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欧阳修性格分析 欧阳修上疏说内容解析
2016-12-05 09:21:59 欧阳修 苏轼

  大凡诗人都非常的有个性,欧阳修也不例外。发生在欧阳修身上的故事很多,足足可以写厚厚的一本书,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欧阳修性格。  

欧阳修的石像

  欧阳修性格受他父母的影响很大,欧阳修性格的形成主要是她母亲言传身教的原因。他的母亲是大家闺秀,识字懂礼节。他和母亲从小寄居在叔父家里,知道叔父家里拮据,他母亲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和儿子,并教育欧阳修一定要有志气,千万不能看不起自己,要学会苦中作乐。他的母亲还教育他以后做官一定要学他父亲,清正廉洁且要宽大处理。

  他三次被贬,但都不以为然,反而能在逆境中陶冶情操。他很孝顺,怕母亲一时受不了自己被贬而过艰难的日子。他的母亲说:我已经习惯过苦日子,只要你觉得没什么,我更觉得没什么。他第一次被贬夷陵,这个地方更似蛮荒之地,条件极差不说,冤假错案不少且包括师爷在内都没什么文化。他积极改善夷陵的不良现象,提高官吏的文化水平,减少冤假错案,受到百姓的称赞。第二次贬官到经济较好的地方,不与富商与其他官员来往,反而开发旅游,有空饮酒作诗自得其乐。第三次被贬已是晚年,没过几年就去世了。

  欧阳修的品德很高尚,离不开他有一位贤德的母亲。他做官敢于谏言,离不开他母亲的熏陶。他做官宽大处理,离不开他有一个清廉的父亲。他耿直敢得罪权贵,所以才三次被贬。

  欧阳修上疏说内容解析

  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欧阳修像

  这是一段文言文,是高中三年级的一道历史题目,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文化传播的方式影响了政府的管理。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官至翰林院学士,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开创了北宋新一代文风。

  上面这段话是说,欧阳修上书给皇上说:“京城近来有印出来的文集二十卷,名叫《宋文》,里边的内容多数是讨论当下的政治所言,细细的揣摩了其语言,实在不能流传于世,而印刷这本书的人,不知兹事体大,现在害怕这本书中的语言流传越来越广,对于朝廷来说实在是大大的不便,今后有不经过官府明令,私自印刷文集的人,不准流传于世。

  欧阳修处在宋朝,也是一个思想大融合的年代,经过唐的洗礼,宋朝在沿袭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唐朝出现雕版印刷,宋朝时期就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期,北宋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在那个思想文化活跃的年代,无可厚非成为文化传播最好的载体,对于政治的不同看法,广传于世,不利于政权的稳定,这也是欧阳修上疏的原因。

  欧阳修勤学的故事简述

  欧阳修是我国古代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他自己开创了一代文风,对宋朝整体的文学提高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他还写了一本《欧阳修全集附录》,其中《欧阳修勤学》就是一段关于欧阳修年少时认真、刻苦学习的故事,这段文言文的大意如下:  

欧阳修图片

  在欧阳修刚四岁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然而由于他们家的家境并不富裕,因此没有钱供他上学,他的母亲是受过教育的,知道一定要让他学点知识,于是就用芦苇杆之类的木棍在地上写写画画,欧阳修小的时候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认字、写字的。他母亲还让他背诵了很多古人写的文章,好让他能够学习怎么作诗。等到他年纪稍微大一些之后,家里因为实在是没有钱让他继续看书了,他就去同村相对富裕一点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的时候还会趁机把书里的内容抄写下来,好让自己能够随时再看。但是很多时候都是书还没有抄完,他就已经可以将这本书背下来了。甚至还会因为沉迷于读书,连饭都会忘了吃,满脑子想的都是读书。因为有了这样的刻苦和努力,他小的时候作出来的诗和写出来的字,就已经和成年人的水平差不多了。

  从这个故事就可以看出,虽然欧阳修小的时候没有钱上学,识字也是通过母亲在地上写字才会的,但是凭借着他的刻苦、努力,和在学习上的勤奋态度,终于成为了宋朝的一代文学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