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男子一律要留辫子,那光头的和尚怎么办?
2019-06-07 14:03:36 李臣典 南怀仁 钱沣 黎简

  满人在入关前是一个处于东北的渔猎民族,东北的部落大多定居在在山林之中,生活条件非常苛刻。由于经常在山林之中活动,所以蓄发的话很容易被树枝钩挂,而且他们生活条件苛刻,头发长容易生虱子。所以从后金开始,这些渔猎民族通常都会将头发剃光,只留一部分编成辫子,满人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清朝在入关时,为了巩固满人的统治地位,同时甄别出可能威胁到满族统治的汉人,曾经以“留发不留头”为手段推行过两次“剃发令”,要求汉人百姓将头发剃成满人的样子。在第一次推行时,由于汉人百姓反抗激烈,同时南方战事也尚未平定,只能作罢。等到南京、扬州等南方大城市都已经被清军攻陷的时候,清朝统治者觉得大局已定,便开始推行第二次“剃发令”。伴随着剃发令的实施,大量的汉人无辜百姓被清军屠杀。结果就是我们现在看清宫戏,男人的头发普遍都是剃了个阴阳头,同时留着一条长长的辫子。

  纵观整个清朝,清政府规定的发型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清初,政府要求百姓们留“鼠尾辫”,只能在头顶留一块铜钱大小区域长头发,并且还要将头发扎成小辫。中期,剃发标准有所松动,变成了“蛇尾辫”,蛇尾辫留发的区域扩大至五、六个铜钱,留发后编成小辫垂在脑后。清朝后期,百姓通常留的就是我们在清宫剧中常见的“牛尾辫”了。

  在这样的政策下,如果一个人没有头发,那应该怎么办?现在科技发达了,秃顶这个问题依旧困扰着许多人。当年满清入关时秃顶的人肯定不在少数,那这批人满清是怎么处理的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清朝不同时期可以看到不同的处理方式。

  “剃发令”在清朝前期得到了严格的执行,大量无辜百姓因为没有按规定留发型而惨遭杀害。顺治年间有个叫胡俊甫的村民,因为久病在床而没有剃头,被当地官员上报后惨遭杀害。此时清政府规定,没有头发的人需要由乡邻作证,再由里长领着这人去衙门开证明。此后如果遇到有人询问时,需要请乡邻作证,同时把证明拿出来。

  从清朝中期开始,对发型的管控就大幅度下降了。这个时候满清已经不像初年那样,因为头发肆意屠杀汉人。原因一方面是统治者汉化程度加深,另一方面则是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清朝的统治相比清初已经大大稳定了。不少人的头发早就不像政府要求的那样,而是剃掉前额头发,把后脑的头发扎成发髻。这样的头发和我们印象中的清朝辫子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这个时候如果一个人没有头发的话,基本上很少有人过问了,不过还是要把证明保留好,以备不时之需。

  到了晚清,受到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清朝民间已经有不少人主动剪去辫子了。清政府对民间的剪辫风气,也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天津北洋硝皮公司,工人们为了方便生产就全都剪去了辫子;黎元洪在武昌训练新兵,鼓励士兵剪去辫子;革命党人秦力山剪去辫子后,走遍各省,也没人找他麻烦。

  究其原因,当时清朝高层已经在认真讨论是否要剪去辫子了,康有为曾经上书要求剪去辫子,皇族中的荫昌、善耆、载泽、载涛也表示支持剪去辫子,其中荫昌在德国出访时就把辫子剪了。在此时一个人由于没有头发而留不了辫子,根本就没人管了。

image.png

  所以在清朝的不同时期,由于朝廷的态度发生改变,对待因秃顶而不能留辫子的人的做法也是不一样的:清初最麻烦,需要去官府开证明,还要邻里作证;中期则好一些,基本上没有人会过问头发;清末,政府已经不管你有没有辫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