的玉玺作为抵押,向袁术借兵。

  果不其然,当孙策向袁术献上玉玺时袁术就丧失了理智,当场就同意了,借了孙策几千精兵。孙策毫不犹豫带着向袁术借的兵马火速赶往了自己的老家江南,向袁术借的这几千精兵为以后孙策创建的吴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是吴国发展成以后三国鼎立局面的开端。

  以上就是我个人理解的孙策以玺借袁兵这个典故的由来,现在这个典故多用于指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告诫后人不要把一些东西看的太重,要学会取舍。不要吝啬付出,不要害怕失去,要明白很多事情,放弃也是一种回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孙策死后被孙权追谥为长沙桓王。但是孙策的死现在很多人都说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因为在孙策打下江东之后,他杀了很多的名门世家和英雄豪杰,所以结怨甚多。但是孙策又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最喜欢去外出狩猎,因此这也给了仇家们杀他的绝佳机会,于是就有了后来在孙策狩猎的时候被人派杀手所害,因此才重伤身亡。

  孙策杀于吉

  于吉是东汉末年的一名道士,祖籍琅琊,也就是现在的山东胶南,他被认为是道教经典《太平经》的作者。孙策收复江东后,于吉被孙策所杀。史料记载,孙策杀于吉的原因是“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尽委策下楼拜之,不可不除也。”

  

孙策剧照


  孙策剧照

  事实上,孙策杀于吉是的原因不止于此。一方面,孙策看到于吉半神半仙,施药救人,百姓们对他信奉崇敬,顶礼膜拜,甚至于孙策身边的能臣武将都对他推崇备至,孙策既嫉妒又害怕。嫉妒的是,孙策青年才俊,创立大业,尚不能得到如此拥护,而区区一个老道士却能得到这样的尊崇,血气方刚的孙策难免心里不平衡。

  同时,孙策又非常担心,江东初定,人心不稳,土豪勉强顺从,百姓无动于衷,政权动荡,潜在威胁很多。而于吉一呼百应,影响力巨大,如果再让于吉的威望和势力继续壮大,必将威胁到孙吴大业的建立,所以,对于孙策而言,于吉非死不可。

  另一方面,即使于吉没有不臣之心,任何一个当权者也不希望在其统治下存在一个精神偶像甚至是领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睡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从孙策杀于吉这个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孙策确实是个杀伐决断,强硬果毅的当权者,只要有人威胁甚至可能威胁到自己的统治,那么宁可错杀不可轻纵。而对于于吉,虽然死的有些冤枉,我们也只能说一句可悲可怜了。

  孙策以玺借袁兵

  孙策以玺借袁兵这里的玉玺是指大汉的传国玉玺,当年群雄讨伐董卓时,孙策的父亲孙坚率先打入洛阳,在一口枯井之中发现了一个宝盒,其中正是传国玉玺。这时出现许多抢夺传国玉玺的人,孙策的弟弟孙权认为,玉玺不过是一块招致灾祸的石头不要也罢。但孙坚不舍得抛弃玉玺,为了保住玉玺从而丧命,这时玉玺才到了孙策手里。

  

孙策剧照


  孙策剧照

  孙坚死后孙策走投无路腹背受敌,暂时投靠了袁术,几年后遇到周瑜,此时周瑜欲与孙策成大事。由于孙策的才华及背景,在战役中帮袁术屡立战功,还有了“小霸王”的称号。袁术不愿放孙策离去,但是却对孙策缺乏信任。于是孙策与周瑜商量后想出了一条妙计,就是把袁术梦寐以求的玉玺作为抵押,向袁术借兵。

  果不其然,当孙策向袁术献上玉玺时袁术就丧失了理智,当场就同意了,借了孙策几千精兵。孙策毫不犹豫带着向袁术借的兵马火速赶往了自己的老家江南,向袁术借的这几千精兵为以后孙策创建的吴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是吴国发展成以后三国鼎立局面的开端。

  以上就是我个人理解的孙策以玺借袁兵这个典故的由来,现在这个典故多用于指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告诫后人不要把一些东西看的太重,要学会取舍。不要吝啬付出,不要害怕失去,要明白很多事情,放弃也是一种回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大家都在搜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