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文物和于阗国有什么关系?于阗国国王为什么姓李

  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洞口,并挖出了公元四至十一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4万余件。自此,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然而,这4万余件文物是从何而来的呢?

image.png

  学界有一种推测大约是这样的:景德三年(1006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灭掉于阗佛教王国,这个消息很可能被从沙州寺院东逃的于阗人得知,在佛教像法灭尽思想的影响和穆斯林东进的威胁下,莫高窟的一些寺院将一些重要的经卷和佛像、幡画等集中起来,收藏在原来存放各寺剔除的经卷、外典、过时文书、旧幡画、佛像的洞窟中(今编号为第17窟),并将该窟洞口封闭起来,做了必要的掩饰。以后,由于当事人和知情者逐渐离开人世,藏经洞的情况也就不再为世人所知。

  还有一种推测是这样的:咸平五年(1002年),敦煌的执政者曹延禄的族侄曹宗寿发动兵变,曹延禄自杀,四年之后信奉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灭掉信奉佛教的于阗国,李圣天自杀身亡,自此西域大部分为伊斯兰教统治。可能是担心喀喇汗国东进,据说曹宗寿把大批经卷运至莫高窟封存,这也是藏经洞来源的推测之一,还有一种推测是藏经洞封存的都是作废的经卷,大约也是发生在曹宗寿执政时期。

  很明显地,不管是谁把经藏了起来,都无法脱离佛教传入中国的首站——于阗,而建立于阗国或者是城邦的尉迟家族,自公元前232年开始至公元1006年结束,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控制着于阗政权并与中原王朝以及敦煌保持了密切的往来。也正是这个原因,于阗王朝被称作李氏王朝、华夏孤忠,因为它的存在,伊斯兰教一直没有办法在新疆得到广泛的传播。

  据研究,尉迟本不是姓氏,而是最初的于阗国名前的头衔,其意是征服者、胜利者,自第三代于阗王起,用这一头衔作为姓氏。912年,尉迟僧乌波继位为于阗王,他自称“唐之宗属”,并以唐朝姓李氏为姓。这位于阗国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李圣天,公元912-966年在位,自他以李氏为姓后,于阗政权就被人们称为“李氏王朝”。

  然而,尉迟僧乌波为什么要给自己取汉名“李圣天”呢?这中间主要有两个历史渊源:一、唐玄宗天宝年间,于阗王尉迟胜入唐,唐玄宗嫁以宗室之女,并授予右威卫将军、毗沙府都督。安禄山起兵叛乱,尉迟胜自率兵赴中原之难,乱平后,终老长安。即于阗王是唐朝的女婿。二、在更早的时候,即尉迟家族建立于阗政权之初,其居民有一部分来源为华夏移民,这就是说,于阗原住民虽为雅利安人种的一支,使用属于印欧语系的方言和阗语,但他们身上的汉族血缘非常浓厚,汉化程度也非常高,是第一个得到丝绸外传的西域政权,也是中原佛教的源泉之一。

  李圣天是一位深受汉文化影响的人,他继位时,由于于阗久陷吐蕃,又因中原唐末五代战乱,造成于阗同内地交通断绝。当时的他并不知唐朝灭亡,却按照中原朝廷的惯例,采用了内地通行的年号。同时,行政建制和职官制度也处处模仿唐朝,始终不渝地坚持对中原王朝的臣属关系,认为于阗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政权。

image.png

  虽然与中原朝廷联系不上,李圣天却很快与沙州(敦煌)政权接上关系。其时,张议潮举兵打败吐蕃在敦煌建立张氏政权,受到于阗的支持和拥戴。李圣天自称“大于阗汉天子”,称沙州张氏为舅,从此双方交往十分频繁。

  后来,沙州张氏政权后继者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终于在后梁贞明六年(920),沙州实权旁落长史曹议金手中。曹氏统治敦煌期间,和于阗的关系更加密切,两地使者、僧侣来往不断。曹议金(张议潮外孙婿)把次女嫁给于阗王李圣天为后,李圣天第三女又嫁给曹议金之孙曹延禄为妻。双方由此又多出了一份“亲情”的血缘。

image.png

  正是这个原因,在敦煌莫高窟不仅有李圣天画像,还有“大朝(唐朝)大于阗国大政大明天册全封至孝皇帝天皇后曹氏”像,以及“大朝大于阗国天册皇帝第三女天公主李氏为新受太傅曹延禄姬供养”像。一个西域国王的形象就这样被存留在了敦煌,他就是在莫高窟98窟中。李圣天画像头戴王冠,一身宽衣博带、雍容华贵的汉地装束,旁边的题记是“大朝大宝于阗国大圣大明天子”,这里的“大朝”也是李圣天对唐朝的称呼。

  960年,赵匡胤建立了北宋王朝后,一直渴望国家统一和安定的于阗王李圣天,闻之欢呼雀跃、不胜欣喜。立即派使前往开封,向宋太祖表示祝贺和归属之意,并进贡了玉圭、玉匣、玉枕等物。此后,双方使者,僧侣、商人来往频繁。李圣天还派其子多次赴朝,贡献方物,沟通与中原王朝的联系。

  宋建隆三年(962年),喀喇汗王朝向于阗发动宗教圣战兼侵略战争,为了取得中央政府和沙州政权的支持,李氏王朝的使者不断往来于开封、敦煌和于阗之间。于阗国的三位太子也分赴沙州和开封,求得支援。然而,宋朝政府因内部事务纷扰,没能从军事上给于阗国予授助。面对如此形势,李圣天和他的儿子李从德太子都自奉中国守臣,在兵力远远逊于喀喇汗王朝的情况下,却把它打得落花流水

  《宋史》记载:开宝四年(971年),“其国(于阗)僧吉祥以其国王书来上,自言破疏勒国得舞象一,欲以为贡,诏许之”。这时候,在位55年的李圣天已经去世了,但他的儿孙们依旧保持了与中原王朝的友好关系。他的儿子尉迟苏拉给自己取名李从德,依然心向中原,做着西部边陲的守护者。

  于阗之所以要向宋朝报告战况并进贡大象,一方面是地方政权向中央政府应有的例行公事,另一方面是对宋朝在战争期间给予于阗的道义上的支持表示感谢。。此战后的20多年里,于阗和喀喇汗王朝的战争进入了拉锯状态,很快,战争已几乎耗尽了于阗的所有国力,直至1006年喀喇汗王朝攻陷和阗城。

  随着阗王国的灭亡,伊斯兰教很快在新疆取得了统治性地位。也许就在那个时候,敦煌的僧人们才将经卷藏了起来,被尘封了一千多年。虽说,藏经洞被发现后只有几年工夫,一批批价值连城、堪称国宝的绢画、麻布画、木版画、经文以及各种文字的手写本,均流失到了海外,但是,文物可以被盗,历史却永远在那儿,无论如何于阗人都站在中国敦煌文化的源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