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究竟是人是神?五帝时代的历史究竟是怎么样的?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五帝时代的战火硝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顾颉刚先生有一个著名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点。他主张,中国商周以上的古史,愈是古,后人编造的成分就愈大,对此笔者是赞同的。

  中国古人开始有意识地记录历史,大抵是西周到春秋初期才开始。史官之“史”字,本义为记录,本身史官就是兼重大新闻记录者与整理者、天文观测专家(主要责任是制定或校正历法)与巫人为一体的角色。现存的两周青铜器,叙述年代一般称“唯王/公之××祀”,而楚简则以上一年发生的大事纪年,譬如“鲁阳公以楚师后城郑之岁”。明确纪年的时代出现得很晚,大约到了西周中期,人们铸造青铜器才有了这种意识。

  所以对于五帝时代的认识,是到了春秋时代才出现的,可能是各主要部族始祖神的一波大杂烩,而《史记·五帝本纪》并非是历史实录。我们就来看看五帝时代的历史是怎么层层叠加的。

  虽然比较早出的材料,《春秋左氏传》《国语》之类已经有了有关黄帝的记载,但依笔者看来,其中黄帝的形象还是人神难辨,《左传》提到了“黄帝战于阪泉”之类人间英雄的事迹,但《国语》又言“黄帝能成命百物”,仿佛又是个神了。笔者更倾向于黄帝本身是一个神,这可以参照《尸子》中有关“黄帝四面”的争论,以及银雀山竹简本《孙子》中有关“黄帝战四帝”的记载。

image.png

  前者提及到,宰我问孔子:人言黄帝有四张脸(“黄帝四面”),确有此事吗?孔子答道:那其实是黄帝征服了四方,四方之人都要看他的脸色行事,所以叫四面。宰我又问:传言他活了三百年是真的吗。孔子说:黄帝也是人,人的寿命是一百年,他怎么会活三百年?这句话是说,他统治了一百年,死后人们怀念了一百年,他的政策继续延续了一百年,一共三百年。

  从这段对话来看,孔子不愧是有着“不语怪力乱神”倾向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者,不相信故老传说的种种神话。宰予的问题,倒是体现出他对故老传说搜集颇勤。

  再来看看《孙子》所载的“黄帝战四帝”,讲的是黄帝立足中原,接连打败了南方赤帝、东方青帝、北方黑帝、西方白帝的武功故事,听起来像是个人间英雄的历史。可实际上,“帝”一字的本意,指的是花蒂。由于古人的生殖崇拜习俗,认为万事万物也是由花结果那样产生的;结果,天上的大神也被称为“帝”了。如此看来,黄帝和其余四帝,本质上也是天神。

  可见,在华夏世界这片大地上,有一件事与其他文明世界有所不同。那就是,其他文明世界的神话故事中,往往有以人化神或近神的倾向,如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多是神与人交媾后生出来的“半神”;但在人间,依然要像人一样生活。而中国古代的故老传说,却出现了以神化人的倾向,如笔者前面所言的“黄帝四面”问题与“黄帝战四帝”故事。

image.png

  再来看看黄帝的主要搭档炎帝。他大概就是南方赤帝,毕竟南方气候炎热,赤色也是火的颜色,“赤”“炎”相通,完全有可能。

  而黄帝的对手“蚩尤”,后人视其为“兵主”。刘邦起兵反秦之时,还对蚩尤加以祭拜,《世本》言“蚩尤以金为兵”,看来他还是青铜兵器的祖宗。《山海经》言黄帝破蚩尤时请了旱魃作法,大约是生于黄河下游地区多水之地的蚩尤,不能习惯相对干旱的华北平原西部地区地形吧。黄帝破了蚩尤以后也没闲着,蚩尤的尸体被这位西来的征服者全面利用了。

  “剥其皮革以为干侯(箭靶),使人射之,多中者赏。其发而建之天,名约蚩尤之旌。充其胃以为鞠,使人执之,多中者赏。腐其骨肉,投之若醢(肉酱),使天下集之。”(《黄帝四经》)这明显是上古时代残酷战争后人祭场面残酷情景的写照。但笔者觉得大抵上蚩尤也是个神,只是属于一个被击败了的东方部族。

  再接下来看看五帝中除了黄帝以外的四帝,有关五帝,总计有六说:

  其一是《周礼》给出的“祀五帝”之说,即“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这堆稀奇古怪的名字,都是唐朝人所作注疏中才出现的、估计这堆名字,最早也不过是汉朝的谶纬术士编造出来的。

  其二是《大戴礼记》《史记》给出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这差不多是儒家学者接受墨家禅让制主张后抬出的观点;

  其三是《战国策》给出的庖牺、神农、黄帝、尧、舜,后四位也见于儒家墨家道家著述;而第一位,则是楚人神话中的创世神;

  其四是《吕氏春秋》给出的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其中,太昊是东夷风姓各国(任、宿、须句、颛臾)的始祖神;

  其五是《资治通鉴外纪》给出的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

  其六是伪古文《尚书序》给出的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image.png

  可见,这一堆说法,基本上都是给上古时代各地先民的始祖神来了个大杂烩,有的部落集团可能在石器时代还是互相为敌,或者根本没打过照面的。

  《史记》《尚书》所述的禅让制,过程大抵是平和的,虽然授命是合乎君主意图,但也是先前经过了“四岳”大会探讨,大致符合美国人类学家路易斯摩尔根《古代社会》中所述的野蛮时代的议事大会讨论的规程。而古本《竹书纪年》则反映了法家式“人性本恶”的主张,记述了“尧幽囚”“舜野死”的事迹,总之在这种制度下,权力的占有也是人走茶凉。

  对于这两类描述,笔者还是倾向于一半一半地相信。本身,军事民主制(其本质当为“军事共和制”)就是需要选出最勇武最能干的人执掌政权,大抵是要像《圣经·士师记》时代所载的参孙一样。舜长于举荐人才,禹有治水之功,继承大位自然而然。但是退下位的国君,恐怕也有一些旧威望,所以难免禅让上位的新君也会动一些狠手段。

  此外,《山海经》也将“帝丹朱”“帝舜”相提并论。看来,即使是“公天下”的时代,也是有“家天下”的苗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