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头条 李儒为什么敢杀刘辩?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李儒为什么敢杀刘辩?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李儒,字孝直,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开国元勋之一。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却出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件——他竟然... [详细]

明史的创作背景:顺治年间由大学士冯铨提议修订
明史的创作背景:顺治年间由大学士冯铨提议修订

清朝入主中原后,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癸亥(十一日),御史赵继鼎奏请纂修《明史》(注:赵继鼎奏请纂修《明史》的记载,见于《清世祖实录》卷15,何冠彪《顺治朝〈明史〉编纂考》一文首揭此事。但清廷... [详细]

06月14日 17:08
《明史》简介: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
《明史》简介: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 [详细]

06月14日 17:05
史书《清史稿》有着什么样的历史和文化局限性?
史书《清史稿》有着什么样的历史和文化局限性?

自1914年设立清史馆起,历时十四年修成。先后参加缩写的有柯劭忞等一百多人。本书体例一如历代的正史,分为本纪、志、表、列传四个部分,共五百二十九卷。然而,《清史稿》修纂时,纂修者多为清室遗老,眷恋... [详细]

06月14日 16:57
大明朝的末日:明末为什么出不了岳飞和岳家军?
大明朝的末日:明末为什么出不了岳飞和岳家军?

气数这玩意,说穿了,就是个使用年限,好比饼干,只能保质三天,你偏三年后吃,就只能拉肚子。又好比房子,只能住三十年,你偏要住四十年,就只能住危房,没准哪天上厕所时候,被埋进去。什么东西,都有使用年限... [详细]

06月14日 16:55
清史稿的历史影响:该如何评价史书《清史稿》
清史稿的历史影响:该如何评价史书《清史稿》

《清史稿》汇集了比较丰富的清史资料。由于清朝灭亡时,清廷档案、私家著述和文化典籍保存得比较完整,这就为编写《清史稿》提供了充实的原始资料。当时的主要史料有:《清实录》,从太祖到宣统凡十二朝,共... [详细]

06月14日 16:53
清史稿的体例:大体上参照了清朝编写的《明史》
清史稿的体例:大体上参照了清朝编写的《明史》

《清史稿》编写的体例大致取法《明史》,但又有所创新。如本纪部分不仅逐年记载了皇帝的军国大事,而且在前代逊君还健在、无谥可称时,创了“宣统纪”的新格局;各志、表中除记录天文、地理、礼乐、选举、艺文、... [详细]

06月14日 16:49
清史稿的版本历史:清史稿有着几种不同的版本
清史稿的版本历史:清史稿有着几种不同的版本

《清史稿》在刻印过程中,出现了版本问题。袁金铠因忙于他事,转托金梁协助校刻此书。金梁遂趁时局纷扰之际,利用职权,擅改原稿,并将印成的一千一百部书中的四百部运往东北发行,这就是所谓“关外本”(又称关... [详细]

06月14日 16:42
清史稿的编纂过程:清史稿是如何被编纂成书的?
清史稿的编纂过程:清史稿是如何被编纂成书的?

清史稿是民国初年设立的清史馆编写的记述清代历史的未定稿。它按照历代封建「正史」的体例,也分为纪、志、表、传四部分,共五百三十六卷。清史馆由赵尔巽任馆长,先后参加编写的有柯劭忞等一百多人。一九一四年... [详细]

06月14日 16:35
《清史稿》简介:民国时期记述清朝历史的史料
《清史稿》简介:民国时期记述清朝历史的史料

《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的记载清朝历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全书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纪传为中心。所记之事,上起1... [详细]

06月14日 16:29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唐朝安史之乱的性质是?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唐朝安史之乱的性质是?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 [详细]

06月14日 14:30
清朝试婚格格是做什么的?清朝皇室是如何试婚的?
清朝试婚格格是做什么的?清朝皇室是如何试婚的?

中国历代皇室都高度重视其子嗣,将其看作江山千秋万代的一件大事。因而皇室男子大都早婚,结婚年龄一般不超过十八岁,大体在十三岁至十七岁之间便行大婚之礼,清朝则规定皇子十五岁时必须成婚。几乎所有的皇帝、... [详细]

06月14日 11:45
贞观之治背后真相:隋朝积蓄养肥李世民的盛世?
贞观之治背后真相:隋朝积蓄养肥李世民的盛世?

“贞观之治”,是令中国人永世怀想的一个伟大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民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皇帝温良慈善,百官恪尽职守,米缸里装的是吃不完的小米,田地里生长着绿油油的蔬菜……总之,这样一个近乎于传说中的... [详细]

06月14日 11:42
何为夺权:大宋王朝赵匡胤黄袍加身最高明的夺权
何为夺权:大宋王朝赵匡胤黄袍加身最高明的夺权

要说五代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将领的夺权史,尤其是手握重兵的节度使的夺权史。后梁太祖朱全忠是以宣武节度使起家的;李克用也是以大同军节度使纵横沙场,给儿子留下了建立后唐的家底;后晋高祖石敬塘也是节度... [详细]

06月14日 10:40
“一条鞭法”实施后的成效:严州府的差役有多少
“一条鞭法”实施后的成效:严州府的差役有多少

《金瓶梅》第九十二回,西门庆死后,陈经济缺了约束,娶窑姐回家,度用不够,就敲诈已改嫁李衙内的孟玉楼。孟玉楼也不是善茬,将计就计,约定半夜在府衙后墙交付“库内拿的二百两赃罚银子”。谁料埋伏了一批差役... [详细]

06月14日 09:41
揭秘:汉朝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与汉武帝的求仙动机
揭秘:汉朝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与汉武帝的求仙动机

:张骞通西域是中西交通史上的里程碑,太史公用“凿空”以示张骞开拓之功,此后“西北国始通于汉矣”。汉武经营西域无疑有“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的政治目的,也有“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 [详细]

06月13日 17:08
揭秘:历史上唐雎能打动秦王救魏的真正原由是什么?
揭秘:历史上唐雎能打动秦王救魏的真正原由是什么?

秦国对魏国采用了“蚕食政策”,今日攻一城,明日占两邑,想慢慢地将其吞掉。所以,魏国经常挨打受气,唯一能够勉强度日的办法就是向秦国点头哈腰地称“是,是是”,成为人家的奴才,而且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把... [详细]

06月13日 15:46
朝鲜名将李舜臣:只是朝鲜吹了400年的一个“牛皮”
朝鲜名将李舜臣:只是朝鲜吹了400年的一个“牛皮”

朝鲜王国的无敌英雄李舜臣的牛皮已经被朝鲜翻来覆去的不断升级地胡吹了400多年了。那是越说越神啊,那龟船都快成仙儿船了,那就让我们先来开开眼,看看哪个牛B地不得了的龟船到底是个什么货色。其实龟船... [详细]

06月13日 15:27
三国尽归司马懿?三国司马懿是这时期最大的赢家
三国尽归司马懿?三国司马懿是这时期最大的赢家

司马懿胸怀大志,但居心叵测,极善于掩饰自己,你根本猜不透他。他总是想要达到某种目的,但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可以一忍再忍,一等再等,一点儿也不着急,等得你都没有耐性了,等得你都等不住了,他最后一刀... [详细]

06月13日 15:22
揭秘:三国时期实力最强的魏国为何却最早亡国?
揭秘:三国时期实力最强的魏国为何却最早亡国?

对于这样一个题目,可能有不少人会提出疑问:在历史上,蜀国亡于263年,魏国亡于265年,吴国亡于280年,三国中最先亡国的应该是蜀国,不应该是魏国,是不是搞错了?其实,魏国在司马师、司马昭兄弟轮番... [详细]

06月13日 15:16
北齐那些不为人知的事情:禽兽王朝并非一无是处
北齐那些不为人知的事情:禽兽王朝并非一无是处

作为兰陵王高长恭的祖国,北齐从建国到被北周所灭,总共只有短短的28年时间,但是在这28年的时间里,北齐却换了6任皇帝。“其实作为历史学者来说,北齐是一个很有趣的国家,虽然这个国家不断地在更换皇帝,... [详细]

06月13日 14:11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