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后来功成名就,当年的胯下之辱不复仇吗?
2019-11-18 15:29:27 来莺儿 赵充国 窦妙 班婕妤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韩信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当年春秋首霸齐桓公面对曾经要杀他的管仲,以德报之,传成佳话。而韩信落魄,受屠夫胯下之辱;功成名就,名列三杰,衣锦还乡之后,同样未曾报复,反尔以德报之,封其官职,为人所称道。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信至国……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我把原因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点,屠夫的行为并没有给他实际性的打击

  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从人家的胯下钻过去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古人比今天更加注重气节,有很多名人都因气节而死,但是这种死却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韩信身处乱世,自己已经看到了机会的来临,所以他才不会因为气节做出冲动的事情。这件事情过去以后,韩信本人并没有留下心理“阴影”,也没有因此产生苦闷的情绪,反而钻研兵书以及勤练武艺,自己的军事能力在这个时候增长迅速。

image.png

  “侮辱”一事的刺激仿佛打开了韩信的“小宇宙”,让他真正的安下心来谋求发展。正是屠夫当年的侮辱,激发了他的斗志,激起了他的勇气,化侮辱为力量,激励他寻找出人头地的人生道路,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他成名以后不但没有理由报复屠夫,反而应该向对方表示一下心意,而韩信也正是这么做的,他在受封韩王以后,还给屠夫封了个中尉。

  韩信把屠夫留下来,是让他做韩信扬名立万的传声筒、活广告。屠夫见证了韩信的成功,他所到之处,便是他韩信以雪前耻的见证。

  第二点,眼界开阔则心胸开阔,封王的韩信已经没必要跟小人计较

  对于一个正常的人来说,这样侮辱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好好记在心里,将来有机会了再去报复对方。韩信在加入汉军之前,不排除有普通人的心理,当时为了不生事端而受辱,为的就是将来功成名就以后再找屠夫算账。

  不过这时候的韩信还处在乡野村夫的水平,无论是眼界还是格局都不可能跟日后相比。

  加入了军队以后,他的官位不断提升,名声也远播天下,这个时候的他跟原来就不是一个人了,闻名天下的大将军自然也有了容纳万物的胸襟,让他再回到村子里找屠夫算账,估计他自己都会觉得“害臊”。

  如今他贵为王侯去杀一介无名辈,会让人认为他恃强凌弱,欺负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以免受人以柄。这不是英雄所为,也不是韩信的作派。大丈夫要就疆场上见分晓,哪能暗地里使阴招杀一个无力反抗的鼠辈呢?

  第三点,兵法“惯性”,攻心为上

  退一万步讲,即使韩信怀恨在心,想要报复,他也不会采取这种方式!

  韩信作为秦汉时期最顶级的军事家之一,对于用兵韬略自有其独到的理解。此人一生打过许多经典战役,这些战役的胜利不仅仅全都依靠自身兵力的优势获得,很多情况下是他把心理学完美和战争融合的结果。

  对于他来说,打败敌人最根本的方法不是杀掉他,而是让敌人在内心深处彻底折服。他的的敌人经常会受到心理考验,心理崩溃的边缘就是战争失败的时刻。长时间的征战让他养成了“攻心”的习惯,对于任何人他都想从心理上征服对方。屠夫得知先前的小子已经封王以后,他基本就没给自己预算好的下场。

  不过韩信不如“折磨”他的肉体,反而给他封个官做,这样一来屠夫的心就完全“属于”他了。屠夫受到这样的待遇以后,肯定也会大肆的宣传他的大度胸怀,这种效果和收益远比杀了他“实惠”太多。

  韩信把屠夫留下来,就是让他做自己扬名立万的传声筒、活广告。屠夫见证了韩信的成功,他所到之处,便是他韩信以雪前耻的见证。

  综上所述,他不杀对方报复,一来是没有必要,二来是胸怀宽广,在他到达了这个层面以后,也确实没有必要跟对方算账了,如果他像一般人那样采取报复行为,不但得不到实际的好处,反而折了自己积攒下来的名望。

  换个角度讲,事实上,韩信已经复仇了,待我功成名就时,昔年傲者侧目视。韩信用最高贵的复仇方式——宽容,让所有曾经看不起他的人刮目相看,让所有曾经侮辱他的心服口服,让所有曾经高高在上的人仰视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