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战国局势的重大事件!“五国伐齐”的局面是怎么造成的?
2020-02-10 20:52:39 孟母 季友 鲁庄公 许行 孟子

  “五国伐齐”的局面是怎么造成的?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战国中期,发生了一件对当时天下形势影响深远的事情,那就是五国伐齐。简单来说,就是当时国力日渐强盛的齐国,在国君齐愍王的推动下一举兼并了当时人畜无害的宋国,这招致列国公愤和畏惧,进而导致秦、赵、魏、韩、燕五国联合伐齐,致使齐国险遭灭国。

image.png

  五国联军由燕将乐毅统领,将齐国攻杀得仅剩莒和即墨两座城池,最终田单以火牛冲阵,从即墨一举杀出,并辅之以离间之计迫使乐毅离开燕国,恢复了齐国。然而从此以后,曾经强盛的齐国便一蹶不振,再难与列国争锋了。至于齐愍王,也在逃跑的过程中死于楚人手中。不过,这其中最让人意外的是,素来以虎狼之国著称的齐国,却很早就承诺自己不要齐国一寸土地,并于战局稳定后不久就班师回国了,这与秦人一贯的风格大相径庭。毕竟在烽火连天的战国时代,出兵打仗这种需要付出钱财和伤亡的行为,不求回报是难以想象的。

image.png

  若想要弄明白秦国行为背后的蹊跷,我们就必须从当时的全局背景进行探讨。在经历了数百年的激烈竞争之后,当时华夏的诸侯国基本分化成了三个梯队,即以秦、齐为代表的第一梯队、包括韩、赵、魏、楚等国家的第二梯队以及诸如燕、宋、鲁之类存在感极低的第三梯队。这当中,秦国和齐国是战国中期左右天下局势的核心,其中秦国不论是军事水平、经济实力等均位列战国群雄之首,综合实力独占鳌头,然而其财力却远不如齐国。

  齐国坐落于山东丘陵地区,农业资源得天独厚,此外它还背靠渤海与黄海,拥有十分充裕的渔业和海盐资源。在当时的社会,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几乎可与当今社会的石油资源相提并论了。另外齐国的地理位置连接南北,交通枢纽作用明显,商业贸易十分发达,其首都临淄更是当时名列前茅的大城市。所以,齐国的强盛主要体现在经济、财富层面。据《战国策·齐策》记载,“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就是说,临淄当时有七万户富裕居民(大约几十万殷实人口),这些人竟能发展自己的娱乐爱好,齐国富裕可见一斑。

image.png

  另据《韩非子》记载,齐宣王曾喜好听吹竽演奏,并酷爱集体吹奏,所以有人混入其中,滥竽充数。这恰恰反映出当时齐国人的娱乐爱好有多么的广泛,以至于齐国吹竽者人才济济,即便有人混入也不会认真勘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齐国的刀币甚至一度通行于周边,换言之对于其他国家的百姓而言,齐国铸造的货币信用度更高,从金融、经济学角度观察,其中影响不言而喻

  问题在于,在经济层面几乎碾压其余所有诸侯国的齐国,在其他方面都有所欠缺。比如军事方面“齐人长于技击、疏于阵站”,也就是说斗殴勇猛、打仗疲弱;行政方面,或许是齐国太过富裕,统治阶层缺乏改革的动力,当其他国家正在如火如荼推行变法运动之时,齐国只在齐威王时期进行过一段时间的弊政改革,以打击官员贪腐,并提拔了一些平民官员,但并未触及到管理制度和社会结构的根本。甚至齐愍王时期的丞相,即孟尝君田文的封地,几乎就是国中之国,完全不受齐廷约束。

image.png

  在赵国胡服骑射改革,对赵军的军事实力未见成效的时候,秦、齐两个超级大国相互制约,给予了夹在中间的中小国家足够的外交缝隙和生存空间,这在秦国看来并非一件好事。毕竟作为综合国力最为强盛的秦国而言,东出函谷、吞灭六国才是自己的基本国策,然而有齐国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在东面制衡,并持续为羸弱的三晋和楚国给予补血,秦人的愿景将变得可望而不可即。当然,齐国对如此局面同样不满意,毕竟几乎坐拥天下财富的齐王也想成为天下之主。

  齐愍王时期,除了宋国的经济尚能与齐国略较一二,其余诸侯国皆遭碾压。从实力上来看,齐国也的确是除了秦国之外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国家(地缘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抛开不谈的话)。不过此时齐愍王最应该做的并不是发动军事实力对外扩张,而是利用手头充裕的资金,一方面扩大经济领域的优势,另一方面尽快将齐国的短板领域补全。除此之外,齐国还应该借助山东列国对秦国虎狼之名的畏惧,不断策动组织合纵伐秦,以达到不断孤立和削弱秦国的目标。只要齐国能够将天下战乱动荡之处集中于华夏西陲、秦国边境之处,就能够进一步提升齐国的经济优势。毕竟,在自身周边稳定的大背景下,天下人才、财富将会在“虹吸效应”的作用下聚集于齐。

image.png

  这种在短期内难以见到收益的举措,从长远来看却能为齐国创造一个足够广阔的发展空间,并等待时机成熟之后,齐国将有可能大出于天下。可惜的是,齐愍王并不这么认为,他是一位期待投资尽快赢得回报的人,所以就将商业贸易同样富裕的宋国视作自己的盘中餐,在军事实力存在严重短板的情况下贸然攻宋,并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宋国位于今天河南省东部的商丘一带,交通枢纽地位较之齐国更为突出,国力却十分羸弱。作为商朝后裔的宋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被中原诸侯嘲笑的对象,所以在齐愍王的眼里是一个手到擒来的软柿子。但是,正是因为宋国的地缘位置和富裕程度,使得它不可避免地被许多国家所惦记,齐愍王的行为不仅撕裂了这些二三流国家原本在东西制衡局面下的安全感,更抢走了众人的眼红之物。

image.png

  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当齐国占据了富裕的宋国土地,却因攻宋而导致元气大伤,军事实力不足以保护到手利益的时候,那些因齐愍王行径而产生畏惧之心的诸侯国与秦国联合伐齐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所以在一夜之间,齐国就成为了天下诸侯的公敌。既然东西两强制衡的局面是秦国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那么彻底打破这个僵局,其最大的获益者自然就是秦国自己。秦国之所以率先表明不要齐国的一寸土地,一方面在于秦齐并不接壤,一块飞地不利于管理防卫;另一方面在于,已经获得战略宏利的秦国必须尽快推动伐齐事宜,以防止齐国恢复灭宋时损耗的国力,并整合好宋国力量,更为了趁其他国家尚未反应过来东西制衡僵局一旦被打破的后果时,造成既成事实。最终,齐国衰落,秦国继续强大,即便此后赵国凭借胡服骑射,其军事实力能够与秦军匹敌,也难当“奋六世之余烈”的秦国铁骑。

image.png

  综上所述,战国中期之所以会出现“五国伐齐”的戏码,是因为在秦齐东西制衡的大背景之下,齐愍王不懂得利用手中的经济优势去填补军事等其他领域的短板,而是只顾眼前利益的贸然攻宋,以至于齐国陷于天下公敌、自己身败名裂的局面。与其相比,秦国的表现堪称卓著,秦昭襄王很清楚五国伐齐意味着什么,所以很早就舍弃了占据齐国的“小利”,以谋求称霸天下的“大利”,两相比较之下,给予后人很大的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