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头条 李儒为什么敢杀刘辩?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李儒为什么敢杀刘辩?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李儒,字孝直,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开国元勋之一。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却出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件——他竟然... [详细]

揭秘历史上蒙古大军为何三次都未征服小小的越南
揭秘历史上蒙古大军为何三次都未征服小小的越南

蒙古帝国在十三世纪的兴起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异数,几乎没有人会想到一个上一个世纪还默默无名的游牧民族,竟能快速征服大半个欧亚大陆。蒙古彪悍的骑兵像狼群般狂飙过漠北草原与中原大地,终于来到了遥远... [详细]

06月23日 14:19
市民家藏民国老报纸 透露1935年南京人就用冰箱
市民家藏民国老报纸 透露1935年南京人就用冰箱

“这份民国报纸有什么样的历史啊?查资料查不到,希望‘老南京’的读者帮我解答!”日前,市民许先生带着一份保存完好的民国老报纸,求助《金陵晚报》,他想获得家藏老报纸的更多历史信息。老镜框里面发现旧... [详细]

06月23日 14:11
“杯酒释兵权”本质:宋太祖赵匡胤“以腐败换兵权”
“杯酒释兵权”本质:宋太祖赵匡胤“以腐败换兵权”

乍一看来,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好像很潇洒,很轻易,令人真有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似乎不费什么劲,手腕多多的赵匡胤便将这件原本应该非常棘手的事情给搞定了。但在实际上,赵匡胤却为此付出... [详细]

06月23日 11:55
弓弩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意义:贯穿了整个古代史
弓弩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意义:贯穿了整个古代史

弓弩一般使用多层竹、木片胶制的复合弓,形似扁担,所以俗称“弩担”。它的前部有一横贯的容弓孔,以便固定弓,使弩弓不会左右移动,木臂正面有一个放置箭簇的沟形矢道,使发射的箭能直线前进。木臂的后部有一个... [详细]

06月23日 11:21
另眼看明朝的灭亡与清朝的兴起:都是丰臣秀吉惹的祸
另眼看明朝的灭亡与清朝的兴起:都是丰臣秀吉惹的祸

16世纪末,日本征伐不休的战国时代刚刚结束,踌躇满志的丰臣秀吉决心到比日本更广阔的空间施展一番,计划先征服朝鲜,再以朝鲜为跳板征服中国,最后打到印度,建立一个亚洲大帝国。1592年,丰臣秀吉出动2... [详细]

06月23日 11:20
明清时中国沿海海盗行为是华人早期的移民一种模式
明清时中国沿海海盗行为是华人早期的移民一种模式

一部中国海外移民史,从一个侧面来看,就是一部苦难遭遇史。无论是早期东南亚等地的“红溪惨案”、“苦力贸易”,还是后来北美地区的“排华潮”及“排华法案”,海外华人的历史似乎累积了太多的矛盾、冲突和痛苦... [详细]

06月23日 11:02
古人也要修学分?成绩优异提前修完可破格早毕业
古人也要修学分?成绩优异提前修完可破格早毕业

《礼记·学记》记载:“比年入学,中年考核。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也就是说,每年入学一次,隔年考核一次。一年... [详细]

06月23日 10:45
古代百斤弩有效射程仅50步:秦弩作用被夸大
古代百斤弩有效射程仅50步:秦弩作用被夸大

专家称秦朝强弩射程2倍于AK47步枪2000多年前,战国七雄争霸,当时最先进的冷兵器莫过于弓弩。在秦兵马俑坑的考古发掘中,也多次出现过上百件弓弩。但近日,令考古专家兴奋的是,一件保存最为完整的... [详细]

06月23日 10:44
古人上学也要修学分 成绩优异提前修完可破格毕业
古人上学也要修学分 成绩优异提前修完可破格毕业

学分,可不要以为只是现代莘莘学子的追求,古人也曾为之拼命。《礼记·学记》记载:“比年入学,中年考核。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 [详细]

07月13日 10:21
唐玄宗最迷恋的出游地:在位44年共去了41次之多
唐玄宗最迷恋的出游地:在位44年共去了41次之多

今天的人们似乎有足够的理由认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历史上最好的旅游大时代。交通便利,范围广阔,花样繁多,关键还特别便宜。不过,今天大家疯玩的一切,除了南极、珠峰和深海之类的极端地带,前辈们差不... [详细]

06月23日 10:17
西汉赵广汉用哪项“新发明”解决豪强勾结问题?
西汉赵广汉用哪项“新发明”解决豪强勾结问题?

西汉时期的赵广汉一生为官正直,不避权贵,嫉恶如仇。元平元年(前74年),赵广汉调任颍川郡太守。当时的颍川郡乌烟瘴气,豪门大族通过互为姻亲,勾结在一起,又上联政府官员结为朋党,下结山林群盗暗中勾搭,... [详细]

06月23日 10:08
明朝皇帝为何选择修建长城:因为远比北伐省钱
明朝皇帝为何选择修建长城:因为远比北伐省钱

公元前215年,在今天内蒙古的河套地区,秦朝大将蒙恬率领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凶狠的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殊死之战,刚刚统一天下的秦军士气正旺,一举拿下了河套地区。匈奴残部望风而逃,远遁大漠。然而,... [详细]

06月23日 09:55
汉初曾围绕宴礼进行礼制改革 皇帝坐北高高在上
汉初曾围绕宴礼进行礼制改革 皇帝坐北高高在上

人生而守礼,礼是社会行为规范。《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揭示了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始于饮食活动的道理。在社会化的饮食活动中,食礼逐渐形成,食礼在祭祀鬼神的活动中显得庄严肃穆,在君臣老... [详细]

06月22日 18:38
银沟遗址考古获突破 为唐宋时北方重要制瓷窑场
银沟遗址考古获突破 为唐宋时北方重要制瓷窑场

陕西省文物局23日披露,经考古确认,陕西银沟遗址是唐中晚期至北宋时期中国北方重要的制瓷窑场遗址。目前当地已发现各类遗迹1910处,其中窑炉318座。银沟遗址位于陕西富平县银沟村,遗存有大量古窑... [详细]

06月22日 18:37
《大唐狄公案》的影响:该如何评价大唐狄公案
《大唐狄公案》的影响:该如何评价大唐狄公案

高罗佩对中国文化、艺术、法律及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渊博知识在《大唐狄公案》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发挥得淋漓尽致。书中在叙述狄仁杰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任职侦破疑难大案的同时,还广泛展开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 [详细]

06月22日 18:18
《大唐狄公案》的作者:荷兰汉学家高罗佩
《大唐狄公案》的作者:荷兰汉学家高罗佩

高罗佩,原名罗伯特·汉斯·范·古利克(RobertHansVanGulik),生于1910年8月,卒于1967年9月,荷兰著名汉学家,也是职业的外交官。他对中国文化十分痴迷,他的中文名为高... [详细]

06月22日 18:15
大唐狄公案创作背景:荷兰作者为何会写狄公案
大唐狄公案创作背景:荷兰作者为何会写狄公案

在重庆时,高罗佩读到一本清初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他对清人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中主人公狄仁杰屡破奇案大为折服,高罗佩对西方侦探小说和中国公案传奇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比较后,认识到书中所描写... [详细]

06月22日 18:13
《大唐狄公案》简介:狄仁杰系列故事的起源
《大唐狄公案》简介:狄仁杰系列故事的起源

《大唐狄公案》(CelebratedCasesofJudgeDee)是荷兰伟大的汉学家、外交官、小说家高罗佩的英语文学巨著。作者用十五年时间写成,全书有十六个长篇和八个短篇,翻译成中文... [详细]

06月22日 18:10
《三侠五义》的作者:三侠五义是由谁创作的
《三侠五义》的作者:三侠五义是由谁创作的

石玉昆〔清〕清代满清贵族子弟,爱好子弟书,大约出生于清代乾隆末期,是嘉庆道光年间著名的子弟书说唱人,人称“石先生”或者“石三爷”,大约去世于同治时期。善讲《包公案》整理成书《三侠五义》一百二十回。... [详细]

06月22日 18:08
《三侠五义》的历史影响:该如何评价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的历史影响:该如何评价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作为中国最早出现的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作品,称得上是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对中国近代评书曲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影响深远。作品中有关武功技击(如点穴、暗器、剑诀、刀法、轻功提纵术等)... [详细]

06月22日 18:04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