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祖禹:北宋史学星空中璀璨的孤光

  北宋历史长河中,范祖禹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以卓越的史学成就与高洁的人格魅力,在历史的天幕上留下深刻印记。他的人生轨迹,从孤苦童年到史学巅峰,从政治坚守到贬谪悲歌,交织着时代的风云变幻与个人的理想追求。

  孤苦童年:困境中孕育的坚韧

  范祖禹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 年),成都华阳人。其出生便带有传奇色彩,母亲梦到一位披戴黄金甲胄的伟丈夫进入寝室,自称是“汉将军邓禹”,故而取名“祖禹”。然而,命运并未给予他优渥的开端。幼年时,父母相继离世,祖父母也随后辞世,小小年纪的他成为孤儿。幸运的是,在京城开封为官的叔祖父范镇伸出援手,将他接到家中抚养。

  在范镇家中,丰富的藏书成为范祖禹的精神寄托。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几年间便读遍藏书。但范祖禹并未满足于书本世界,渴望结识社会名流以实现人生目标。于是,他做出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到象姑馆打工。在象姑馆,他结识了司马光、王安石等大人物。他们发现范祖禹谈吐不俗,非寻常子弟,便建议他辞掉工作参加科举考试。这一经历坚定了范祖禹发愤读书的信念,也让他的人生迎来转机。

  科举入仕:崭露头角的起点

image.png

  嘉祐八年(1063 年),不到 20 岁的范祖禹参加科举考试,以优异成绩中进士甲科,开仕途。初仕资州龙水县令,他勤政爱民,清正廉洁。龙水县环境恬静、民风淳朴,但文化教育相对落后。范祖禹发现这一问题后,十分重视教育,上任不久便大兴学校,在龙水县城创办龙水书院,并重金聘请教师。从此,士民皆以读书为乐,一时蔚然成风。龙水书院作为我国早期书院之一,与号称“四大书院”的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等同一时代,资中也在那时成为全国教育发达地区之一。范祖禹对古代资州乃至全川的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当地兴教办学的楷模。

  修史巅峰:十五载心血铸就巨著

  治平四年(1067 年),范祖禹离任龙水县令,开启繁忙的学术生涯。神宗熙宁三年(1070 年),司马光邀他与刘恕、刘攽协助修编《资治通鉴》,范祖禹负责唐代五代十国部分。这四个朝代经济文化繁荣却又异常混乱,文献资料浩繁,编写难度极大。司马光在《致宋次道书》中提到:“唐文字尤多,托范梦得将诸书依年月编次为草卷,每四丈截为一卷……共计不减六七百卷。”这些稿卷加起来可长达 20 公里左右,范祖禹为巨著付出的心血最多。

  在洛阳的 15 年里,范祖禹一心扑在修史工作上,全然不顾仕途进取。他仔细查阅北宋王朝从长安等地搜罗的唐代典籍,做好备注和笔记;还经常前往汴京开封,从各处搜寻与唐代相关的书籍,一字不落地摘抄下来带回洛阳。司马光对他高度评价:“智识明敏,而性行温良,如不能言;好学能文,而谦晦不伐,如无所有;操守坚正,而圭角不露,如不胜衣,君子人也。”神宗元丰七年(1084 年),《资治通鉴》书成,范祖禹已 44 岁。这部载 1362 年历史的巨著,计 294 卷,又考异、目录各 30 卷,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除参与《资治通鉴》编修外,范祖禹还留下诸多史学著作。《唐鉴》12 卷,深明唐三百年治乱,被学者推崇,他也被尊为“唐鉴公”;《帝学》8 卷、《仁皇政典》6 卷、《孟子节解》《神宗实录》《论语说》《古文尚书说》《诗解》以及诗文集《范太史集》55 卷等,这些著作体现了他在史学领域的卓越成就。

  政治坚守:直言敢谏的诤臣

  《资治通鉴》成书后,司马光举荐范祖禹任秘书省正字。当时王安石执掌朝政,十分看重范祖禹,其弟王安国与范祖禹友善,曾示意他去拜谒王安石,但范祖禹不为名利所动,拒绝拜谒。富弼致仕后住在洛阳,很少与人接触,唯独对范祖禹例外。富弼病重时,召来范祖禹授给他临终密疏,论述王安石新法弊端,言辞激切。富弼死后,别人劝范祖禹不要上奏,但他坚持将奏疏送达皇帝手中。

  神宗去世,哲宗继位,范祖禹擢任右正言。后吕公著执掌朝政,范祖禹因是吕公著女婿,主动避嫌,先后推辞右正言与祠部员外郎两职,甘愿任著作郎,与苏门四学士等修编《神宗实录》。他强调皇帝必须勤奋学习、提高道德修养,体恤百姓疾苦,重视人才。在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冒死直谏。蔡确获罪时,他担心刑罚失中、人情不安;蔡京镇守蜀州,他指出蔡京非正直之士,不应推重助长。他的谏言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贬谪悲歌:坚守理想的终章

  然而,范祖禹的直言敢谏触怒了当权者。绍述之论兴起,有人想让章惇为相,范祖禹力沮之,不从后请求外任,又遭论者诬陷,连贬昭州别驾,安置到永州、贺州,流放宾州。元符元年(1098 年),移置广东化州。长途跋涉加上被贬心情郁闷,不久他便病逝,终年 58 岁。南宋建炎二年(1128 年),追复他为龙图阁学士。

  范祖禹的一生,是追求理想的一生。他在史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为后世留下宝贵文化遗产;在政治上坚守原则,直言敢谏,展现出士大夫的风骨。他的故事,如同一首悲壮的史诗,在历史的长河中回荡,激励着后人追求真理、坚守正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