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良医”还是“庸医”?袁崇焕于明朝是个怎么样的存在?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袁崇焕明朝是个怎么样的存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当一个国家走到尽头时,就如同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身体的各种病症都会表现出来,就比如大明王朝,当这个庞大的帝国即将崩塌时,不仅天灾不断,而且内有李自成张献忠两支起义军,外有后金虎视眈眈,整个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当然,如果能有“良医”,这个老人的生命还能够延续一段时间,若是碰到“庸医”,恐怕反而会加速死亡,那么袁崇焕之于大明王朝,乃是“良医”还是“庸医”呢?

image.png

  从古至今,这个问题争议不断,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先来看看袁崇焕的背景

  袁崇焕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考中进士时已经35岁了,虽说他是文官出身,但他志向却不在此,他向往沙场金戈铁马的生活。

  所以闲暇之际经常会翻阅一些兵书,碰到退伍的老兵就会与其谈论边塞的战况,这就是袁崇焕所有的军事背景。

  严格来说,这根本称不上什么军事背景,他本质上还是一名书生,只是看了几本兵书,咨询了几个老兵,甚至都没有亲身去前线考察就觉得自己能够行军打仗了,但他实在“胆大包天”,敢在皇帝面前夸夸其谈

  据《明史》记载:天二年,袁崇焕前往京城觐见明熹宗朱由校,适逢广宁沦陷,袁崇焕当即上言“只要兵马钱粮足够,我一人即可镇守山海关”。

  一个敢说,一个敢信,看袁崇焕如此自信,朱由校破格提拔他为兵备佥事,让他督军关外。

  最辉煌的两大战役

  看完袁崇焕的军事背景,我们再来看看他一生最出彩的两次战役:宁远大捷、宁锦大捷。

image.png

  宁远之战爆发于天启六年,当时袁崇焕的恩师受魏忠贤诬陷,被罢职免官,努尔哈赤以为有机可趁,便亲率大军进攻宁远,经略高第已将锦州军民撤入关内并拥重兵于山海关,不去救援宁远。

  如此情况之下,袁崇焕死守宁远,并用西洋巨炮打伤努尔哈赤,后金因而撤军,此为宁远大捷。

  天启六年,袁崇焕升任辽东巡抚,同年八月,努尔哈赤病死,皇太极继位,袁崇焕主张与皇太极议和,而此时皇太极关注的重点在朝鲜和毛文龙身上,所以便同意议和。

  天启七年,皇太极打下朝鲜后立即撕毁协议,围攻锦州,此时的袁崇焕还镇守在宁远,并未第一时间增援锦州,直到皇太极分兵宁远,他才“重视起来”。

  历经一月,皇太极始终未能攻下宁远和锦州,反而损兵折将,无奈之下只能撤军,此乃“宁锦大捷”。

  惨遭凌迟

  据《明实录》记载,崇祯二年十一月,后金主皇太极举兵数十万分别进入龙井关、大安口,不久遵化、三屯营相继沦陷,后金大军直逼京师,袁崇焕亲率大军回援,以火炮轰击金营,后金大军死伤惨重,皇太极下令撤军,京师得以保全。

  战后,袁崇焕被崇祯帝下令处死,罪名有两条:勾结后金,擅杀毛文龙。

image.png

  其实崇祯也是被气坏了,当初起用袁崇焕时他夸下海口要“五年平辽”,崇祯为此举全国之力大力支持,到头来不仅没能平辽,还被后金大军打到了京城,正所谓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那毛文龙又是何人呢?

  毛文龙也是明末将领,天启六年被加封为平辽总兵,手握尚方宝剑,镇守皮岛,因为“天高皇帝远”且手握重兵,慢慢在皮岛建立了自己的“小朝廷”,他与时任蓟辽督师的袁崇焕不合,于崇祯二年被袁崇焕设计杀害。

  毛文龙虽不听袁崇焕号令,但其水师是明朝主要的海上防线,曾多次打退后金大军,因而被皇太极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为了拔掉“这根刺”,皇太极不惜与袁崇焕议和。

  所以,袁崇焕杀毛文龙实在有失妥当。

  小结:

  纵观袁崇焕一生,身为读书人却担起征战沙场,保家卫国的职责,其爱国之心值得我们敬佩,但其并非行伍出身,军事能力确实有所欠缺,虽然取得了“宁远、宁锦”两次大捷。

  但都是被动防御,于战略战术而言无太多值得夸耀之处,且能够击退后金大军主要得益于城坚炮利,而这主要是孙承宗的功劳。

image.png

  至于崇祯处死袁崇焕的两大罪状,私通后金乃是站不住脚的,至于擅杀毛文龙确实很不应该,而且袁崇焕此人最好夸夸其谈,时常口出狂言,在任时多与下属不和,这一切都说明袁崇焕不是将才,但他爱国之心是值得肯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