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害了中国几千年?断章取义看孔子!
2019-07-09 16:52:00 樊长使 莒姬 魏美人 郑袖 芈戎

  儒家思想害了中国几千年?断章取义看孔子!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孔子从政及其所传播的思想

  孔子(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中国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关于他本人的出身问题,《史记孔子世家》与后世儒生的看法不同,不予置评。

  孔子是个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但其理想太过高远,根本没有出现过实现孔子理想的客观条件。孔子能被统治者奉行二千多年,要多谢东汉的儒家子弟董仲舒。董仲舒把儒家的前途与统治者的需求紧密地连结在了一起,这才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出现,儒家自己才自此才有了真正的出路,这才有了儒家子弟的官运亨通,这才有了历代皇帝们的推崇和祭祀,这才有了今天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看来,理论一定要根据具体客观真实的境况做适当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现实意义。

  上层建筑,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未来。

  一个国家社会秩序乱了,需要治理,如何治理呢,用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来说,主要有四个办法:儒、道、墨、法。墨家主要主张尚贤事能,这固然是正确的,但是需要把握好度,过于尚贤事能会适得其反;而且尚贤事能治理社会秩序混乱作用不大。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这是最理想的办法,但是这需要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比较高才行。法家正好与道家相反,主张一切都用硬约束,用霸道治理,会加剧社会混乱。儒家主张以德治国,事实上是很好的,但是不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于是统治阶级就会打着儒家的旗号搞法家的霸道。于是这就需要曲解儒家思想。

  关于孔子从政失败原因的两种错误看法

  1.关于孔子从政失败的原因,我首先想校正的是主流历史叙述带给我们两个主要的错误印象:一是把孔子的失败归咎于昏君荒淫无道或奸臣当道等外在因素,认为是昏君和小人使孔子不得志的;二是把孔子的失败归结为其理想的高洁,是黑暗的现实不容孔子高贵而纯洁的政治理想,所以,才致使其四处碰壁的。 所谓昏君荒淫无道、奸臣当道等因素,统统可以理解为政治环境的恶劣。但正因为环境的恶劣,才需要政治家去解决问题,如果是有道的明君,朝堂上全是正直干练的忠臣义士,那么你去从政,也只能是去跟着沾个光,事实上也就是落个心情愉快、衣食无忧!那还算得上政治家吗?只是个占便宜的小官僚而已!

  政治家当然要有道德目标,当然要追求至善,不是所有做官的人都能被称为政治家,只有那些以至善为最终施政目标的人才能称得上是政治家,否则只是混取俸禄、贪图一己富贵的禄蠹而已。但政治家的道德追求只是目标,不是过程,更不是手段,他的手段和技术可能是不道德的,比如管仲对易牙、竖貂的纵容,晏婴与梁丘据的友好相处等,这就是政治素质。孔子缺的就是这种素质,所以,他失败!

  如此看来,他在政治上的失败并不是因为坚持了政治理想,恰恰是因为自己的政治行为毁了自己所宣称的政治理想。因此,不能把孔子的失败当作是理想主义的失败。

  厚黑的施用,定要糊一层仁义道德,不能把它赤裸裸的表现出来。——李宗吾

  孔子在政治上的失败极有代表性,中国历史上有一大批和他类似的人,这些人天资聪颖、能言善辩、有出色的文学才能和知识整理能力(现代人把这种能力称为学术研究能力),而且自负地认为有实际的治国安邦能力,比如屈原贾谊李白苏轼、后来的康有为,……等等,现代也有不少。这些人不是没有从政的机会,但是从政后均以失败而告终。可他们和孔子一样,不善于自我反省,反而一贯地怨天尤人,把自己的无能归咎于时运不济或环境恶劣。由于这些人掌握着话语权,所以,他们怨天尤人的抱怨就成为一种主流的历史叙述,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活着的中国人。

  2.-曾经见过一种说法,说是孔子的政治理想是重振周王室,恢复周的礼乐制度。这种说法的论据非常多,孔子多次表达过对周制的向往,如“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克己复礼”等。有人据此认为,重振周室或回复周礼就是孔子的政治理想;而当时的大趋势是礼崩乐坏,各国争当霸主,所以,各国国君对孔子恢复周室的政治理想均不感兴趣,这正是孔子在政治上四处碰壁的原因。 这个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首先,孔子从来没有把振兴周室当作一种政治理想。 在实际政治主张方面,他和那个时代列国国君的主流思想一样,也是主张各国称霸的,只要谁重用他,他就帮谁称霸,甚至灭了周王室也在所不惜。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评价秦穆公称霸的功绩时,极尽溢美之词,“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当时各国虽然争霸,但在形式上还维持着周王室的架子,不敢自称为王,只延袭当年周王室分封时给的爵位称号。孔子此言,简直就是号召诸候推翻东周王室、自立为王的宣言,目前,我还真未看到有比孔子更早、更坦白的废周言论。孔子这番话,曾让齐景公很高兴。在孔子给各国国君出的主意中,也从来没有恢复周王室的内容,他主要是讲的也是如何使各国家强大称霸天下的道理。 既然孔子根本就没有恢复周室的政治理想,也就根本不存在因这种理想而碰壁的事了。 至于孔子的政治理想,如“仁”、“道”、“礼”之类的,从原则上,恐怕没有一个国君反对。比如齐景公对他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政在节财”的主张都是非常赞同的。也就是说,在纯粹的政治理想层面,孔子并未遇到过阻力;他的真正问题在于,没有具体的手段来实现那些大家公认的政治理想原则,相反,他提出的手段甚至可能破坏自己的原则。比如崇尚礼仪,就可能导致浪费,实际上违备了“政在节财”的原则。所以说,孔子在政治上的失败并不是高洁的政治理想不被接受带来的,而是他思想本身存在的内在矛盾,使他自己主张的那些理想原则只是一种空头口号,一旦叫他真操作起来,只能离自己宣称的那些政治口号越来越远。如此看来,他在政治上的失败并不是因为坚持了政治理想,恰恰是因为自己的政治行为毁了自己所宣称的政治理想。因此,不能把孔子的失败当作是理想主义的失败。

  从直观上看,即从第一感觉来看,孔子的思想由于直白、易懂、都是劝说人要有良心,和谐相处之类的东西,反而很容被人们当作建设性的力量来使用,各朝各代也都是在打完仗后,和平建设时期才用到孔子思想的。

  实际上,历朝历代,包括“罢黠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武帝本人,实际的作法都是外儒内法,儒家思想所具有的实际功能主要是面向老百姓的一种宣传和教化,而不是整个政治体系实际运行的真实规则。孔子本人若是看到后人对他的思想的实际使用,肯定会发出和马克思一样的“我播下龙种、收获得却是跳蚤”的抱怨。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孔子的思想注定不能由他本人实施成功,只能在其死后被别人拿来做某种旗号;注定不是正宗的、完整的、原教旨主义的孔子思想被运用,只能是被篡改过的、掐头去尾、断章取义的某些局部说法才能被实际运用,后世所尊崇的所谓孔学其实只是后人之学,去孔子本人的学说远矣!而且,孔子思想本身经验主义的零乱风格也更便于后人断章取义。

  倡导仁义,诵读六经,效法尧舜,宗师孔子,是儒家的共同特征,但早期儒者的理解却千差万别。孔门后学最初的理论建构虽皆取法于孔子,但此后理论的走向却渐行渐远,逐渐与孔子所理解的儒学拉开了距离。可以说,早期儒家是和而不同的学术群体,思想歧异是孔门内部的普遍存在。

  西方人以个人为起点,重在于身有益;中国人以心宇为起点,重在问心无愧。自由竞争西方学术思想的最大特色,而人我之间之冲突,是中国学术思想最精粹且为西方所不及的地方。

  造成中国历史上一次次血腥冲突的原因其实不是某些统治者贪腐堕落的个性,而是一个民族共同持有的如同孔子一样的思维方式,这种几乎恒定的存在,导致中国历经多次王朝更替、却又总是重演过去的故事,丝毫没有进步。这个民族的停滞不是来自野蛮和无知,而恰是来自知识茂盛后带来的、不能自觉的智慧板结。

  不了解一个思想体系而批判它,这是近代中国的一个大悲哀。由于中西文化鸿沟,导致中国人学不到西方人文科学;又由于中华文化近代发生断层,中国人又理解不了自己的文化,于是就导致中国近代人文科学严重落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