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进曹营:徐庶为什么不弃曹归汉?
2016-10-25 10:37:21 徐庶 郭嘉 庞统 诸葛亮 刘备 曹操

  徐庶在《三国演义》中不能算是一个主要人物,但有关他的描写却与历史真实相差甚远。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纳谋士程昱之计从颍川搬取了徐庶的老母,并由程昱模仿徐母的笔迹伪作家书骗取徐庶投曹。徐庶为报刘备知遇之恩,走马荐诸葛。到许都后徐庶被其母痛责,徐母并在气愤之下自杀身亡。从此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终生不为曹操设一谋。

  这中间有两个主要情节与历史不符:一是徐庶走马荐诸葛;二是庶母之自杀。

  其实,罗贯中写徐庶走马荐诸葛在情理上是有破绽的。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未出茅庐时,“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这就是说,徐庶既是亮的密友,同时也深为他的经天纬地之才折服;而且徐庶为人行侠仗义,心胸豪爽,断非庞涓那样的妒贤嫉能之辈,怕诸葛亮来了会使自己相形见绌;再说,诸葛亮隐居之襄阳隆中与刘备所在之新野不远,请亮出山并不困难。有以上这三个因素,而徐庶却要等到投曹时再走马荐诸葛,与其说是报刘备的知遇之恩,不如说是一种不忠的表现。

  他为什么不早点引荐诸葛亮呢?可见罗贯中在这上面是有疏忽的。刘备在新野之时,徐庶为军师。可是徐庶当了那么久的军师,为什么不跟刘备说这附近还有好多大人物呢?为什么不帮刘备张罗请这些人出山呢?会不会是怕诸葛亮、庞统这些人抢了自己的风头呢?而到徐庶离开的时候,徐庶才跟刘备说这些人,才让刘备去请诸葛亮。说了以后,徐庶又去找诸葛亮,让他出山辅佐刘备。而诸葛亮听徐庶说了老妈的事情,明知道徐庶此去其母必死却不阻止他,这不是很有意思吗?

  按历史的真实记载,徐庶也确实是在获取刘备信任后立即举荐诸葛亮的。而刘备的三顾茅庐正是在徐庶促成下才这么做的。《诸葛亮传》中明确写着:“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如果不是因为刘备深为赏识徐庶的才能,对其言听计从,那么,即使刘备再重视礼贤下士,招纳人才,也不致有如此之耐心,在关张的埋怨下,几次三番亲自去请一个年龄刚满26岁的年轻人出山辅佐。史载,诸葛亮出山在公元207年,而徐庶诣曹在208年,由此可知,诸葛亮并不是接替徐庶当了刘备的军师,而是两人曾经在刘备军中共事过一年。

  至于徐庶母亲的一些情况,《三国演义》中的描写更与正史大相径庭。查《三国志·魏书·程昱传》,你会发现程昱与徐庶之投曹毫无瓜葛。徐庶之母也并非由曹操派人从徐庶家乡颍川搬取,而是在公元208年9月,刘备兵败长阪时作为随军家属为曹军所俘获。这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中都有明确记载。《三国演义》中关于庶母于许都自杀一事证诸正史,实属罗贯中杜撰无疑。但作为文艺作品,罗贯中在塑造徐母这个正直刚烈的古代妇女形象时却并非一无所据,徐母之死的创作原型是楚汉相争时,刘邦手下大将王陵之母。公元前205年,汉将王陵守荥阳,坚壁不出,项羽急攻不下,心生恼怒,派人到沛县抓住王母,想利用王陵为人至孝这一点迫其来降,最后王母不屈自杀,终使项羽的如意算盘落空。但罗贯中使用这种移花接木的方法在情理上多少还存在一些问题,试想徐庶乃豪侠不羁之人,倘使到许都之日其母即死,徐庶恐怕是不会心甘情愿在曹营虚度一辈子的。正是因为有老母要侍奉,徐庶才只得对曹操虚与委蛇,稳忍未发,不能象关羽那样弃曹归汉,重寻故主。

  总而言之,徐庶一生是个悲剧,为报刘备,身怀经纶之才而难展抱负;为事老母,终弃明主而蹉跎一生。从封建传统道德的角度来看,徐庶似乎做到了忠孝两全,但“辜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怀才不遇,不亦悲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