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考生毕沅到底有多幸运 值班一夜第二天就状元了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殿试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状元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稀有品种,按说都是实打实的本事一路披荆斩棘考过来的,其运气的成分基本没有,但是在清朝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状元,叫毕沅,他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庚辰科中高中状元,说起来确实是捡了一个天大的便宜。

  当然了,毕沅的成功也有自身努力的结果,但只要知道毕沅是如何考取状元的,就不得不承认:机遇有时候确实非常重要,关键就看你能不能认真把握。

  乾隆二十五年,毕沅、诸重光和童凤三一同参加了当年的庚辰科会试并金榜题名,取得了贡士名号。接下来,他们还要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才能成为进士。这三位人物都是举人出身,经过吏部考核后安排在军机处上班,任军机章京,也算是同事。

  就在殿试的前一天晚上,按照军机处的排班,当晚轮到诸重光值班,大家正在收拾物品准备下班的时候,诸重光突然故作神秘地对毕沅说:“今晚一定要请老弟代我值班。”毕沅问其原因,诸重光大言不惭地说:“我和童凤三的书法比你好,殿试时候有可能会问鼎一甲,所以必须抓紧时间做些准备。你的字写的一般,明天即使榜上有名,也不会取得好名次的。”

image.png

  毕沅是个厚道人,一向喜欢助人为乐,何况诸重光说的也是实情,清朝的殿试确实有偏重书法的现象,而毕沅的字又确实写得不怎么样,所以他就成人之美,毫无怨言留下来值班。

  清朝殿试对书法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考卷文字必须黑大光圆,不能有点画小疵。也就是说,殿试卷子只要文字工整漂亮,给的卷面分就高,文章哪怕差一点,也有希望取得好名次,反之书法不好者,则难取优等。

  既然是这样,那么毕沅又如何考上了状元呢?这就不能不让人想起那句古话:“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原来,诸、童两人离开军机处不久,皇上突然发下一道公文,要值班章京及时处理。这是陕甘总督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一份奏疏。

image.png

  根据雍正朝建立的奏折制度,皇帝接到奏折文书后,几乎全有批谕,这种批谕叫做“朱批谕旨”,批过之后的奏折叫做“朱批奏折”。“朱批谕旨”就是皇帝本人对本奏折的答复意见。“朱批奏折”由军机处“录副”后,原本发给具奏人,以便具奏人依照皇帝的批示执行。

  如果遇到奏折“留中”不发,便由军机处知会该上奏人“奉旨留中”。毕沅接到这份奏折后,当然要详细研读,并按规定认真办理,其内容也烂熟于心。

  第二天,令贡士们手心冒汗的时刻来临了,可是谁也想不到,这次皇帝出的殿试考题完全脱离了考生原来学习的范围,考的是一道纯粹的政治时事题,内容就是关于新疆屯田的。

  很多贡士一看这道题,差点没晕过去,个个瞠目结舌不知所措,唯独毕沅心中窃喜、胜券在握。不用想,毕沅会写的多么顺手,阐述的内容是多么翔实具体了。

image.png

  最终,毕沅呈上的答卷,哪里是临时发挥的考场作文,俨然是一篇经过精心准备的治国良策。而美中不足的是书法稍差,初拟名次时,读卷官不敢把他放在一甲,而是排在了二甲第一名,暂列一甲第一的是书法漂亮的诸重光的考卷。

  乾隆帝最后审读报上来的前十名考卷时,发现前三名的文章没有新意,直到读到毕沅的卷子才眼前一亮,喜上眉梢。这份考卷的书法虽然一般,但言简意赅,议论贴切,不仅与自己的想法非常吻合,而且还有不少的独到见解,于是便朱笔一挥,将其点为状元。

  殿试开榜的结果,毕沅高中状元,诸重光屈居榜眼,童凤三名列十一。当诸重光和童凤三得知那晚发生的事情后,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都有。

  实事求是地说,毕沅若不是那晚值班,自然不知道屯田这件事,以他的书法水平是很难跻身前十名的,状元自然也轮不到他,这件事后来也慢慢被传开了,人们都说毕沅是忠厚老实得的福,并对“吃亏是福”做了最一次完美的诠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