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秦国的实力大减 六国为什么不趁机合纵伐秦
2020-05-28 15:40:21 公子华 羌瘣 白乙丙 范睢 秦襄公

  对长平之战后的诸侯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秦昭襄王晚年和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局势的分水岭,此战结束时赵国没了四十万将士,但秦国也不好受,《吕氏春秋》中记载“三年然后决,士民倦,粮食 ”,说明秦国虽然获得了胜利,但秦国也产生了巨大的消耗,那么此时的关东六国为什么不趁此机会合纵伐秦呢?

image.png

  秦国在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曾想一鼓作气的拿下邯郸城灭亡赵国,但范雎怕白起建立过大的功劳,说服秦昭襄王撤军,秦昭襄王答应了,然后赵王前往秦国商讨协议,但之后赵王回国又反悔,秦昭襄王大怒,派出大军围攻邯郸城,爆发了邯郸之战,这次战争又打了3年。这次邯郸之战虽然失败了,但从秦国支撑三年来看秦国在长平之战刚结束时实际上还是有实力的,当时秦昭襄王为了打长平之战只是征发了河东一郡的全体15岁以上男子,秦国其他地区并没有全部发动,所以说秦国还有实力,并没有到达元气大伤的地步。秦国白起一战灭了赵国四十万大军,这是当时最大的歼灭战,六国胆裂心惊,不要说合纵攻秦了,他们对于地当秦军的进攻都是没有信心的。

image.png

  六国的具体情况

  韩国当时在长平之战时就已经是秦国的附庸了。后来秦始皇攻打赵国时,韩非子曾经说韩国已经侍奉秦国三十年,可见长平之战时,韩国是站在秦国这一边的。韩国作为七雄末流,为了自保只能是一个墙头草,当秦国和赵国相抗时,韩国不敢背叛秦国,当秦国胜利后,韩国就更不敢背叛秦国了。为了稳住魏国,秦昭襄王曾经许诺给魏国一个水陆交通的战略要地,秦军如果从这个地方进发,很快就可以到达魏国都城,并且后世秦始皇时王贲就是通过这个地点一举灭了魏国的,所以魏国为了得到这个地方没有支援赵国,结果战后,秦国占据了这个地方并且没有给魏国,魏国家门口被堵,此时再想联合其他国家进攻秦国就要好好考虑一下了。

image.png

  齐国、燕国其实和赵国关系并不好,赵国和这两个国家经常交战,后来的庞暖就是在燕国身上建立威信并随后带领五国大军伐秦,但那次伐秦没有成功,庞暖就把气撒到齐国身上。齐王此时就是一个看客的心态,他心中对于秦国实在提不起警惕心,所以赵国来借粮,齐国不给,其他国家拉他入伙攻秦,齐国也不参加。楚国当时的状态并不好,自从白起攻占了郢都之后,楚国内乱不断,国家衰弱的厉害,要不是后来出了个春申君,楚国的国力会更加衰弱。

image.png

  而赵国更不必说,赵国刚刚没了四十万大军,更加没有力气组织力量去攻打秦国了。

  最后一次合纵攻秦

  几年以后,五国再度合纵攻秦,这次攻秦是在春申君的组织下,赵国庞暖的率领下展开的,但联军达到函谷关后,秦军攻击楚军,楚军最先溃逃,其他国家为了保全最后一点力量纷纷要求撤军,这次合纵攻秦也就虎头蛇尾的结束了。从这次战争能够看出来山东五国虽然明白秦国贪婪,都知道秦国是大患,但因为无法合心齐力,合纵攻秦就是天方夜谭。

image.png

  长平之战后,其余国家或因为畏于秦国的强大,或者因为自身内部原因,无法组成联军,等到五国好不容易在春申君的捏合下出兵了,却又因为各怀鬼胎,只能让这最后一次机会溜走,山东六国只能等着秦军出关慢慢收割他们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