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三子中为何只有李世民笑到了最后?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渊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李渊建立唐朝之后,先后收复陇西、山西、河南,最后打下河北扫荡中原。统一了中国由大唐取代了大隋,全盘接管了隋朝,继续采用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等制度。但是唐朝的继承人问题逐渐出现,他的三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各有建树,如何让家庭问题不影响唐朝的发展繁荣,成为了李渊面临的最大问题。

image.png

  图/李渊

  在李渊起兵之际,由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分领左右两军,直取关中建功立业,打下了关中的根据地。此时的李建成29岁,李世民19岁,而年仅15岁的李元吉留守太原,在李渊取得关中之后建立唐朝,自立为帝。

  从历史上看李世民这个人物,颇有江湖豪侠之气,传言李世民出生当天在家门口处有两条小龙盘桓,而后更是有善相者为李世民看相认为他“龙凤之姿,天目之表,年将二十,必能降世安民。”于是李渊便为他取名为世民。并且早在李渊起兵太原之前李世民就年少有为,曾多次救李渊于危难之际,解突厥之围,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战略天赋。同时,在李渊起兵的道路上,李世民也是强有力的推动者,对唐朝建立的首义之功。从李渊的个人品性来看,可能没有胆识冒着杀头的罪名起兵叛乱,李世民可能是推动或最少是赞成他的父亲李渊起兵的最大支持者。

  李渊在太原起兵之后,李世民审时度势的战略眼光和冲锋陷阵的无畏精神,为大唐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李世民东征西战的过程是统一中国的过程,同时也是李世民势力壮大的过程。

  李世民相比李建成、李元吉来说,他能够稳坐皇帝之位,必有他的独到之处。他能脱颖而出取决于他独特的战略眼光和胆识,同时招罗死士,收罗人心。面对隋末的动乱不堪,他意识到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大统一王朝,于是便积极准备在全天下搜罗天下英才为文臣武将,以至于建国之后,他在凌烟阁让著名画家阎立本为大唐开国的二十四功臣作画,其中的梁国公房玄龄、鄂国公尉迟恭杜如晦、秦叔宝、程咬金等赫然在列。

  除了李世民战前的积极备战外,他的英武贤德也让各位文臣武将甘心为其效力。相比于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的战略眼光还有独特的个人魅力,都有继承大统的实力。

  在李世民的实力逐渐壮大的过程中,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也十分忌惮李世民。于是便一同联手对抗李世民,面对这样的情况李渊的做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采取了宽松容众的态度,放任三子的行为,成为自由竞争的优胜劣汰。在这样的情况下,乱礼、乱分、乱制的现象频频出现,李世民由于功高甚伟更被册封为天策之将,实力愈发壮大,最后酿成了玄武门兄弟相残的悲剧。不得不说李渊也是玄武门之变背后的隐形推动者。

  以李世民的性格必然不会为争夺皇位而让兄弟自相残杀,即便在征战之初他也是为了父亲李渊的大唐王朝。但是在皇位的面前,李建成和李元吉认为李世民功劳太高便二人联手,四处招兵买马招罗死士,并且私下调动军队频频发动对李世民的挑衅。有一次李世民受邀去太子东宫赴宴,回来之后呕吐不止,经医官判定为食物中毒。同时,李世民的手下的重臣房玄龄杜如晦被太子调令调离长安,主要的武将也都受到了东宫的收买,甚至在尉迟恭的刚正不阿之下,还被太子诬陷入狱,最后还是李世民想尽办法才把尉迟恭救出大狱。

  在手下各位将领的不断劝说之下,不想成为他们兄弟之争的牺牲品,希望李世民早做决断。想想李建成的所作所为,无奈之下的李世民为了自己,也同时也为了大唐的发展,还有手下众多良臣的前途,不得已之下才有了玄武门的计划。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被李渊招进皇宫议事。当二人从北玄武门进去后发现形式不对,李世民和众多武将早已在此等候,大感不妙的李建成和李元吉想要后退。但是玄武门早已关闭,二人被士兵们团团围住,最后都身死当场。而尉迟恭独身一人去见李渊并奏报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叛乱已被秦王李世民诛杀,特此前来护驾。李渊无奈之下,在玄武门之变两个月后退位为太上皇,由李世民接管了大唐王朝,史称唐太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