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是怎样的一个人?通过几件大事便能看出她超然的地位
2018-09-12 15:30:55

  康熙晚年还在不断怀念自己的祖母孝庄太后,并说:“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圣祖仁皇帝圣训》康熙的幸运多在于孝庄以绝对对清朝的责任感和对孙儿爱护出发加以培养孙儿。

  康熙晚年还在不断怀念自己的祖母孝庄太后,并说:“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圣祖仁皇帝圣训》康熙的幸运多在于孝庄以绝对对清朝的责任感和对孙儿爱护出发加以培养孙儿。

  尽管有个安徽桐城秀才周南特地到北京“诣阙条奏十款”其中一款为“请垂帘,以勷盛治之隆”。孝庄却不愿“垂帘听政”,一心一意辅助小康熙,让他不断放手去治国理政。康熙虽然小,却很尊重祖母孝庄,《清史稿》说:“太后不预政,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后行。”多年以后,康熙还深情地回忆起这段祖孙二人的温暖细节:“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圣祖仁皇帝圣训》

1536737332170338.png

  她是清太宗皇太极妃,蒙古族人、姓博尔济吉特氏,出身贵族家庭,其父塞桑,受封内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她生了清世祖福临,在顺治时称太后,康熙时称太皇太后,活了七十五岁。清史上称她为“孝庄文皇后”,在清代入关之后,正是在这个女强人多重手腕的操控下,清朝才能平稳过渡到汉族政权中来,其历史地位和意义相当深远。

  孝庄的出现也是一个偶然。

  皇太极死后,由年仅六岁的九子福临嗣位,由于皇太极生前未从指定继承人,他的长子豪格(肃王)和十四弟多尔衮(睿王)都正当盛年,豪格有皇太极自将的两黄旗的拥戴,多尔衮有两白旗的支持,内部矛盾重重,后经孝庄运用策略,使豪格和多尔衮,放弃了争位的念头,由于孝庄不愿垂帘,也不愿豪格、多尔衮继位,她依靠八旗中资格最老,威望最高的正红旗旗主扎亲王代善,代善是皇太极之兄,他本有和皇太极争夺皇位的资格而推让不争,这是代善具有左右大局的力量和曾经沧海的淡然,原因是代善曾经作为汗位继承人后被努尔哈赤废黜,当再度复出后早已将这些看淡。

1536737358283112.png

  据《东华录》记载,几位不同意多尔衮继承皇位,斗争的结局结果是由福临嗣位,表面支持和拥戴者是代善,幕后策划者则是孝庄,其手段极为灵活巧妙。

  在八旗势力中,代善握有两红旗,两黄旗和正蓝旗均为皇太极所自将,豪格、福临皆为皇太极之子,拥立哪一位、旗中大臣当无争执:镶监旗旗主为济尔哈朗,号称小勒,力量较差,必然听命代善,这样一来共有六旗拥立福临,多尔衮及其兄弟多铎等所主的两白旗难以抗衡。

  清朝初年三大疑案中,“太后下嫁”成了一个至今难辨真伪的舆论,即嫁给多尔衮,此事无确证。不过顺治八年宣布多尔衮罪行时,其中有“自称皇父摄政王,又亲到皂宫内院”等,此见蒋氏《东华录》,后重修实录将其删去,若孝庄果有此事,正好说明她能随机应变,更加显示了政治手腕之高明。

1536737382199700.png

  据《东华录》记载:“代善等奉上(福临)位,王、贝勒.大臣等共为誓书,昭告天地,以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辅政”。当时多尔衮在济尔哈朗名后,后因多尔衮作为清军统帅入关连连取胜,乘机扩张了自己的势力,称摄政王。其实握有实权的孝庄,她最有条件垂帘听政,福临死后,有位江南秀才名叫周南亲往北京书请孝庄垂帘,就是明证,而孝庄并无此心,只愿连辅两代幼主,不愿公开听政不过无论垂帘还是不垂帘都参与朝政,凡军国要政必先请示她,然后才能付诸实施,用以下五件事情来说明她的为人和治政。

  首先,在入关的紧急时刻,满洲地位尚未稳定时,孝庄太后听取了明朝降官洪承畴、范文程的建议,采用明朝政权设置模式,使用当时的文武将官,减轻农民税收,颁布了《大清国摄政王旨》。

  第二,个人生活作风上,孝庄比较节约。从顺治的遗照中得知,“国用造繁,兵饷不足,而金花钱粮,尽给宫中之费,未尝节约发施。作为政治女强人,站在国家高度,能够抛弃女人享受的弱点,凡事皆以国事为重,可见其境界不同凡响。终某一生孝庄不修造园林,凡事能省即省。

  第三,在处理多尔衮死后问题上相当果断及时。如没有孝庄把控权力格局,顺治年龄有限根本不能勤政或是掌握实际权力,“皇子即帝位,更复何言?惟以他人篡权为忧”,当时的多尔衮权势熏天时,甚至毫不掩饰地说:“若以我为君,以今上(顺治)居储位,我何以有此病症?”多尔衮死后不满百天即被宣布十余条大罪,即说明在孝庄的隐忍后的一次全面清算的爆发,不光解了多年心头愤恨,也为进一步树立顺治权威起到关键作用。

  第四,在平定三藩时,康熙当时只有20岁,在整体战略认识上,欠缺沉稳和决断,孝庄在其背后给予强力支持成了康熙能够最终平定“三藩之乱”的根本保证。如在三藩事变过程,内蒙古布尔尼趁机作乱,孝庄第一时间任用图海平定,可见用人非常具有眼光。

1536737407540962.png

  康熙二十六年的十一月,孝庄太后患了重病,康熙为此感到十分焦虑吗“亲尝汤药,昼夜不离左右”,同时传谕内阁,不是要紧的事情不要奏报。为了使孝庄太后能够好转,康熙甚至想通过赦免犯人的方式给孝庄祈福,随后又亲率诸王贝勒文武大臣徒步至天坛,祈祷上苍以减少自己的寿命为代价换取祖母生命延续。

  在康熙诵读祝文时,涕泪横流,几乎是一边哭,一边回忆祖母孝庄的恩情:“忆自弱龄,早失估侍,趋乘祖母膝下,三十余年,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同级之恩,毕生难报……”可以说正是孝庄太后的抚养和帮助下才有了后来的康熙大帝,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确实让人为之动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