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国究竟做了什么事情 为何会遭古人如此仇恨呢
2019-08-06 13:37:08 王温舒 来莺儿 樊崇 杨喜 何休

  还不知道:古人为何仇恨楼兰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中国古代的西域边境上有不少的国家,但是最为现代人熟知的莫过于楼兰古国的,现在说起来有一分苍凉的意味,也经常说到楼兰遗址之类的话题。西域其实有三十六个国家,而被我么知道的比较多的也就只有楼兰了,像是西夜、子合、蒲犁、依耐等等地名,我们肯定听都没听说过。

image.png

  楼兰这个名字是我们听过最多的,其次便是大宛了,这个名字虽然有的人没听过,但是它的特产我们肯定是知道的,那就是汗血宝马。汗血宝马作为千里马里的顶尖,不管是在文字记载的史料里面还是电视剧里,看到的都是比较多的,很多人不知道它其实是大宛的产物,但是我们也知道这匹马不是中原地区能产出的,而是来自于西域。

image.png

  楼兰这个词,最多看见的还是在古人的诗句里,西域这些国家的名字,也属楼兰出现的次数最多。比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中就有提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还有李白的《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这些都是比较知名的诗句,一般在语文课文中就会学到,楼兰的名字耳熟能详。

image.png

  当然也不只有这两句诗词是将楼兰的,只是这两句诗传播度最广,受众最大,我们得知楼兰一般都是通过这两句诗。当然也有不是很出名的楼兰诗词,像是岑参杜甫辛弃疾这些著名的诗人,也都写过楼兰。但是不管诗句在后世有没有得以深远的流传,也不管作者出身哪里,在哪里生活,是什么类型的诗人,是浪漫还是边塞诗人。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诗句里只要提到了楼兰,这个名词前面的动词就一定是破或者是斩这两个杀气汹汹的字眼,仿佛不把楼兰灭了就永不归朝的气势。但是楼兰只是一个小国罢了,离中原又有这么远的距离,到底做了什么人神共愤的事情,让古代的文人墨客这么仇恨楼兰,写到楼兰就要灭了它呢?

image.png

  楼兰虽然是个国家,但是却非常小,人口两万都不到,放到现在顶多一个街道的人口。在《汉书·西域传》曾有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万四千一百。也就是离首都又远,又小,能够生存下来就不错了,既然也敢招惹当时那么大的汉朝?

  按道理来说,楼兰这么小,就应该安分守己一些,毕竟左右两边都是大国,在夹缝中生存不招惹两边还是不至于这么招人讨厌的。但是楼兰这个国家却是以截杀出使西域的汉代使者而出名。而且这个事情并不是一次两次,在《汉书》的《西域传》有写到,说楼兰国被匈奴所挑拨,多次截杀了汉使。

  不仅仅是杀人,而且楼兰夹在匈奴和汉人的中间,一直是一个墙头草的角色,有时候攀附匈奴,有时候又归附到汉里。史书上记载说,楼兰国不属于两国阵营,没有办法自己得到安宁。它时常作为匈奴的耳目来刺探汉朝的军情,时常有假意归顺我们,其实内在并不是向着我们。

image.png

  如果只是中立自然不会惹人厌,主要在于楼兰多次截杀了汉使,却从来不曾截杀过匈奴的使臣。这就很明显了,虽然它在中间,其实还是偏向西域更多的。当然汉代的将领也不是这么软弱的,一次汉使出征西域,路过楼兰的时候直接把楼兰的国王杀了,一雪前耻。这个事件也千古流传载入史书。

  当时出使的使臣杀了国王,还把他的头挂在城墙上面,用来警告楼兰里的民众不要妄想跟中原作对,不然就是这样的下场。李白的那句诗: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应该也是受到这件事情的刺激有感而发,想要学习那个汉使去报效国家,杀楼兰的首领来警戒后世不要再妄图跟中原作对。

image.png

  这样一来楼兰这个国家的确是挺让人讨厌的,你安分中立也就罢了,以中国的大国气度不会跟你计较什么,顶多朝贡一番即可,我们还能给你点庇护。但是这样不分是非黑白就只杀汉使,眼里只看的到利益,妄图去挑衅大国的威严,自然会被古人打为敌人,杀之而后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