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分封之后 为何爵位越高的诸侯后面不如爵位低的国家
2020-05-18 10:12:46 南宫适 管叔 伯禽 符皇后 姬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西周分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众所周知,周朝实行分封制,尤其是在周朝的早期,曾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分封,也正是这两次大分封,产生了很多为后人所熟知的诸侯国。

  但纵观周朝的历史,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周初大规模的分封结束以后,等到战国时期,那些最初分封时爵位最高的国家大多都已灭亡,反而是那些受封时爵位不高的国家强大了起来。

  如战国时期,在被称为战国七雄的七个大国中,楚国受封时的爵位不过是四等子爵,而战国时被楚国灭掉的鲁国却是二等侯爵。

  又如日后统一天下的秦国,直到西周末年平王东迁时才始封三等伯爵,而一开始就被封为公爵的焦国、祝国等诸侯却一直默默无闻,鲜为人知。

  那么,影响西周分封后爵位最高的国家,后来反而不如爵位低的国家强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在说明这个因素前,我们要先简单地谈一下西周的分封制。

image.png

  上图_ 周代迁都图

  何为分封制?

  对于分封制,相信大多数读者都是有所了解的。分封制是周朝的基本政治制度,简而言之是“授民授疆土”,即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及部分军队、典籍、器物等分封给诸侯,诸侯接受天子册封后,承担纳贡、朝觐、保卫天子等义务。

  周朝的大规模分封有两次:

  第一次是在武王伐纣,灭商建国后进行;第二次则是在周公东征归来后进行的。尽管后来西周诸王都还有所分封,但若论及分封规模和对王朝发展的影响,还是要首推初期由武王和周公进行的这两次分封。

  传统上认为,周朝诸侯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子、男二爵爵不同而位同)五爵。如《孟子》中就有:“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的记载。

  需要注意的是,“公”虽然是分封时所用的最高爵位,但同时也可以被用作对各国国君和周天子身边卿大夫的尊称。如齐国是侯爵诸侯国,齐国国君在史书和列国之间会盟等正式仪式上肯定要称齐侯,如《春秋》中就有:“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的记载,这里的齐侯其实指的是齐桓公,齐侯是其真正爵位,而公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image.png

  上图_ 春秋五霸

  了解了分封制后,我们便可以说影响西周分封后爵位最高的国家后来反而不如爵位低的国家强大的主要因素在于“地缘”。

  周武王和周公在分封时,本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和古老血亲政治的原则,往往把高爵位的诸侯和王室子弟封在那些已被开发,较为富庶的地区(即传统中原地区)。

  一方面可以使高爵位的诸侯处在天子同姓诸侯国的监督之下;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这些诸侯有较强的经济实力震慑周边。如周初享有最高爵位公爵的诸侯只有八个,分别是焦国,祝国,蓟国,陈国,杞国,宋国虞国,西虢国。

image.png

  上图_ 西周分封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武王在灭商后分封诸侯时,很是怀念古代的圣明王者,即“武王追思先圣王”,于是,周武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从地理位置分布上看,焦、陈、杞三国位于今河南境内,祝在今山东,蓟在今北京。

  宋国是殷人后裔,按照“兴灭继絶”的原则和二王三恪制被封为公爵,以商丘为都。史载“宋地,房、心之分野也,皆膏腴之地。”虞国和西虢国是王室子孙的封国,所以爵位也是公爵,这两国紧挨着周王畿,扼守着交通要道,受封时也是风光无限。

  很明显,在周初社会发展比较落后和土地没有得到普遍开发的情况下,这八个公爵国所处的位置都是在开发程度较高,富庶的中原地区。

image.png

  上图_ 春秋初期的诸侯国

  但令武王和周公没想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分布的密密麻麻,尽管爵位很高,但大都受制于土地面积,很难向周边进行扩张,丧失了日后成为大国的潜力。

  春秋的四个大国,齐、秦、楚、晋,虽然初封时都不如那封于中原的八个国家爵位高,但是他们位于边地,有足够的空间去进行扩张,从而拥有更多的土地和人口。

  如秦国秦穆公本想东进,但受到晋国阻挡后仍可以凭借地缘优势,转而向西发展,于是“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晋国早期虽与戎狄杂处,但在晋献公时也凭借着地缘优势开始大规模扩张,使得晋国“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并且假道灭虢,一举消灭了虞、虢两个公爵国。

image.png

  上图_ 战国七雄

  同时,中原地区地势平坦,四战之地,很容易受到战争波及又无险可守。就像宋国有着不错的实力,先是宋襄公时曾率领四国联军伐齐,后来战国时宋康王又“起兵灭滕,伐薛,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隐隐有战国“第八雄”之意。但也正是此时,宋国四战之地的地缘劣势显现了出来。齐国联合楚魏,三家共同出兵灭宋,直接瓜分了宋国。

  与宋国类似的还要三家分晋后的魏国。魏国虽是战国七雄之一,但也因处在中原四战之地,虽早期势头很强,但最终还是在与周边秦、楚、齐等国的不断交战中消耗了巨大国力,终不复当年风光。秦国曾多次面临东方五国联军的进攻,但因其地处西陲,有地缘优势,只要守住函谷关就不至于灭国。这样一比较,很明显地就可以看出地缘的影响。

image.png

  上图_ 西周时期全图

  总体上来看,周武王和周公分封时那些爵位很高的诸侯往往都分布在富庶的中原地区,这就导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原地区的诸侯分布的越来越密集,那些高爵位的诸侯很难通过扩张去占有更多的资源。反而是封在边地、爵位低一些的诸侯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并且中原地区四战之地,这些高爵位的诸侯很容易受到战争波及,被那些抢先崛起的大国所吞并。

  因此,地缘因素是使得西周分封后爵位最高的国家后来反而不如爵位低的国家强大的重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史记周本纪》《左传》《孟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