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理解这一古老的中国典故
2024-01-10 15:13:29

  “退避三舍”,这是一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成语,它的意思是什么呢?这个成语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

  “退避三舍”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一种礼节。在古代,一舍等于三十里,所以“退避三舍”就是说后退九十里。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为了避免冲突或者让步,主动后退一定的距离。它形象地表达了避免冲突、谦让有礼的精神。

  “退避三舍”的典故来自于春秋时期的晋国。当时,晋国的公子重耳因为内乱而流亡在外,他在路上遇到了他的老朋友楚成王。楚成王对公子重耳非常热情,甚至提出了要帮助他回国的要求。但是公子重耳却婉拒了楚成王的好意,他说:“我感谢你的好意,但是我不能接受你的帮助。如果我接受了你的帮助,那我就失去了和晋国人民和解的机会。我愿意退避三舍,以示我对晋国人民的尊重。”说完这番话,公子重耳就离开了楚国,继续他的流亡生活。

  公子重耳的这种退让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楚成王,他决定支持公子重耳回国。最终,公子重耳成功地回到了晋国,成为了晋国的君主,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它告诉我们,有时候,为了避免冲突,我们需要有勇气去退让,去尊重他人。这种退让并不是软弱,而是一种智慧和勇气的表现。

  总的来说,“退避三舍”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成语。它不仅表达了避免冲突、谦让有礼的精神,也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有时候需要有勇气去退让,去尊重他人。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人生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庞涓算名将吗?——从历史视角解析其军事地位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将星璀璨,庞涓作为魏国名将活跃于历史舞台。关于他是否称得上名将,需结合其军事才能、战略表现及历史评价综合分析。  一、军事才能与实战表现  庞涓在魏国称霸中原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训练的魏武卒是当时最精锐的部队之一,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