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励精图治,为什么还成了一位灭国之君?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由检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任皇帝,他在位十七年,一直勤政理事,节俭自律,不近女色,史书上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讲励精图治,一个皇帝可以做到这么勤奋也是很难得了,那为什么他还是一位灭国之君呢?

image.png

  明朝自万历时起,经神宗,光宗,熹宗三代大约50年的时间,政治腐败,皇帝荒淫无度,致使民不聊生;到崇祯时期,天灾不断,内有宦官当政,农民起义,外有后金虎视眈眈。接手这么一个烂摊子,想要拯救明朝确实有些难。而朝臣中门户之争不绝,疆场上则将骄兵惰。面对危机四伏的政局,朱由检殷殷求治。每逢经筵,恭听阐释经典,毫无倦意,召对廷臣,探求治国方策。勤于政务,事必躬亲。同时,他平反冤狱,起复天年间被罢黜官员。全面考核官员,禁朋党,力戒廷臣交结宦官。整饬边政,以袁崇焕兵部尚书,赐尚方剑,托付其收复全辽重任。与前两朝相较,朝政有了中兴的苗头。

  但朱由检求治心切,很想有所作为。而当时的状况却是矛盾丛集、积弊深重,无法在短期内使政局根本好转。朱由检性格刚愎自用,急躁多疑,急于求成,因此在朝政中屡铸大错。他频繁撤换大臣。短短17年间,就走马灯一样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以致崇祯不得人心,而朝廷大臣也都出工不出力,以求自保。直到吊死煤山的那一天,他在皇宫前殿鸣钟,召集文武百官,居然没有一个相应号召前来。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两线战斗中,屡战屡败。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十八日晚,朱由检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称万寿山,今北京市景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徘徊无语。回宫后写下诏书,命令皇后宾妃自缢。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义军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朱由检咬破手指写了一道给李自成的血书:“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以一人。”他将血书藏入衣襟,登上煤山,自缢于寿皇亭。王承恩也在对面树上吊死。

image.png

  明朝灭亡、 李自成进城后,将他的尸体抬到东华门,搜出身上的血书,葬在昌平州。当地平民又将他合葬在田贵妃墓中。清军入关后.将他移葬思陵,谥为怀宗,后改谥庄烈帝。南明政权谥他为思宗烈皇帝,后又改谥为毅宗,史又称崇祯皇帝

  事实上,明朝末年局势动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畸形的财税体系。据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福建三》中记载:“民田一亩值银七八两者,纳饷至十两。”百姓根本交不起赋税。而且明末正值历史上最寒冷的时期,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饥荒遍地是常有的事。但老百姓是要交税的,不交税是要坐牢的。交不起税这么办?要么坐牢,要么造反。据钱泳《履园丛话》记载,崇祯末年,盗贼四起,年谷屡荒,人们都以无田为幸运,明朝就出现了流民遍天下的现象。在西北造反的李自成趁机打出:“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口号,忽悠老百姓跟着他干革命,于是一场席卷中原的农民起义轰轰烈烈地上演了,并最终逼得崇祯皇帝煤山自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