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的建筑风格是什么样的 他们的风俗及宗教如何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旧称译音,也就是说波斯是伊朗的古名。历史上在西亚、中亚、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如阿契美尼德王朝、萨珊王朝、萨法维帝国等。

  建筑

  公元前6~前4世纪,波斯帝国国势强盛。波斯建筑继承了两河流域的传统,汲取了希腊、埃及等地区的建筑成就,又有所发展。新都波斯波利斯建于公元前518~前460年。宫殿建在依山筑起的平台上,台高约15米,长460米,宽275米。北部为两座仪典大殿,东南是财库,西南为王宫和后宫,周围有花园和凉亭。布局规整,但整体无轴线关系。  宫殿主要用伊朗高原的硬质彩色石灰石建造。正面入口前有大平台和大台阶。台阶两侧墙面刻有浮雕群像,象征八方来朝的行列,适应大台阶的外形,逐级向上,与建筑形式协调统一。(见彩图波斯帝国波斯波利斯宫殿台阶浮雕带,公元前6~前5世纪)  两座仪典大殿平面都为正方形,石柱木梁枋结构。前面一座为薛西斯一世接待殿,76.2米见方。殿内有石柱36根,柱高19.4米,柱径与柱高之比为1:12,柱中心纵横间距均为8.74米。大殿四角有塔楼。塔楼之间是两进柱廊,高约为大殿之半。大殿开高侧窗。西面柱廊为检阅台,可以俯瞰朝贡的外国使节支搭的帐篷。另一大殿为大流士百柱殿,68.6米见方,有石柱100根,柱高11.3米。两座大殿结构轻盈、空间宽畅,在古代建筑中是罕见的。宫殿外墙面贴黑白两色大理石或琉璃面砖,上作彩色浮雕。木枋和檐部贴金箔。大厅内墙满饰壁画。石柱上的雕刻精致。覆钟形柱础刻花瓣纹,覆钟之上为半圆线脚。柱身有40~48条凹槽。柱头由覆钟、仰钵、几对竖立的涡卷和一对相背而跪的雄牛像组成。

image.png

  风俗

  古波斯人不供养神像,不修建神殿,不设立祭坛,习惯到最高山峰向神、日、月、大地、火、水、风祭拜。奉献祭品的人把他即将屠宰的牲畜牵到一个洁净的场所,就在那里呼叫他要向之奉献祭品的那个神的名字。习惯上这个人要在头巾上戴一个大概是桃金娘的花环。奉献祭品的人不允许只给自己祈求福祉,他要为国王,为全体波斯人的幸福祷告,因为他自己必然就在全体波斯人当中了。随后他把屠宰的牲畜肉切成碎块,而在把它们煮熟之后便把它们全部放到他能够找到的最新鲜柔软的草上面,特别是车轴草。这一切办理停妥之后,便有一个祭司前来歌唱一首赞美诗,这首赞美诗据波斯人说,是详述诸神的源流的。除非有一个祭司在场,否则任何奏献祭品的行为都是不合法的。过了一会儿之后,奉献者就可以把当作祭品的肉带走,随他怎样处理都可以了。

  在一年的各天当中,他们最着重庆祝的是每个人的生日。他们认为在这一天吃的饭应当比其他的日子更要丰盛些。比较有钱的波斯人要在炉灶里烧烤整个的牛、马、骆驼或驴作为食品,较穷的人们则用较小的牲畜来替代。他们的正菜不多,却在正菜之后有许多点心之类的东西,而且这类点心又不是一次上来的。他们非常喜欢酒并且有很大的酒量。此外,他们通常都是在饮酒正酣的时候才谈论最重大的事件的。而在第二天当他们酒醒的时候,他们聚议所在的那家的主人便把前夜所作的决定在他们面前提出来;如果这个决定仍得到同意,他们就采用这个决定;如果不同意,就把这个决定放到一旁。但他们在清醒的时候谈的事情,却总是在酒酣时才重新加以考虑的。

  如果他们在街上相遇的话,从下面的标志人们可以知道相遇的两个人的身分是相等的。即如果是身分相等的人,刚开始他们并不讲话,而是互相吻对方的嘴唇。如果其中的一人比另一人身分稍低,则是吻面颊:如果二人的身分相差很大,则一方就要俯拜在另一方的面前。他们最尊重离他们最近的民族,认为这个民族仅次于他们自己,离得稍远的则尊重的程度也就差些,余此类推;离得越远,尊重的程度也就越差。这种看法的理由是,他们认为他们自己在一切方面比所有其他的人都要优越得多,认为其他的人住得离他们越近,也就越发优越。因此住得离他们最远的,也就一定是人类中最差的了。

  子嗣繁多,在他们眼中看来乃是男性的仅次于勇武的一项最大美德。每年国王都把礼物送给子嗣最多的那个人。因为他们认为人多就是力量。他们的儿子在五岁到二十岁之间受到教育,他们教给他们的儿子的只有三件事情:骑马、射箭和说老实话。孩子在五岁之前不能见到自己的父亲,而是要和母亲生活在一起。这样做的原因是由于一旦这孩子不能养大,父亲不致受到亡子的痛苦。

  在法制方面,国王不能由于某人只犯了一个错误而把他处死,而任何一个波斯人也不能用无法治愈的刑罚来惩罚自己仆人的仅有的罪过。但如果在计算一下之后而看到犯罪者的过错多于和大于他所做的好事情的时候,则主人是可以严厉惩罚他以泄愤的。

  凡是他们认为不能做的事情,他们是绝对不许讲的。他们还认为说谎是世界上最不光彩的事情,其次就是负债了;他们对负债之所以抱着这种看法,有其他多种的理由,特别是因为负债的人不得不说些谎话。他们对河是非常尊重的。

  宗教

  伊斯兰教什叶派

  注:

  伊斯兰教什叶派是伊朗国教,也是伊斯兰教的第二大教派,在伊朗98.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91%为什叶派,7.8%为逊尼派。

image.png

  “什叶”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党人”、“派别”。又译作“十叶派”。什叶派与逊尼派、哈瓦利吉派、穆尔吉埃派并称为早期伊斯兰教的四大政治派别,是伊斯兰教中除逊尼派外人数最多的一个教派。

  什叶派(英文:Shi'ites)以拥护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及其后裔担任穆斯林领袖伊玛目为其主要特征,故又称作阿里派。与逊尼派对立。该派只承认哈希姆家族的阿里及其后裔为合法继承人,并尊奉阿里与其后代为“伊玛目”,认为他们是“受安拉保护,永不犯错误”的贤人,且认为末代伊玛目已隐遁,将以救世主(马赫迪)身份再现。后因内部主张分歧,又相继分化出凯萨尼派、十二伊玛目派、栽德派、伊斯玛仪派等支派和许多支系。

  早期波斯人与其他印欧民族一样,都接受自然崇拜,相信各种灵魂鬼神,如琐罗亚斯德(Zoroaster B.C 628~B.C 551)创拜火教

  制度

  (一)实行中央集权

  全国划分20个省

  总督,驻军统帅直接受命于君主

  制定各省每年的贡额

  货币和度量衡标准化

  (二)采用怀柔政策:省以下因地制宜,被征服者只要接受其统治,可保留自己的风俗习惯与法律

  在埃及保留原有行政机构,以传统法老姿态出现

  在巴勒斯坦重建圣殿,指派以色列长老负责秩序

  在两河流域重建巴比伦神庙,维持大祭司的地位

  (三)高效率的交通系统

  修复尼罗河到红海间的古老运河

  创建“皇道”(驰道)和驿站制度,便于统治与作为不同文化间交流的桥梁

  (四)创建海军及邮递制度

  (五)奉拜火教为国教

  名称

  自从公元前600年开始,希腊人把这一地区叫做“波斯”。而关于波斯人的第一个书面记录是来自亚述人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叙述,他们称为“帕尔苏阿舒”(Parsuash)及“帕尔苏阿”(Parsua)。这些近似的词语源自古伊朗语“Parsava”,大概是指“边界”、“边陲”的意思,用在地理上指称波斯人(他们在种族上自称为雅利安人,以示尊贵)。帕尔苏阿及帕尔苏阿舒其实是两个不同的地方,后者位于伊朗西南部,在古波斯语当中称为“伯尔萨”(Pârsa,今法尔斯)。

  希腊人在公元前六世纪使用“帕尔塞斯”(Perses)、“帕尔斯卡”(Persica)及“波西斯”(Persis)等形容词用于居鲁士大帝的帝国,英词里的波斯人(Persian)因此而得。在圣经较后的部分常提及到波斯帝国(以斯帖、但以理、以斯拉及尼希米记),称为“派拉斯”(英语:Paras;希伯来语:פרס),如“Paras ve Madai”(פרס ומדי)即是“波斯及米底王国”。直到1935年,欧洲人一直使用波斯来称呼这个地区和位于这一地区的国家。而波斯人则从萨珊王朝开始称呼自己的国家为埃兰沙赫尔,意为“中古雅利安人帝国”。

  1935年,波斯国王礼萨·汗宣布国际上该国应被称作“伊朗”。但“波斯”一词在这之后还有人使用。在中文里,“波斯”被用于描述1935年之前的伊朗,或该民族从古就有的名称,如波斯语和波斯地毯。现代政治、经济等事物则用“伊朗”一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