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举兵北伐势如破竹,却偏偏长安得而复失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裕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四大古都之一,秦汉、隋唐都以此地为都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也是关中地区的核心城市,自古帝王的必争之地。

  公元316年,长安陷落,西晋宣告灭亡,长安城落入胡人手中。东晋成为偏安政权,再也无力称霸中原,直到一个人的出现,刘裕。

  “宋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字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姓刘氏,汉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孙也。”刘裕,小名寄奴,追溯起来还是汉代楚元王的后人。祖上虽然还说得过去,但到了刘裕这一辈早就没落了,刘裕出身卑微,还经常需要卖草鞋来维持生计。

  从军之后刘裕时来运转,很快成为北府军中头领,随着时间流逝,刘裕也成为东晋一方权臣,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由于出身低微,就得用战功来换威信,所以刘裕一直在拼命。对内平定孙恩之乱桓玄篡位,对外攻灭南燕、西蜀、后秦,取得不世之功勋。

  西晋灭亡之后,汉人正统政权一直被外族欺辱,直到刘裕当政,才一雪前耻,收复北方大面积土地,重振汉人雄风。刘裕北伐可谓所向披靡、名垂千古,为何偏偏攻灭长安后出现内乱,得而复失?

  原因一:刘穆之突然去世,刘裕被迫回师稳定时局

  刘裕出兵北伐,家里得有看门的吧,北伐是为了功绩、为了开疆扩土,但大本营更为重要。虽说刘裕已经大权在握,但并不是铁板一块,朝中还有很多政敌和对头,所以必须要有信得过且有能力的留下,稳定全局。

  刘穆之就是刘裕的左膀右臂,好比萧何刘邦李善长朱元璋。刘穆之是负责后方安全的重要角色,并且他还要负责前方的物资供给、人员调配等等,事无巨细。史料记载“穆之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决断如流,事无拥滞。”

  对于刘穆之刘裕是很放心的,只不过刘裕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夺取长安之后,刘穆之突然病逝,这个消息犹如当头一棒,让刘裕的心顿时冷了下来。公元417年,刘裕决定回师建康,以防大本营有所不测。

  一个人的重要性在某时某刻可能是无法替代的,刘裕恰巧就是这个人。刘裕在军中之时,军心大定,士兵奋勇杀敌,无往不前。一旦刘裕不在军中,情况就大不一样,刘裕离开长安之后,长安发生内讧。排除各个将领的矛盾,刘裕不在军中,是长安失守的一大原因。

image.png

  原因二:刘裕没有安排好长安留守人员,众将不和

  作为领导那自然水平要比一般人高,那出了问题主要责任也需要领导来承担。刘裕回师建康,而留下的几位将领镇守长安,这几位仁兄分别是王修、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等,加上刘裕的二儿子刘义真,理论上可以说万无一失。史料记载“十二月庚子,发自长安,以桂阳公义真爲雍州刺史,镇长安,留腹心将佐以辅之。”

  王镇恶是刘裕手下头号战将,立下赫赫战功。沈田子同样厉害,在峣柳大捷中曾经以千余骑兵击退姚泓几万士卒,斩杀上万敌人,为攻取长安打下了坚实基础。王镇恶来头很大,是前秦宰相王猛孙子,而且长安还是原来前秦的都城,所以王镇恶的威望很高。

  沈田子从始至终对王镇恶很不服气,而矛盾的导火索来自刘裕。刘裕走之前也曾深思熟虑,以他的头脑,肯定清楚王镇恶、沈田子的矛盾。他曾对属下说过这样一句话“猛兽不如群狐。卿等十余人,何惧王镇恶!”

  正是由于这句话,沈田子才有了杀王镇恶的胆量。史料记载“安西中兵参军沈田子杀安西司马王镇恶,诸将杀安西长史王修,关中乱。”刘裕走后,胡夏主赫连勃勃马上进兵长安,想取渔翁之利。

  沈田子率兵抵御,一时难以取胜,便据险而守。王镇恶看到如此情况,大骂沈田子胆小怕事,于是乎沈田子设计杀掉了王镇恶,一代悍将王镇恶死得够冤的。王修是文官头领,看到沈田子随意杀掉大将,一气之下,再次命令士兵杀掉了沈田子。

  一下子损失两员大将,军心浮动,战争的胜败其决定性因素是士气。一旦士气衰弱,就是兵力再雄厚都无法取胜。堡垒往往是从内部瓦解,一朝政权同样如此,内忧导致外患,内部都不团结,结局必然是失败。

  刘裕没有确立一个军中统帅,而是含糊其辞、权力制衡,想来刘裕也想到过这一步,只不过没有预料到情况会恶化得这么快,关中之乱的责任刘裕是必定要背的。

  公元418年,赫连勃勃建立胡夏,他原本是借助后秦之手上位,成为一方霸主,遂定都统万城。赫连勃勃一生背信弃义、残忍嗜杀,是个彻头彻尾的恶人。恶人不代表没有能力,史料记载“勃勃身长八尺五寸,腰带十围,性辩慧,美风仪。”

  赫连勃勃虽然残忍,却生得一副好皮囊,加上善于谋断,能力斐然。独立后的赫连勃勃则开始营造城池、训练军队,由于军规严苛,所以其部队战斗力很强。不论对百姓还是士兵,都以严刑峻法对待,稍有异样便杀之。

  胡夏军战斗力很强,武器也尖锐无比,这都跟赫连勃勃的统治有关,史料记载“又造五兵之器,精锐尤甚。既成呈之,工匠必有死者:射甲不入,即斩弓人;如其入也,便斩铠匠。”工匠制造弓箭和甲胄,赫连勃勃规定如果弓箭能射进甲胄,那么制造甲胄的人死,如果弓箭射不透甲胄,那么制造弓箭的人死。

  在如此严格要求下,胡夏军的战力也罕有匹敌,这也是为何长安失手的原因之一。不仅如此,赫连勃勃也深通兵法谋略,他对长安早有觊觎之心。在刘裕占领长安后,曾经派使者和赫连勃勃交好,并约定为兄弟。当刘裕回师之后,赫连勃勃看准时机马上翻脸,派兵进攻。加上长安兵将内讧,更是给了赫连勃勃可趁之机,随即趁你病、要你命。

  原因四:刘义真无德无能,贪得无厌

  刘义真是刘裕的二儿子,不仅没有继承老爹的一点本事,还频繁搞事情。留下刘义真守卫长安,是败笔中的败笔。在长安内讧的时候,刘义真没有发挥丝毫作用,沈田子杀掉王镇恶,王修杀掉了沈田子,糊涂的刘义真却杀掉了王修。

  刘裕手下大将死伤殆尽,最郁闷的他们是自相残杀,军队群龙无首,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长安已然保不住了,刘裕听到长安危机,急速命令硃龄石率兵接应。最让人无语的是,刘义真逃跑之前还把长安城掳掠一番,抓了大量美女、抢了大量金银珠宝,装了很多车。

  有两个结果。

  一由于刘义真对长安的抢掠,让关中百姓对其怨声载道,刘裕民心尽失,来接应的硃龄石都被百姓赶出了城,狼狈不堪。

  二刘义真抢的财宝太多,还不想丢弃,减慢的行军速度,随即被赫连勃勃追上,硃龄石、傅弘之、蒯恩等大将皆死于胡夏人手中。最后刘义真单人独骑逃了出来。

image.png

  真为这些将领的死感到不值,只因为刘义真贪恋钱财女色,害死了不知多少人,实在惋惜。史料记载“刘裕闻之,大惧,乃召义真东镇洛阳,以硃龄石为雍州刺史,守长安。义真大掠而东,至于灞上,百姓遂逐龄石,而迎勃勃入于长安。璝率众三万追击义真,王师败绩,义真单马而遁。”

  长安得而复失,北伐成果减半,最要命的是,这次内乱让刘裕损伤大量重要将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自古战事颇多,但名将毕竟是少数,可见一个优秀将领有多么难得,长安一役让刘裕元气大伤,否则统一北方也指日可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