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官员只有十天假期 这个规矩是哪一个皇帝定下来的

  还不知道:为什么明朝官员只有十天假期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明代皇帝中,如果要说勤政的话,大概只有朱元璋朱棣崇祯三人了。朱元璋不用讲,自从登基后起早贪黑,没日没夜的为国事操劳,崇祯帝虽也是殚精竭虑,无奈时运不济,落下亡国之君的结局。剩下的明成祖朱棣不失为一位有雄才大略又终日勤政的皇帝。

image.png

  朱棣自四十四岁登基,到六十五岁死于征途之中,一共当了二十二年的皇帝。如果没有雄才大略和终日操劳的勤政风格,朱棣是不会夺嫡成功并创建“盛世”的。有一个数字可以佐证,那就是朱棣在位二十二年,有十二次生日是在出巡和征战中度过的。

  朱棣继位时已是中年,体力和精力都不能与作燕王之时相比,但他依旧每日清晨四鼓起身,批阅奏章。早朝之前,全盘考虑应该处理的朝中大事。上朝之时,有条不紊地令群臣办理。视朝之暇,也不休息。他常常在夜深人静时,秉烛独坐,批阅州郡图集,静思熟记。但是事情实在太多了,难免会忘却,本来晚上想好的事,到早晨却忘掉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棣建立记录制度,他告诉近臣说:“朕以一人之智,处万机之繁,岂能一一记忆不忘?一一处置不误?拾遗补过,近侍之职,自今事之丛脞者,尔等当悉证之,以备顾问,所行有未合理,亦当直谏。”

  从此,凡有要办之事,他当即记录下来,有时睡至半夜,忽然想起一些办理未妥的事,也立即起身,唤人记录下来备忘。若碰上没有处理好的事,常常会搅得他彻夜不眠,弄得近臣也没有办法。就这样,朱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勤持政务。

  大臣们担心皇帝过度操劳,都想让他在上午散朝后休息一下,朱棣却告诉他们不要考虑中午疲倦,“盖朕有所欲言,亦欲及时与卿等商榷。”有时下午同内阁大臣议事时间过长,侍臣们劝他歇息,朱棣则说:“朕常在宫中周思庶事,或有一事未行,或行之未善,即不寐至旦,必行之乃心安。积习既久,亦忘其劳。”

  朱棣勤政,不仅裁决国家大事,而且事无巨细,一概过问。就如官吏升贬、人才选择、刑狱决断、兵丁训练、军人调拨、农田灾害、海塘修治,诸如此类的事情他都关心。这大概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皇位得来不易,唯恐有所闪失。

image.png

  永乐九年(1411年)二月的一天,朱棣正在右顺门看奏牍,精神过度集中,御案上一个镇纸金狮被碰到案边,险些掉在地上。站在一旁的给事中耿通连忙上前将金狮往里面移了移,朱棣这时候才发觉。也许因为刚刚阅读奏疏思索国家大事的缘故,立即同刚才的事联系在一起,“一器之微,置于危处则危,置于安处则安。”他指着那尊镇纸金狮感叹道:

  “天下,大器也,独可置之于危乎?尤须安之。天下虽安,不可忘危,故小事必谨,小不谨而积之,将至大患;小过必改,小不改而积之,将至大坏。皆致危之道也。”

  正是为了天下这一“大器”,朱棣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处处勤谨,求天下之治。每每下朝归宫,他就把《大学正心章讲义》反复读上九遍,特别欣赏其中静心寡欲的道理,认为做皇帝的尤其不能有所好乐,一有好乐,泥而不返,则欲必胜理。如果能做到心静而虚,事来则应,事去如明镜止水,自然完全符合天理。对于这一点,朱棣经常默坐静思,以管束欲心为切要之事。

  正因为成祖朱棣万机躬亲处理,夙兴夜寐,不知疲倦,臣僚们也就与之同甘共苦了。据史书记载:永乐时期,百官的休息日只有每年元宵节前后的正月十一日至正月二十日,共计十天时间,而且这个规矩是从永乐七年(1409年)正月开始的。这一年正月十一日,朱棣下诏,曰:

  “太祖开基创业,平定天下四十余年,礼乐政令,都已备具。朕即位以来,务遵成法。如今风调雨顺,军民乐业。今年上元节正月十一日至二十日,这几日官人每都与节假,著他闲暇休息不奏事。有要紧的事,明白写了封进来。民间放灯,从他饮酒作乐快活。兵马司都不禁夜巡,著不要生事搅扰,永为定例,凭官人每更要用心守著太祖皇帝法度,爱恤军民,永保富贵,共享太平。钦此。”

  那么,永乐当政的前七年,百官是怎么休息的,我们不得而知。想来也是不避寒暑,操劳了一年又一年。但自永乐七年后,大明朝官员的休息制度也被确定下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