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解析东西方教会的大分裂

  在基督教的发展过程中,东西方教会的分裂与分歧对西方社会的历史产生深刻的影响。

  基督教产生后不久,教会就逐渐分化为以希腊语地区为中心的东方教会和拉丁语地区为中心的西方教会。

  公元1世纪以后,基督教在亚细亚两河流域、阿拉伯半岛以及希腊、北非等区域得到了发展。

  3世纪左右,在安提阿、亚历山大里亚、君士坦丁堡和耶路撒冷相继成立了四个牧首区,之后又成立了一些独立的教会。

  上述地区位于罗马帝国的东部,因其教会的神学思想、礼仪等方面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故而被称为东方教会。

  安提阿、亚历山大里亚、君士坦丁堡和耶路撒冷四个牧首区的地位原本是平等的,然而随着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主教逐渐拥有了其他主教所没有的权力。而处于罗马帝国西部的西方教会,则积极向不列颠诸岛以及法兰克4等地区发展。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蛮族所灭。由于东罗马帝国的首都远在君士坦丁堡,无法对西方教会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管辖, 因此使得罗马主教拥有很大的世俗权力。

  东、西方教会之间的分歧甚至斗争由来已久,其直接原因是双方都想争夺教会的最高统治权,而双方文化传统上的差异也是重要的原因。

  由于东方教会属于希腊传统,西方教会属于拉丁传统,所以双方在神学、礼仪方面存在某些差异。

  东方教会深受希腊化文化的影响,其神学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强调个人与基督的交流,认为得救的直接方法是当修士;而西方教会深受拉丁文化的影响,注重律法,并发展出了关于“原罪”“救赎”等方面的神学教义,关心并注重伦理问题。

  在关于“三位一体”的神学讨论上,东方教会受到希腊哲学中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思想的影响,认为圣灵”由父出来”;而西方教会则继承奥古斯丁关于“圣灵是父与子之间的爱”的学说,认为圣灵是从“父和子”出来。双方各持己见,并指责对方为异端。

  公元1054年,罗马主教利奥九世派出枢机主教洪贝尔和洛林的弗里德里希前往君士坦丁堡,以商讨解决双方之间的一些分歧,但是遭到君士坦丁堡主教塞鲁拉里的拒绝。于是,洪贝尔将绝罚塞鲁拉里的”教宗通谕”放在索菲亚大教堂的圣坛上,以示决裂。而塞鲁拉里则将利奥九世及其使节开除出教。至此,东西方教会完全决裂。

image.png

  东方教会为了标榜自身的正统性,自称为“正教”,由于其受希腊传统影响较大,故又称为”希腊正教”,又因为其是东方教会,故又称为“东正教”。而西方教会标榜自身的普世性,称为”公教”,由于其中心在罗马,故又称为”罗马公教”,汉译为”罗马天主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