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建文帝听朱元璋的话,能避免靖难之役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建文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历史上建文帝认为削藩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又想摆出一副乖孩子的样子,并不那么好意思名正言顺讨伐,所以明明削藩之心路人皆知,几个叔父也都已经生不如死了,还要冠冕堂皇表示不能杀朱棣,完全一副没有政治斗争经验的模样。更何况朱元璋的意图其实一样,也是要巩固建文帝的政权才不急削藩的,等到下一代、下下代,藩王大多只会越来越无能,就算想反抗也不一定能反抗了。遗憾建文帝抱着一样的意图,毫不理睬朱元璋的教导,吃相还这么难看,那就没办法了。

image.png

  其实建文帝最好的方法,就是开始按朱元璋的教导做事,尊重朱元璋布的局,等他政治经验丰富时,才去想如何改善、改变朱元璋布的局,而不是朱元璋前脚刚死,后脚就急不可耐的这样做的。建文的困局在于朱元璋是个强人而建文不是,当朱元璋死的那一刻时代就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太祖有太祖的形势与考虑,建文又有建文形势与考虑。对朱元璋来讲,分封诸子拱卫帝国很好,对长于深宫的建文来讲年富力强叔叔都是对手。

  就算诸王造反,对朱元璋来讲肉烂在锅里,还是姓朱的做皇帝,已经帮孙子到这个程度还翻船只能说明难克大位。朱元璋给朱允文留这种人,甚至是朱元璋让朱允文继位,就是因朱元璋认为认,这些人除了坚持朱元璋的基本国策,不会有别的出路。问题是,朱元璋似乎没有想到,无知真的可以让人无畏。所以,几个毫无军政经验的人,竟然认为自己的政治才能比朱元璋高几个段位。从这层意义上,朱元璋还真是高估他们了。问题是,朱允文从内心深处,就认为朱元璋教自己的方法,就是一种迂腐的方案;反而认为,黄子澄等人教自己的方法,非常有政治远见。

image.png

  况且最重要的一点,当时的大明经济军事中心分离,吴三桂再狠他也是偏居一隅,那朱棣可是燕王啊,北京这么重要的地方,军事中心啊,朱允炆就算要削藩也不能来这么硬来啊,建文帝这就是纯找死呢。至于朱棣,其实他在民心上没什么优势。建文的政策虽然造成了许多制度的颠覆,对明朝的政治生态带来了严峻的影响,但还未激起民间广泛的反感。朱棣的优势相反,在高层统治者那里。他一顺风,对面各种划水就开始了。

  毕竟靖难虽然没有什么广泛的社会基础,但却是朱元璋制定的藩王制度的合理反应,是明朝原本机制有效的体现。朱元璋明文赋予了藩王武力对抗中央清君侧的权力。说实话攻入京城清君侧的藩王能听自己的话止步于此,我觉得朱元璋根本就不会信,无非不能把话说破而已。朱棣就高度领悟到了此精神,于是朱允炆最后活不见人。逃跑归隐流言满天飞,朝廷自己实际上都有一定纵容。开国皇帝分封诸王是对的,不是因为有绝对控制权,是因为不封很难长治久安。

  皇权窝里传,皇帝能力大体一定是呈下降趋势,且皇族人越来越多,皇帝控制权肯定逐渐减弱,任由诸王互相制衡可能会略微影响皇权但大体会稳定,为己欲搞皇权集中坑的是整个皇族,说到底是格局问题。建文自己人不见了,这个不能怪我。政治没有所谓的老,老才是优势,是威信,是根基,是老道,当年吴可是占了半壁江山,急得请廷狗跳墙,,而朱棣就没这么厉害了,朱元璋杀尽了能战之臣,朱允炆还多次放水,就这样的情况下朱棣都好几次挂了,说的白了,那也是人家朱家内部的事,朱棣做皇帝,我照样是一地之主,而朱棣输了,那更不会有任何问题,所以叫的热闹,实际大家都暗暗使劲放水,反正也不违背我忠君爱国,也可以指望着新皇帝登基让自己上一个台阶。

image.png

  综上,我认为,其实建文帝削藩也是可以的,按照朱元璋的意思,即使到最后不能安抚不得不兴兵讨伐了,建文帝也是有极大胜算的,齐、黄并非不是安天下之才,问题是削藩在齐黄看来是安天下之计,所以可以名正言顺讨伐,(早就直接名正言顺讨伐就算了,毕竟藩王刚分封不久,在封地内还不是那么受爱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