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锁国是什么时候结束的?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2023-06-02 16:21:42

  闭关锁国是指一个国家关闭与外界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限制本国的人民出境旅游和留学。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实行过闭关锁国的政策。那么,闭关锁国政策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明朝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明朝时期,中国实行了长达200多年的闭关锁国政策,直到158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率领船队抵达印度,向中国宣扬基督教,并试图打开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贸易通道。这一事件被认为是明朝封闭政策的结束标志之一。

  其次,清朝时期也曾经实行过一段时间的闭关锁国政策。清朝时期,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侵略,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国家安全和独立性,其中包括闭关锁国政策。但是,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清朝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给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贸易。这一事件被认为是中国封闭政策的结束标志之一。

  总之,闭关锁国政策结束的标志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外国势力的入侵、战争失败、国内政治变革等。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和交流的时代的到来。今天,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中国也在积极探索开放和交流的道路,努力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司马朗之死:盐与瘟疫交织的历史谜团

  在三国历史中,司马朗作为司马懿的长兄,其死因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多放点盐就死了这一说法,更是引发了诸多猜测与讨论。本文将结合真实资料,深入剖析司马朗之死的真正原因,以及盐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司马朗生平与死因背景  司马朗,字伯达,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