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爱哭背后的历史真相 他真的被罗贯中黑了

  看过《三国演义》这部的小说的人,大家都认为刘备比如说哭哭啼啼啊,爱哭,但是我们把这些都表现得尽可能的恰到好处,他的那些别人认为的所谓有心计的那些东西,其实我觉得不是那个意思,他是很真诚地对待他的那些部下,他确实是个有英雄志、英雄梦和英雄情怀,但是一个没有英雄命运的人,不得志,所以他才会一直投奔这边投奔那边,不断去寻求新的希望。

  一千多年的历史过去了,实际上,刘备到底是不是真的爱哭,今天我们谁也说不清楚。但有一点却是真的,那就是最初的刘备名头大、地位低、力量弱。如果说这些特点分散到不同的人身上,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一旦归于一人,其内心必定是很纠结、很痛苦的。不巧的是,刘备先生就是处在这样的矛盾状态下,埋没山林总是心有不甘,振臂一呼又没那个实力。因此,为了凝聚人脉,成就霸业,必然会时时渴望别人的帮衬和提携。

1.jpg

网络配图

  这也怨不得刘备。自古成大事者,从来就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纵观曹孙二人,在用人上都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曹操靠“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手下自然是人才济济、追随者众。这些人,大都是冲着曹操的正统地位来的。因此在招揽人才的问题上,曹操不存在“请”,而在于怎么“纳”。这种格局决定了,曹操理政治军一向森严,属下多有畏惧。孙权与曹操有所区别,主要靠的吃老本,尽管与曹操不能相提并论,却也勉强说得过去,父兄基业,老中青三代贤臣,尽在麾下。有老底子,想干点事也不是很困难。什么都没有的刘备,当然只有靠人和了。

  刘备不仅有知人之明,跟属下也倾心相交。夷陵之战后,在江北防备魏国的黄权回蜀不得,遂投降魏国。有关部门请求将黄权的家眷关押监狱,刘备不允许,他说“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待之如初”。后来黄权留在蜀国的儿子黄崇“帅厉军士,期于必死,临陈见杀”。(《蜀书·黄权传》)。更加难得的是,在魏国的黄权也不相信刘备会杀了他的妻儿。黄权投降后,有传言说他的妻儿已经被刘备杀害,“权知其虚言,未便发丧”,曹丕这种恨不得搅起一滩浑水的人要给他妻儿发丧,他对曹丕说“臣与刘、葛推诚相信,明臣本志。疑惑未实,请须后问”。刘备善待黄权的妻儿已经很难得了,更加难得的是黄权从内心相信刘备会善待他的妻儿。可见君臣彼此倾心相交如此。比起汉武帝妄听虚言杀害李陵一家,刘备这样的君主在这方面不知道高了多少档次。

2.jpg

网络配图

  刘备对待糜竺也是如此。吕蒙偷袭荆州时,糜芳投降。作为哥哥的糜竺,自然担惊受怕,自己去给刘备请罪,刘备安慰他“兄弟罪不相及”,“崇待如初”。反倒是糜竺自己过意不去,“惭恚发病”,不久就去世了(《糜竺传》)。领导对待属下如此,可谓古今罕见。他跟他们,除了君臣关系,更多了一层朋友之间的友谊啊!刘备寄寓在刘表帐下时,又一次与许汜、刘表在一起共论天下之士。谈到陈登时,许汜不以为然地说:“陈登乃湖海之士,骄狂之气至今犹在。”刘备虽然对陈登十分熟悉,但他没有立即反驳许汜,转而问刘表:“您觉得许君所言对不对?”刘表说:“如果说不对,但许君是个好人,不会随便说别人假话的;要说对,陈元龙又盛名满天下!”刘备问许汜:“您认为陈元龙骄狂,有什么根据吗?”许汜说:“我过去因世道动荡而路过下邳,见过陈元龙。当时他毫无客主之礼,很久也不搭理我,自顾自地上大床高卧,而让客人们坐在下床。”刘备应声道:“您素有国士之风。现在天下大乱,帝王流离失所。元龙希望您忧国忘家,有匡扶汉室之志。可是您却向元龙提出田宅屋舍的要求,言谈也没有什么新意,这当然是元龙所讨厌的,又有什么理由要求元龙和您说话?假如当时是我,我肯定会上百尺高楼上去高卧,而让你们睡在地下,哪里只有区区上下床的区别呢?”(记于《张邈传》后)可见他与陈登也是倾心相交。后来陈登并没有追随刘备,大概是因为家族的缘故吧!否则我相信陈登也一定会舍身相随刘备。

3.jpg

网络配图

  像这样史书明记的还有田豫、袁涣等。你大可以说刘备会笼络人心,但是有领导这样对你,你愿不愿意跟随呢?我一直相信刘备临终托孤给诸葛亮,是毫不怀疑诸葛亮的忠心的。陈寿也说“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这是相当客观的情况。

  这些也许就是罗贯中把刘备写成爱哭的领导的原因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