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中赵国溃不成军,后来又是怎么打败燕国的?
2020-02-24 17:23:34 樊长使 莒姬 魏美人 郑袖 芈戎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赵国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赵国至少被干死40多万人;公元前259年秦赵邯郸之战,赵国国都邯郸都被秦军围了。而且,长平之战打了三年,邯郸之战也打了将近三年,所以自公元前262年冯亭降赵、赵国接收上党起算,赵国打了将近六年的硬仗。

  所以,实力肯定是被大大削弱了。

  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前,赵国是关东第一军事强国;而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后,在赵国真不敢说自己是第一了。

  公元前255年,最不靠谱的燕国迎来了他们最不靠谱的王:燕王喜。这个人好大喜功,却啥功业也建不成。

  公元前251年,燕王喜派丞相栗腹出使赵国,为赵王祝寿。

  当时形势是三晋和楚国抱在一起收拾秦国。之前,秦燕是盟国。但秦国退守函谷关、三晋日益做大,于是燕国就只能示好赵国。所以,特意派丞相过来给赵王祝寿,而且还献上百金重礼。燕国,这是奔着求和去的,甚至有点儿拍马屁的成分。

image.png

  燕王喜元年,栗腹以百金为赵王寿。

  但是,栗腹却是以祝寿为名来窥探赵国军情的。栗腹这个人不简单,在燕王喜的父亲燕孝成王时期,就擅长玩谍报手段。

  武成王十年,质于胡者归。栗腹详问之,乃进言请伐胡。

  从俘虏口中获悉胡地详情,然后就建言出兵胡地。据说此次出兵,燕国开疆千里,并新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当年,栗腹就被拜为燕国丞相。

  所以,栗腹也是个人物。于是,他就想原样复制,在北疆开地千里,接着就要在中原开地千里。而手段,当然是实地探察、情报先行。

  还报曰:“赵王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

  此时,距长平之战结束,仅有9年;距邯郸之战结束,仅有6年。所以,栗腹所言非虚。赵国连成丁的人口都没几个,这时候燕国应该想怎么揍它就怎么揍它。自长平之战以来,燕国几乎就没干过什么大仗,也就是追到北边收拾了一下蛮夷。

  所以,燕王喜和丞相栗腹就断定:这仗可以打。

  一个君王、一个丞相,基本上就能把国政给定了。因为战国的朝堂的权力架构就是如此。但是,谋国之战,总得听听将军们的意见,因为打仗毕竟是武将的事。

  名将乐毅在伐齐失败后,跑到了赵国。但是,乐毅的儿子乐间还在燕国。因为乐毅当时就没叛国也没错误,齐国战败全是不靠谱的燕王和燕国朝堂给折腾的。所以,乐毅交出兵权,走了就走了,他的儿子乐间接着在燕国当官,受封昌国君。

image.png

  打仗是技术活,在当时没有军事学校的情况下,自然要有名将世家。就是老子带兵打仗,儿子就顺理成章地子继父职,比如赵奢赵括父子。于是,燕王喜,就得问一下乐间的意见。

  乐间坚决反对,反对的理由就一点:赵国这么多年就没干别的,年年打仗,国内百姓早给打成了武林高手,你燕国去揍他,就是去找死。

  赵四战之国,其民习兵,不可伐。

  燕王喜是燕国顶级不靠谱的君王。前脚刚给赵王祝寿、送上百金重礼,送完礼,后脚就派兵打人家,而且还一点儿都不觉得不好意思。乐间劝说没用,燕王喜铁了心,就是要打。而他反驳乐间的理由也是一句话:我五个人揍他一个还不行吗?我就是人多欺负人少。

  于是,燕赵鄗代之战爆发了。

  史载:卒起二军,车二千乘,栗腹将而攻鄗,卿秦攻代。

  有资料统计,燕国派了六十万大军。古代战车编制,一乘15人、一乘75人,后来人越来越多,因为战车太贵、步兵便宜。所以,燕国此次出兵,按一乘战车100人编制的话,应该在20万人上下。

  燕国是偏居一隅的小战国,跟秦楚这种万乘之国没法比,甚至跟三晋这样的中原国家也没法比。所以,此次出兵动员了20万以上的大军,燕国应该是下了血本。

  出兵路线,一路略鄗,即今河北高邑东;一路略代,即今天的河北蔚县,也就是要先切掉燕赵交界的赵国地区。

  那么,燕国派这么多军队,是要灭赵国吗?

  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连秦战国都没有这么好的胃口,燕国就更没戏了。燕王喜做人做事不靠谱,但绝对没有灭国的雄心。而且,灭赵国,三晋和齐国也不会答应。所以,燕国的目的就是要开疆拓土,能占多少土地就占多少土地。至于灭国,燕王喜没这个胆量,也没这个胃口。

  于是,庙堂心态也就直接影响了前线战心。既然燕国庙堂没有灭赵的雄心,燕国将士也就不会死缠烂打,战心和意志就不会太强。

  你燕国是这种心态,赵国可完全不是这种心态,赵国是奔着玩命来的。

  老将廉颇亲自挂帅,据说动员了二十五万大军,基本上算是用上了吃奶的劲,赵国是举国应战。

image.png

  而且,赵国北部边界,跟邯郸之间就没多远。所以,在赵国人看来:你燕国就不是来偷袭的,而是来灭国的,所以只能玩命。

  赵国在玩命方面是有传统的。

  跟第一强国秦战国在上党这个地方玩了三年的命,玩死四十多万人。好不容易议和了,赵国却不履约,死活不割地,然后接着玩命,首都邯郸都被秦国大军给包围了,赵国仍旧不退、不怂。

  所以,跟燕国,那就不用说了,只能玩命,在战心上,赵国绝对胜过燕国。

  而且,廉颇终于发挥了老将的威力,你分兵两路,那我只是一路对敌:令乐乘率军5万在代地坚守,就是跟你耗;廉颇一路倾20万主力决战栗腹的燕国鄗路方面军。

  栗腹出身稷下学宫,是个标准的学者型干部,搞情报、搞纵横、甚至搞朝政,还是可以的,但玩战争就真心没啥履历经验了。

  而廉颇却是百战老将。所以,两军相遇勇者胜,赵军势如破竹,一下就把燕国的鄗路方面军给干垮了。坚守代地的乐乘见赵军取得战场主动,也不犹豫,立即率军出击。而两路燕军也确实给面子,打败了就跑、头也不回,赵军追击五百里,直接包围了燕国国都。

  最后,燕国派将渠为使,并割城五座,才算解除国都之围,赵军退兵。

  燕国为什么会打败?

  首先就是一个不靠谱的燕王和一个不靠谱的朝堂。

  举国倾兵的决策太草率。丞相栗腹看了一眼赵国形势,然后燕王喜和栗腹就拍板了。打蛮夷可以这么打,因为蛮夷的政权很简单,了解山川地形和力量强弱就可以了。但是,赵国是中原政权,没这么简单。实力是削弱了、壮丁是减少了、国力是打残了,但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赵国的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都要碾压燕国。关键是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赵国在打仗方面就从来没怂过,国人皆尚战。这是情报所不能反映出来的。

  其次就是燕赵两国的战心是完全不同的。

  秦赵长平之战,赵军败得太惨。原因是秦国是往死里打的。而鄗代之战呢?你燕国就是准备乘人之危、捡个便宜,抢点儿土地。但是,赵国呢?久经大战考验,赵国早被打惊了,但有战事就是最危险的时候,必须举国全力应战,也就是往死里打。燕赵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谁胜谁负,也就立判了。

  第三就是燕国的领兵将军栗腹不仅不是名将而且也缺乏实战经验。

  经过战争的将军,和没经过战争的将军,是不一样的。廉颇早就是名将了,而栗腹只能是初出茅庐。靠着情报手段,在北疆开地千里,就以为能争霸中原了。他比赵括还不如。因为赵括还是名将世家、家学渊源。栗腹仅是齐国稷下学宫的一个士子,是战国之时的纵横之士,与苏秦张仪是一类人。搞外交、当说客,没问题;但是,搞战争、临战阵,就真不行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