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三次迁都:历史证明他是果断和睿智的

  盛京,即今天的沈阳,满文音译为穆克屯屯,其满文体为Mukden ho-ton, Mukden意为兴盛,hoton意为城郭,合译为盛京。盛京是努尔哈赤最后迁居的一个都城,在这里他完成了自己的统一大业。在此之前,努尔哈赤屡次迁居。

  费阿拉是努尔哈赤的出生地,也是他崛起的地方。费阿拉东依鸡鸣山,西偎烟筒山,位置在苏克素护河支流加哈河与首里口河之间的三角形河谷平原的台地上。努尔哈赤在费阿拉居住了16年,在这里他统一了建州女真,吞并哈达部落,并且依照蒙古字母,结合女真读音,创制了满文,改变了满族文字的历史,努尔哈赤的实力渐渐壮大。因此,费阿拉成了努尔哈赤的第一个政治中心。

努尔哈赤

网络配图

  赫图阿拉是努尔哈赤的又一个政治中心,它位于费阿拉的北面,在苏克素护河与加哈河之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也居住了16年,在此期间,他灭掉辉发部落,合并乌拉部落,创设了八旗,大兴屯田,征服东海女真,降服萨哈连部,取得萨尔浒大战的胜利,后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政权称汗,并且在此基础上强化汗权,为夺取明朝天下奠定了稳定的基础。因此,赫图阿拉城又被称为兴京。

  但是努尔哈赤不满足于以上所取得的成就,他总是执著地追求着更大的胜利。不久,努尔哈赤又放弃了赫图阿拉,将都城迁往了界凡。

  界凡位于苏克素护河与浑河之间,地势极为险要,易守难攻。为此,努尔哈赤在此建衙门,修行宫,屯田牧马,寻找机会攻打明朝,为向辽沈进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界凡城是努尔哈赤向明朝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前哨阵地。

  一年多以后,努尔哈赤随着政治、军事的需要,又迁都于萨尔浒城。努尔哈赤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攻破了沈阳、辽阳。沈辽之战刚结束,努尔哈赤就力排众议,把都城又迁到了辽阳。为军事上的需要,在辽阳城以东的太子河畔另筑新城,当做都城,此城被称为东京。

努尔哈赤

网络配图

  在东京居住4年之后,努尔哈赤以一个军事家、政治家的探邃眼光看出了沈阳地理位置的重要,决计把都城迁往此地。为此,努尔哈赤与部下大臣、众将之间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大辩论。

  努尔哈赤的大部分将领及王公大臣认为:东京宫城刚刚建好,民宅还都没有修缮,而且这几年连年灾荒,战争又连年不断,如果现在要迁都,就得大兴土木,动用大量民力,恐怕百姓难以承受。因此,他们纷纷反对努尔哈赤迁都沈阳的决定。

  努尔哈赤听到这些话显然很不高兴,对大臣们说道:“沈阳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四通八达。在沈阳,往西征伐明朝,渡过辽河,通往明朝的路非常直,而且又近,可以省很多时间;往北征伐蒙古,两三天就可到达;往南征伐朝鲜,可以走清河路,行进较为便利。况且,沈阳附近有浑河和苏克素护河,从上游伐木顺流而下,木材用也用不完;沈阳附近多山,出游打猎可以打到更多的野兽。我已经考虑好了,决定迁都,你们还有什么不愿意的?”

  众大臣听后虽有一部分对迁都的决定仍然不理解,但是大多数还是赞成努尔哈赤迁都的主张的。于是,努尔哈赤的都城又一次迁移了。

努尔哈赤

网络配图

  努尔哈赤迁到沈阳之后,让八旗士卒都驻扎在沈阳城里,又招募能工巧匠,对沈阳城重加修筑,建造宫殿。中置大政殿,又名笃恭殿。前殿名崇政殿,后殿名清宁宫;东有翔凤楼,西有飞龙阁。又在大政殿左右盖了十王亭,即: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楼台掩映,金碧辉煌,虽是塞外都城,但不亚于大明京都紫禁城。

  总之,努尔哈赤从费阿拉迁往沈阳,为加强和发展其统治权力而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同时也为后金与明王朝的对峙以及入关灭明、统一全中国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