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皓怎么从一位不错的君主变成了疯子呢?
2017-02-15 14:54:00

  三国孙皓,肯定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单看这姓氏,便能看出其中一二的玄机,在三国之中,孙属于大姓,如无意外他必归属于吴国,经查阅史记后,更加印证了孙皓之身份。  

1_副本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孙皓,三国时代吴国人,身份尊贵无比,乃是吴国的第四代君主,其祖父便是大名鼎鼎于三国的孙权,他的君主之位来之不易,其父孙和本是太子后因种种缘故被废,后立孙皓的叔父孙休为太子,孙权逝世后,叔父孙休继位。这样看来,孙皓的君主之位并不是子承父业,而是得自于其叔父孙休了。当时的孙休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子嗣,只是稚子年幼,尚未长大成人,而当时时局实在是太过于动荡,蜀国已被魏国吞并,吴国自身已成为风雨飘摇中的一小舟,无外力可以支援和依靠。众大臣们鉴于当时情势,联名奏请君主孙休,改立继承人,将子改为侄,正是在众大臣的群体谏言声中,孙皓意外的登上了太子之位,而后顺利的继承了吴国的君主之位,成为第四代君主。

  孙皓的一生既是荣耀的也是可悲的,荣耀因其地位,可悲也因其地位。他的可悲在于他治理朝政的不专一,在于他不能持之以恒,在于他的反复无常,在于他的暴虐荒诞,吴国前期的治理均毁于他一人之手,当然他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成为了吴国的末代君主,与蜀国一样,最终被曹操给吞并,俯首称臣,过着仰人鼻息的日子,最终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孙皓由明君变成了疯子

  历史上关于吴国最后一位皇帝孙皓的记录,让人十分费解,观其前后性格,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是什么让一位好的君主变成了疯子呢?  

2_副本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孙皓从其叔父手中接过君主之位时,正值刚行完弱冠之礼,长大成人之际,年龄为二十二岁。一个人的一生随着年龄的变化,性格是会有一定变化的,接下来就分别来看看各个年龄层次的主要性格体现,希望从中找寻到一定的规律,可以归纳出孙皓性情大变之原因。

  一个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学习期、创业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时期。那么这四个时期的年龄划分,可以以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进行划分。也就是说第一个时期,学习期是一个人的弱冠之年前,那时候主要以学习为主,心无旁骛。第二个时期,创业期是一个人的而立之年来衡量的,而立之年以前,正值是抱负施展之时,初生牛犊,不怕吃苦不怕劳累,只希望完成给自己设定下的目标。而立之年后,人就会变得懒散堕落,贪图享乐。当一个人到了不惑之年,那么也就将所有看淡了看开了,心中的执念也就慢慢消散了。

  孙皓的性格转变正好是介于而立之年这样的一个时间段,三十岁前的孙皓希望达成自己的抱负,治理好吴国,所以他努力的去成为一个好的君主,仁爱、明智、赏罚分明,处处都彰显出一个明君的行为作风。

  但当孙皓过了而立之年后,便开始觉得治国不过如此,没有新奇感开始觉得枯燥无味,便希望猎奇享乐,性格开始变得暴虐,冷血,无情,残酷。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孙皓性格发生巨大转变,从而使得吴国提前亡了国。 

  孙皓为何对司马炎口出狂言

  孙皓,吴国在他的手上被灭了国,但是当孙皓面对晋国皇帝司马炎时,居然还敢口出狂言,声称自己在吴国也同样设了一个位置给司马炎,等待着有朝一日,当吴国灭了晋国,便将那个位置赐予司马炎。孙皓凭借什么资本敢于如此不知天高地厚呢?  

3_副本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正史中纵观孙皓的性格,可以说对他既感到可恨,但同时又何尝不为他感到可叹呢!

  本来是一个好好的有为青年,励志君主,奈何却沦为贼人,不务正业,不求上进。从贤明之主君顷刻之间变为地狱使者,两者的差别之大,真是让人无所适从。

  假设孙皓从未转变过,他一直能够施行良政,任用贤臣,宽待百姓,那么吴国也未尝一定会输于晋国,两者相争,鹿死谁手不到最后一刻又何尝能够得知呢。

  但,孙皓就输在他的转变上,输在他的懒散和沉迷上,他将社稷做了他的赌注,最后输的一败涂地,倒是到了真正认输的那一刻,他反而豁然了,他奉劝贤臣们不需要为吴国做最后的亡命之搏,如果晋国有能力还是归顺于晋国吧。

  孙皓对司马炎的那些不恭的话语并不能显现出他不怕死,有骨节有节操的君主气节。相反地,只是因为孙皓后期已经残暴惯了,如果看人不顺眼便挖掉此人的眼睛,这些酷刑对于孙皓来说就像是小儿过家家酒般的稀松平常,所以当晋帝司马炎说出那些讥讽孙皓的话时,孙皓下意识的就是反驳,因为这已经是他的一种潜意识反应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