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国玉玺

"

  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和氏璧

揭秘秦始皇嬴政的传国玉玺 最后流落何方?

  历史上的玉玺是秦朝以后历代帝王相传的印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下令镌造一枚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据史书记载,此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方圆四寸,螭虎纽,一说龙鱼凤鸟纽。玉玺正面刻有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从此,历代帝王无不把传国玉玺当作权力的重要象征,当作一统天下的象征。

  传国玉玺不仅成为野心家觊觎和割据君王争夺的目标,也是中央王朝后宫的珍宝,国之重器。得到玉玺的人将玉玺解释成自己“受命于天”的表现;而一旦失去玉玺则被视作王朝“气数已尽”的表现。如果有哪个皇帝登基的时候没有传国玉玺捧在手里,就被讥为“白版皇帝”。意思是说你这个皇帝是自己封的,根本没有办法证明。他们发出去的没有玉玺印章的诏书自然也不那么令人信服了。

秦始皇传国玉玺

网络配图

  传国玉玺据说是用着名的“和氏璧”制作的。这“和氏璧”可是古今罕有的绝世宝玉。后秦始皇得这宝玉,便用它造至高无上的玉玺,本来希望这个皇权的象征能够世世代代在嬴姓子孙手中传下去,永保江山。不料愿望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秦朝迅速灭亡,和氏璧造就的传国玉玺也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历79程,并最终湮没无闻,成为一大历史谜团。

  西汉末,王莽篡权。他要改朝登基,需要玉玺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当时玉玺由他的姑姑,汉孝元太后王政君掌管着。王政君对刘家的感情比对王家要深,就是不交出玉玺。最后王莽命弟弟、安阳侯王舜逼老太后交出玉玺。王舜撂下了狠话,说这玉玺是不交也得交了。王政君早先对王莽等人印象很好,现在感觉被虚伪的侄子给骗了,哭骂着将玉玺掷到地上。王舜慌忙将玉玺捡起来,可惜玉玺还是被摔掉了一角,不完整了。后来,虽然王莽等人用黄金将缺角给补上了,但是玉玺还是留下了瑕痕。

...查看更多

王莽篡汉:太皇太后怒摔传国玉玺

  王政君闻汉哀帝死讯后,迅速移驾未央宫,部署王氏子弟控制中枢。汉哀帝临终前,将玉玺交给他的男宠大司马董贤,王政君听取王闳建议,派王闳威胁董贤交出玉玺,再交给王政君。

  王政君召见董贤,问他国丧该如何调度,董贤不能对,脱下帽子谢罪,王政君说:“新都侯王莽曾以大司马身份参与过成帝葬礼,知道该怎么办,我让王莽来帮帮你吧!”于是,立即召王莽入宫,从董贤手中夺取兵权。随后,董贤自杀,王政君所深恶痛绝的赵飞燕和哀帝傅皇后也被逼死,已故傅昭仪和丁姬的陵墓也被扒开,哀帝所拔擢的傅、丁两家迅速被王氏铲除。王政君依然被尊为太皇太后,并以中山王刘衎为帝,是为汉平帝。

 王莽1.jpg

网络配图 

   王莽相当懂得讨好王政君,先是上言、尊王政君姊妹王君侠为广恩君、王君力为广惠君、王君弟为广施君,并且都领汤沐邑,姊妹们日夜赞誉王莽的美德。王莽又知道,王政君虽是妇人,却也讨厌待在深宫中,便举办许多可以让王政君外出的活动。就连王政君的侍女之子生病,王莽也前去亲自侍候。

  元始五年(公元6年),汉平帝死后,孺子婴继位,众人请求王莽效法周公辅佐周成王故事。王政君认为不可,但无力阻止。王莽遂辅佐孺子婴,自称是摄皇帝,厌恶他的人很多。 ...查看更多

和氏璧为什么是无价之宝?解读关于传国玉玺的传说

  和氏璧是无价之宝的原因有以下 :

  1,文化价值:东周时楚国人最先发现,先后历经了楚厉王,楚武王楚文王等,最终人称和氏璧。 所以廉颇蔺相如列传里边记载在赵国得到楚国和氏璧后,秦王愿意拿十五城去换,最后留下了完璧归赵的故事,这里和氏璧 的历史文化价值已经超过了和氏璧本身了,已经成为了一个象征。 

blob.png

  2,历史价值:相传和氏璧被秦始皇制作成了传国御玺,而随着朝代的更迭,该御玺又相传在唐后失传。其中经历的朝代有春秋战国,秦,汉,三国隋朝,唐及五代,唐末失踪于历史。

  实物的话目前考古上没有发现,没有相关的文物作为参考,但从它在史书上记载的频率就看的出和氏璧的价值的确价值连城。大家耳熟能详的是《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这里看出价值连了十五座城了,的确不一般。

...查看更多

揭秘和氏璧的来历,传国玉玺去哪了?宋、元、明、清都相传传国玉玺重现

  说到和氏璧,相信大部分朋友都会想起完璧归赵的故事吧,以及廉颇负荆请罪蔺相如的刎颈之交的典故。相传战国时秦国打算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才由此演变出完璧归赵的传世佳话,但关于和氏璧这块传世宝玉的来历,相信很多朋友还不甚了解。

blob.png

  关于和氏璧的来历,在《韩非子》和《新序》中都有记载,相传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人,他是一个琢玉的巧匠。有一次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经过雕琢后卞和就捧着璞玉去见了楚厉王,希望得到奖赏,但楚厉王的玉工说这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背上欺君之罪被砍掉左脚。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卞和再次捧着这块璞玉去见楚武王,然而楚武王的玉工查看后又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又因此背上欺君之罪被砍掉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接着流血,血泪浸湿宝玉,因此和氏璧其实是一块血玉。楚文王知道此事后,派人询查,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并命名为和氏璧,这便是和氏璧的由来。

  到了战国时期,和氏璧阴差阳错到了赵惠文王手中,秦昭襄王想得到这块玉,就派使者到到赵国说秦愿用15座城池换和氏璧,赵王明知道秦王想占便宜,但又不想得罪秦国,就让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了秦国。秦王看到和氏璧甚是喜欢,但只字不提15座城池的事,蔺相如借口说和氏璧上有瑕疵,拿过和氏璧当面指责秦王出尔反尔,秦王想命武士去抢和氏璧,蔺相如靠近柱子说敢靠近就摔碎它。并要求秦王斋戒3日并将原本交换的15座城池划归赵国,蔺相如在此期间趁机托人将和氏璧带回赵国,这便是完璧归赵的典故。

blob.png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命工匠将和氏璧雕琢成皇帝印章,这便是后来的传国玉玺,秦末年子婴持和氏璧向刘邦请降,玉玺归汉。东汉末年董卓乱汉,玉玺先后落入孙坚袁术等人手里,后来又归魏。南北朝时又辗转后赵、宋、齐、梁、陈等,之后隋统一全国传国玺遂入隋宫。隋亡,萧后携皇孙政道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后来李靖率军讨伐突厥,萧后突然与皇孙政道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唐灭后朱温得到玉玺,后朱温后梁被灭,传国玉玺又落到后唐李存勖手中。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前,他和后妃在宫里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时投入火中,从此传国玉玺便不知所终。之后宋、元、明、清都相传传国玉玺重现,但均不能证明其真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中国历史上的传国玉玺现在下落何处?找到的话,能值多少钱?

  传国玉玺据说是用著名的“和氏璧”制作的。这“和氏璧”可是古今罕有的绝世宝玉。

  历史上的玉玺是秦朝以后历代帝王相传的印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下令镌造一枚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据史书记载,此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方圆四寸,螭虎纽,一说龙鱼凤鸟纽。玉玺正面刻有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

image.png

  从此,历代帝王无不把传国玉玺当作权力的重要象征,当作一统天下的象征。得到玉玺的人将玉玺解释成自己“受命于天”的表现;而一旦失去玉玺则悲视作王朝“气数已尽”的表现。如果有哪个皇帝登基的时候没有传国玉玺捧在手里,就被讥为“白版皇帝”。意思是说你这个皇帝是自己封的,根本没有办法证明。他们发出去的没有玉玺印章的诏书自然也不那么令人信服了。

  颠沛流离的传国玉玺

  公元前206年的10月,刘邦率农民起义军打到了咸阳霸上,秦王子婴投向,将传国玉玺献给了刘邦。刘邦细心呵护着玉玺,并在西汉王朝建立后将它作为了心王朝的传国玉玺。刘邦也希望玉玺能够在刘家世世传受,将它称作“汉传国玺”或“汉传国宝”。传国玉玺珍藏在长乐宫。西汉末,王莽篡权。玉玺被摔掉了一角,不完整了。王莽等人用黄金将缺角给补上。玉玺还是留下了瑕痕。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也打过玉玺的主意。纵观明清两代,不是出现“发现传国玉玺”的传闻。但拿出来的玉玺都市附会仿造的赝品。这一时期的人们对传国玉玺的态度大为改变,不像之前朝代那样看重了。

image.png

  1924年11月,冯玉祥等人驱逐末代皇帝博仪出紫禁城时,警察总监张壁和鹿钟磷等人曾在宫中追索镶金的传国玉玺,的确没有找到。至此,人们真想相信,真正的传国玉玺早已经被慢慢的历史黄沙所湮没了。

  也有人说,传国玉玺传到了民国,现在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不知真实情况如何?总觉得,它虽然没有说像什么中华龙脉的象征,得到了就是天子,讲的那么邪呼,但至少它是一种象征,牵动中华亿万人的一个象征,最近又有传闻说,传国玉玺当年被北元带到了外蒙古,可能流入远东地区,可惜了,要是已经流亡国外,那就是糟蹋了。

image.png

  传国玉玺的找到的话能值多少钱?

  至于传国玉玺有多大价值?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见证了华夏两千年封建历史的传国玉玺,是无价之宝,如果非要给它估值的话,6万亿元吧,在古代它至少是秦国十分之一的经济总和,拿到现代,换算成中国2015年六十多万亿的GDP,应该比较靠谱一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历代欲谋帝王之位者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两千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令人叹息。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