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为什么不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菜不过三口”是怎么回事?
2020-02-11 23:01:18 李臣典 南怀仁 钱沣 黎简

  清朝皇帝为什么不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俗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作为皇帝想要做什么没人可以阻挡,尤其是清代,皇权高度集中,几乎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可偏偏有一件事让清代诸帝较为头疼,那就是想吃什么不能明说,要靠身边的太监去猜。

image.png

  皇帝用膳有固定的时间,但无固定的地点,一般多选在皇帝的寝宫或活动的地方进膳。雍正以后都以养心殿为寝宫,在里面批阅奏章、处理政事,然后在养心殿东暖阁进膳。皇帝的身边都有几个专门负责背桌子的侍从,只要“传膳”令下,背桌子的侍从立即将三张桌子一字排开,传膳太监手捧膳盒,从御膳房中将准备好的饭菜逐一摆在膳桌上。

  通常情况下,皇帝很难按照正点吃饭,政务繁忙时会晚点吃,但不会超过下午两点;不忙时会早点吃也不会超过中午十一点。两顿正餐之外,皇帝也会随时传膳,没有固定时间。这种情况下,御厨们为皇帝准备的爆炒菜比较多,因为这类菜肴制作时间短,能做到随传随上。

image.png

  另外较多用的方法还有烧、蒸、炖,这些菜往往能一直放在火上加热,而且越热越入味,皇帝只要一传,马上就能从锅中取出送过去。

  不过皇帝如果饿了,需要传膳,并不会下令说“今天我想吃什么”一类的旨意,这样做有违皇帝的威严,而是要由身边的贴身总管代为转达。这样伺候皇帝的太监就需要非常善于察言观色,知道主子心里有什么想法,不用主子明说就能办好。

  清代有祖制家法很严,定下了“菜不过三口”,皇帝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是绝不能让外人知道的。这是因为一来怕有人从中做文章,比如下毒;二来是怕传扬出去,有些大臣会投其所好,贿赂邀宠,用口腹之欲腐蚀皇帝。

image.png

  清宫中《膳食档》是专门记录皇帝进膳情况的内廷资料,事无巨细,一点不漏均记录在案,但是皇帝爱吃什么菜则是万万不能记录的。侍膳的太监及宫内人员更不许随便议论,这可是宫内的一大忌讳,随意谈论或是泄露皇帝用膳之人,轻者杖责,重者砍头。

  话虽如此,但清朝的主子们,每个人的喜好都不一样。作为皇帝身边的人,对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要格外留意。皇帝用膳时不说话,他喜欢哪道菜,全凭侍膳太监的眼力。皇帝的眼睛瞧到哪个菜,太监就要赶紧把哪道菜挪到皇帝的面前。但侍膳太监不许献殷勤,比如说“这道菜时兴”、“这道菜味道好”等等。

image.png

  说起眼力最好的太监,有清一代非李莲英莫属了。这可以从慈禧太后赏赐京剧名家杨小楼一事上看出端倪。有一回慈禧看戏,杨小楼演得分外精彩,慈禧要赏赐杨小楼,杨小楼大着胆子叩头说:“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赐个字给奴才。”

  慈禧听了非常高兴,立刻让太监捧来笔墨纸砚,大笔一挥写下了一个“福”字。谁知忙中出错,这个“福”字的“示”字旁,写成了“衣”字旁。杨小楼一看,这字写错了,若拿回去必遭人议论,岂非是欺君之罪?不拿吧则是抗旨之罪。

image.png

  杨小楼这边是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急得直冒冷汗。慈禧也觉得不好意思,既不想让杨小楼拿去错字,又不好意思再要过来。这时侍立在旁边的李莲英出来救场了,他说:“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啊!”

  杨小楼一听,脑筋转过弯来,连忙叩首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福,奴才怎敢领受呢!”慈禧太后正为下不来台发愁,听这么一说,急忙顺水推舟,笑着说:“好吧,隔天再赐你吧。”就这样,李莲英为二人解脱了窘境。

image.png

  慈禧太后用膳,每次都是一百多样菜,她随意挑选,今天爱吃这个,明天也许爱吃那个,根本不能让他人猜透自己的心思,这叫天意难测。而李莲英说话办事处处对慈禧的脾气,侍奉几十年,一直深得信任和宠爱。如果说李莲英会逢迎这倒不假,但他最大的本事就是能揣摩主子的脾气和爱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