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波斯到底是什么样的 如何从小邦发展成帝国的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波斯帝国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波斯位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靠近波斯湾,大体上包括今天的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一小部分)。在波斯帝国兴起之前,伊朗高原上先后产生过两个早期国家:埃兰和米底。埃兰约形成于公元前30世纪中期,定都苏撒,公元前7世纪中叶被亚述灭亡。米底兴起于埃兰以北,里海以南,公元前7世纪中期由部落联盟过渡到国家,定都爱克巴坦那,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

image.png

  波斯是在与米底的斗争中兴起的。据希罗多德《历史》记载,公元前6世纪,处于米底统治之下的波斯有六个农业部落、四个游牧部落,其中有三个农业部落势力较强。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乘米底与巴比伦作战和内部发生叛乱之机,在显贵氏族阿黑门尼德族人居鲁士(公元前558~前529年在位)的领导下,起来反抗米底的奴役。经过三年的战争,于公元前550年灭掉米底,建立了独立的波斯国家,定都波赛波利斯。

  波斯王国建立后,居鲁士便改组军队,开始向外扩张。公元前546年征服小亚细亚,公元前538年灭亡新巴比伦王国,至此,波斯成为西亚地区最强大的国家。公元前529年,居鲁士又挥师东进,但在中亚细亚战败身亡。其子冈比西二世(前529~前522年在位)继位后继续奉行扩张政策。他征服中亚、巩固了东北边疆之后,在腓尼基舰队的配合下,于公元前525年征服埃及。利比亚人慑于波斯的威力,主动投降。当冈比西用兵迦太基和努比亚失利时,国内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米底祭司高墨塔趁机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冈比西闻讯后,急忙回国镇压,死于途中。不久,阿黑门尼德族人大流士联合波斯贵族粉碎政变,夺得王位,称大流士一世(前522前485年在位)。

  大流士一世当政后,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平定了各地此起彼伏的暴动和起义,恢复了帝国的统治。后来,大流士~世把平息政变、镇压起义的经过,用波斯、埃兰、巴比伦三种文字刻在从巴比伦到爱克巴坦那(原米底首都,今哈马丹)大路中途的贝希斯敦崖石上,这就是著名的《贝希斯敦铭文》。这个铭文是现在所知道的波斯王国所有铭刻中最重要的一个,是研究波斯历史的珍贵资料。

image.png

  从居鲁士到大流士一世执政,前后仅28年时间,波斯即从一个蕞尔小邦成为地域王国最后发展为帝国。在大流士时代,波斯又征服了印度河流域(前517年)和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地区,从而成为古代世界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但是,波斯帝国面临的形势极其艰难复杂,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极为艰巨。随着疆土的扩大,波斯原有的统治机构和古老的军事组织,已不能适应庞大帝国的需要。为了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摆脱氏族贵族和部落制度的影响,促进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增强帝国的经济力量,镇压人民的反抗,大流士一世在总结西亚各国统治经验的基础上,参照各国统治的方法,从公元前518年起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主要内容有: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军政分权的行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20个行省,实行军政分权的统治,即每省设置总督,掌管行政、司法和财政大权;另设一名军事长官,统率该省驻军。总督和军事长官互不隶属,各自听命于国王。大流士一世对总督和军事长官按照功过实行赏罚。总督一般没有兵权,军事长官也由皇帝委派,军事大权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制定统一的贡赋制度。废止以前对征服地区的贡赋无定额的做法,明确规定各行省向中央交纳的年贡和实物数额,并采取多由各地商业高利贷者承包的制度。实行军事改革。将全国划分为五大军区,每个军区长官统辖几个行省的驻军,并直接对国王负责;改革军队建制,把军队编成万人团、千人团、百人队、十人队等组织;组建一支由波斯人组成的近卫军,近卫军人数保持不变,如有缺额,立即补足,因此希腊人称之为“万人不死军”,这是波斯军队的核心。制定统一的铸币制度。由中央铸造金币,名为“大流克”,重量约8.416克,通行全国;行省铸造银币,一般只能在省内流通;自治城市铸造铜币,限城内使用。修筑四通八达的驿道。其中最主要的一条从首都苏撒至小亚的以弗所城,全程为2400公里。驿道沿途设有驿站、客栈,重要的边界和渡口都筑有工事,设置驻军。

  此外,大流士一世还把古代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定为国教,作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同时,为了便于指挥、控制和同帝国各地保持密切联系,大流士一世设置了四大京城:苏撤、爱克巴坦那、巴比伦、波赛波利斯。大流士一世及其宫廷成员一年四季轮流驻于每个都城。

  大流士一世的改革,不仅使波斯帝国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行政制度,而且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但是,他的改革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为目的,对被压迫阶级和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则意味着更加残酷的统治和剥削。

  波斯帝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不平衡的。帝国的东部(如中亚、伊朗等地)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业和畜牧业是基本的经济部门,保有份地的村社农民还大量存在,奴隶制很不发达。有些地方(如中亚北部和东北部的游牧部落)仍然保存着氏族制度。帝国的西部(如两河流域、腓尼基、埃及等地)奴隶制经济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出现了许多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

  波斯人作为一个落后的民族,长期与先进的两河流域文明为邻,再加上在帝国时期统治了许多先进文明地区,其文化无论在政治思想、典章制度,还是在文字、艺术、神话、建筑等方面,都吸收了较多的外来因素。正如希罗多德所说:“波斯人比任何其他民族都更喜欢仿效外国人的习惯。”

  波斯人语言属于印欧语系东支,他们的文字吸收了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因素,形成了接近于字母文字并具有显著特色的楔形文字,是西亚楔形文字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此外,波斯帝国时期还流行过一种源于腓尼基字母文字的阿拉米亚语,它在帝国的商业和外交上曾起过重要作用。

image.png

  在建筑方面,波斯人的建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吸收了其他民族的风格,尤其是希腊、两河流域和埃及的风格。如王宫建筑多半是两河流域的风格,而王宫建筑中的巨柱则是希腊和埃及建筑风格的反映。在艺术方面,波斯王宫中的浮雕和贝希斯敦山崖上的浮雕,可谓波斯帝国时期雕刻艺术的杰作,但受外来风格的影响也很大。如1973年在大流士王宫发现的一座雕像,据说可能是大流士一世的,他身穿法老服装,但雕刻手法却明显是希腊的,充分显示出外来文化对波斯的影响。

  波斯帝国是靠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境内各地区之间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又没有严密的政治组织,所以表面上统一,实际上隐藏着许多分裂因素。在帝国统治阶级内部,不仅有权势大小之分,而且有内外之别,波斯贵族享有各种特权,因此,斗争越演越烈。奴隶主与奴隶、穷人的矛盾更加尖锐,奴隶暴动、贫民起义不断发生。由大流士一世及其后继者发动的希波战争,历时半个世纪,结果波斯失败,元气受损。战争期间,被征服地区人民不断掀起反抗斗争。尖锐复杂的各种矛盾使帝国日趋衰落。公元前334年,马其顿亚历山大率军东侵波斯,处在危亡之中的波斯帝国节节溃败,公元前330年波斯末帝大流士三世在战败逃亡中被杀,延续200多年的波斯帝国至此灭亡。这样,西亚北非的古代文明也就宣告终结。

  波斯帝国的兴起在西亚北非的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西亚北非古代文明从寡民小国到地域王国、再到洲际帝国这一发展过程的最高阶段。它不仅在规模上比埃及帝国和亚述帝国大得多,而且形成了一整套维系和管理帝国的比较成熟的制度,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所承袭。但是,它的存在打乱了西亚北非各地社会经济独立发展的正常进程,使这些地区的交流和联系打上了征服者的烙印。它的征服战争则给帝国版图内的居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总之,波斯帝国虽然打断了西亚北非原有古代文明独立发展的历史进程,但代之而起的亚历山大帝国及其后继者罗马帝国,从其传统中吸取了许多有用的东西。因此,波斯帝国既为西亚北非的古代文明作了总结,又为后来的希腊罗马古典文明提供了借鉴,起了承先后的桥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