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空印案到底是什么样的 朱元璋真的冤杀数万的官员吗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空印案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对于中国人来说,印章似乎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

  即便在我们今天的生活当中,印章依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很多单位之间的来往公文,都需要加盖印章之后,才具有足够的法律效力。

image.png

  一枚小小的印章,虽然很不起眼,但它代表的,却是一定意义上的公信力。

  而在中国古代,印章的作用就更大了!比如在很多时候,官印是很多官员证明自己身份的最重要标志。只有加盖了官印的文书,才是正式的文书。

  甚至于,就连古代的皇帝陛下,对印章同样有很大的需求。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印章,大概就要属那枚传国玉玺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传国玉玺这玩意儿,就代表了皇帝的正统性。可惜后来,这枚传国玉玺不幸遗失。后来很多帝王,为了寻找这枚传国玉玺,更是投入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可惜依旧没有任何作用。

image.png

  连皇帝都对印章如此看中,印章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了。

  也正是因为印章的重要性,在明朝初年,甚至还发生过一场因为印章问题,而引发的官场大地震。在这场变故中被处死的明朝官员,更是有上万人!

  这就是明朝初年,著名的洪武四大案之一的空印案了。

  1.一枚印章引发的屠杀

  对于空印案发生的时间,史学界一直没有公论。有的说是在洪武七年,有的说是在洪武八年,还有的则说是在洪武十五年。

  但不管怎么说,这场由印章引发的大案,在明朝初年,确实产生了极大的政治影响。

image.png

  可笑的是,事情的起因,其实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众所周知,明朝刚开始建国的时候,朱元璋是将国都定在了南京。直到靖难之役后,朱棣才将都城迁到了北方。但在朱元璋时期,南京才是明朝真正的政治中心。

  因此,全国各地的重要公文,最后都要汇集到南京。

  但由此也产生了一个问题。

  要知道,明朝作为一个大一统国家,国家面积极其广阔。如果是江浙一带,到南京的距离还算比较近。但若是偏远一点,如云贵、两广、陕杆等地,那就远了。明朝的时候,可没有什么火车飞机之类的东西,最快的就是马匹。即便是最快的八百里加急,也需要好几天时间,才能把公文送到。如果走普通途径的话,就算走上一两个月,也实属正常。

image.png

  如此慢的速度,用来处理一些不是很紧急的事情,倒也勉强能够接受。但如果处理一些容易出错的公文,那就麻烦了。

  当时的明朝政府,就遇到了这个问题。

  按照当时明朝的制度,每年地方上的各布政司、府、县,都要向户部呈送钱粮及财政收支、税款账目。户部与各布政司、府、县的数字须完全相符,分毫不差,才可以结项。

  这种分毫不差的精神,当然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在当时,却带来了一个问题。

image.png

  要知道,大笔的钱粮税款之类的数字,想出一定的问题,简直是太容易不过了!今天很多大型的企业,为什么要请那么多的财会人员?不就是因为这个工作特别麻烦,而且特别容易出错?

  当年明朝的时候,又没有电脑,稍微算错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在这种制度下,就完全行不通了。因为必须得完全对上数,户部才敢给结项。

  如果算错了,怎么办呢?

  那没办法,打回去重做吧!

  如果是近一些的地方,当然是可以的。可是像云贵两广这样的地方,一来一回要好几个月的时间,那怎么办呢?把地方官员的印章给带在身上?那地方官还做不做公务了?

image.png

  所以,当时的官员,就想出了一个投机取巧的办法。

  虽然我不能把官印给带来,但是我可以多带几份已经盖过印的纸啊!反正那章已经盖过了,回头如果和户部的数对不上,拿一张盖过印的新纸,重写一边,那不就结了嘛?

  正常的情况,应该是先写内容,确认内容无误之后,再加盖印章,确认公文正式生效。这种法子,肯定是不合法的,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万一要是全都按正常途径走的话,一份公文,拖上个一两年都是有可能的。用这种权宜之计,反倒能让大家都更容易一些。

  但是,当老朱发现这件事后,事情却瞬间闹大了。

image.png

  朱元璋认为,这是下层官员在欺瞒自己。正常情况,应该是先写内容再盖章,当然稳妥许多。可要是先盖章再写内容的话,那不是想写啥就写啥了!你想怎么贪污,就怎么贪污?

  于是,老朱直接下令,严厉彻查此事。

  然后,著名的空印案,就发生了。

  要知道,当时用这种法子的各级官员,可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各地都是如此。要放在一般朝代的话,皇帝或许会想着法不责众,对官员们训斥一下也就算了。可朱元璋不一样啊,朱元璋直接下令,全部重处。所有用过这种法子的官吏,要么流放,要么直接杀掉!

image.png

  有相关史学家计算,按照明朝当时的官员数量来说,仅空印案这一个案子,朱元璋大概就杀掉了明朝百分之六左右的官员。

  一百个官员里面,至少杀六个!

  朱元璋的屠夫之名,算是彻底坐实了。

  2.印章为啥如此重要?

  就因为先盖章再写内容,老朱就杀掉了上万人,而且还都是官员?如果只从这个案子本身来看,你会不会觉得朱元璋疯了?

  但实际上,如果考虑到古代的时候,印章所代表的重要性的话。我们就会明白,朱元璋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在古代,印章实在是太重要了!

image.png

  要知道,古代的时候,通信极不发达。那会儿又不能说,官员上任之前,中央先给地方政府发个照片,让地方政府确认一下是不是本人。

  唯一的凭证,只有两个东西。一个是官凭,一个是官印。

  官凭比较好理解,就是委任状和身份证明。新官上任,带着这东西,去地方政府签个到,就能证明自己的身份。而官印,除了可以证明自身身份以外,更是官员权力的象征!

  其实就算到了今天,这个道理一样通用。比如说,很多企业都坚持的印章管理,要求印章在谁手里,谁就要对这枚印章负责。你盖出去一个印,就要对自己盖的印章负责!

image.png

  所以,在很多古代的演义故事里面,我们经常会看到两个很有意思的情节:比如说,有人偷了上任官员的官凭和印章,然后自己去上任了。不但真的做了官,而且还能做得很好。再比如说,因为当官的把官印丢了,导致官员最后被皇帝杀头了。

  这两种情况,看起来好像是故事,但在我们古代的历史上,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所以,老朱这种手段,固然酷烈一些,但也是情有可原的。如果真的放任这些官员,先盖印再做内容,贪污腐化之风,很快就会盛行起来,国家都有可能因此灭亡。

  3.空印案的背后深意

  当然,聊到这儿,有的朋友可能会问:除了杀人以外,难道就不能用别的办法了吗?如果有别的办法的话,朱元璋为什么又非得要打开杀戒呢?

image.png

  办法嘛,当然是有的。朱元璋大开杀戒的原因嘛,也同样不缺。

  实际上,先盖章再填补内容的这种处理公文的形式,并不是在明朝初年出现的,而是从元朝流传下来的。

  相比明朝,元朝的统治面积更大,官员来往一次更加困难。所以这种办法,就算皇帝知道,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已经直接默许了。至于说防止官员以此法贪污,办法也不是没有,只要填的内容,和中央能对的上就行呗!

image.png

  老朱之所以会如此大肆杀人,其实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的。

  这个原因,就是清理前朝官员!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空印案发生的时代背景。虽然史学家对空印案发生的时间有所争议,但我们不妨以最终早的一个,洪武七年来分析。

  洪武七年的时候,当时的明朝是什么样子呢?

  当时的明朝,经过两次大规模北伐之后,基本上已经收复了中原全境。强大的北元王朝,被彻底赶回了北方草原。从大体层面上来说,明朝从开国之前战乱不休的局面,开始逐渐走向和平。

image.png

  外敌既然已经平定,那接下来,朱元璋当然要清理内政了。

  众所周知,朱元璋出身平民,是典型的草根皇帝。但这个出身,也给他带来的许多问题。比如说,在明朝开国年间的功勋集团当中,我们很容易能发现一大堆的厉害武将。但是厉害的文官,则相对较少。

  没办法!因为当年朱元璋反抗北元的时候,在那些通过科举考试的文人眼里,他才是所谓的反贼。所以在朱元璋造反期间,这些文人也不大可能来投奔他。就连著名的刘伯温,当年都曾经是元朝的进士,甚至还在元朝治下做过官。

image.png

  所以,在明朝开国初年的时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

  很多地方,明朝军队打过去,正式收为明朝的地盘。但负责在这里统治的文官,还是之前元朝的官员!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朱元璋打得太快,还没来得及培养出一大批可靠的中层文官,就已经统一了全国。在这种情况下,用前朝官员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活总是要有人干的。

  但到了洪武七年之后,局面就不一样了。

image.png

  明朝第一次开科取士,是在洪武三年。到了洪武七年的时候,朱元璋已经通过科举,培养出来足够的替补官员。

  既然这样,那还留着你们这些前朝官员做什么?难道留着你们,在任上对国家心存不满,对元朝心存怀念?等元朝再打过来的时候,里应外合?

  之前不敢对这些中层官员动手,一方面是因为北方的敌人还很强大,国内不宜太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朱元璋没有足够的中层后补官员。等到洪武七年之后,这两个问题都被解决了,朱元璋自然也就开始挥动自己的屠刀了。

  以朱元璋的能力,手底下有那么强大的锦衣卫,会在明朝开国七年之后,才知道空印这件事?当然不可能!只不过在此之前,朱元璋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在这之后,朱元璋则是单纯需要一个理由,举起自己的屠刀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