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是什么下场?一个官二代的悲剧
2025-11-07 14:05:49

在三国乱世中,诸葛恪作为东吴大将军诸葛瑾的长子、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侄子,本应凭借家族的荣耀与自身的才智在政坛上大展宏图,却最终落得个身死族灭的悲惨下场。他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官二代悲剧,充满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与人性弱点的暴露。

少年得志,才华横溢

诸葛恪自幼聪明伶俐,以神童著称。他年少时便展现出过人的才智和机敏,善于应对各种场合。孙权设宴时,曾以诸葛瑾脸长似驴为乐,在驴脸上挂上写有“诸葛子瑜”的标签。诸葛恪见状,机智地请求添加二字,将标签改为“诸葛子瑜之驴”,不仅化解了父亲的尴尬,还赢得了满座欢笑和孙权的赏识。此外,诸葛恪还善于辩论,面对孙权的提问,他总能巧妙应对,展现出超越同龄人的智慧和胆识。

仕途顺畅,平步青云

凭借出众的才华和孙权的赏识,诸葛恪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他弱冠之年便拜骑都尉,成为东宫幕僚的领袖,辅佐太子孙登理政。此后,他历任丹阳太守、威北将军等职,平定山越之乱,为东吴稳定后方、扩充兵源立下汗马功劳。陆逊病逝后,诸葛恪更是接替其位,成为东吴军队中的青年俊杰,掌管荆州军务。孙权临终前,更是将诸葛恪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辅佐幼子孙亮即位,掌握东吴军政大权。

权倾一时,刚愎自用

初掌大权的诸葛恪,确实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和改革魄力。他取消监听制度、裁除军政冗员、减免赋税、取消货运关税,各项政事都以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赢得了东吴上下的广泛赞誉。对外,他更是锐意进取,主动北伐魏国,在东兴之战中大败魏军,斩杀敌将桓嘉、韩综,缴获物资军器堆积如山,声望达到顶点。

然而,随着权力的增长和胜利的喜悦,诸葛恪逐渐变得骄傲自满、刚愎自用。他开始独断专行,不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在取得东兴之战的胜利后,他更是产生了轻敌之心,不顾国力不支和朝中大臣的反对,执意大举兴兵伐魏。结果,在合肥新城之战中惨败而归,导致东吴将士死伤惨重、民怨沸腾。

众叛亲离,身死族灭

新城之败后,诸葛恪的威望一落千丈。他不仅不知反省,反而为了遮羞而更加独断专权。他频繁更换官员、动用禁军,肆意打压异己、巩固自己的地位。这种霸道和不可一世的行为,使得他在东吴朝野中逐渐失去了人心。朝中大臣对他心怀不满,百姓也对他恨之入骨。

与此同时,同为托孤大臣的孙峻则暗中与孙亮联手,策划了一场针对诸葛恪的阴谋。建兴二年(253年)十月,孙峻以赴宴为名将诸葛恪诱入宫中。在宴会上,孙峻突然发难,将诸葛恪杀害。诸葛恪的两个儿子诸葛竦、诸葛建在得知事变消息后,立刻用车带着母亲打算投奔曹魏帝国,但最终还是被孙峻派人追杀斩首。孙峻更是用草席包住诸葛恪的尸体,竹片缚住尸体腰部,投到石子冈(建业城南),并派兵击杀驻防公安的诸葛恪的弟弟诸葛融及其三个儿子。至此,诸葛恪全家被夷灭三族,悲惨至极。

悲剧根源,警醒世人

诸葛恪的悲剧下场,既是他个人性格缺陷的必然结果,也是权力斗争残酷性的真实写照。他虽然才华横溢、聪明过人,但却缺乏政治智慧和人生经验。在取得一定成就后,他变得骄傲自满、刚愎自用,不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性格缺陷使得他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无法正确应对,最终走向了灭亡。

同时,诸葛恪的悲剧也警示我们:在权力斗争中,没有永远的胜利者。即使你才华横溢、权倾一时,但如果不懂得收敛锋芒、尊重他人、团结力量,最终也难逃失败的命运。诸葛恪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追求权力和地位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身修养和品德建设,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和开放包容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刘据之祸:性格与制度的双重困境

  汉武帝晚年爆发的巫蛊之祸,以太子刘据被迫起兵、最终自尽的悲剧收场。这场祸乱的直接推手是酷吏江充,但深层原因远非江充构陷四字所能概括。从历史细节看,刘据的悲剧既源于其性格特质与权力结构的冲突,也暴露出汉武帝时期政治制度的致命缺陷。  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