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候了四任皇帝,贤相文彦博都有哪些人生经历?
2020-06-17 15:46:54 陈玄风 张先 昭庆公主 夏竦

  文彦博是北宋的四朝元老,伺候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任皇帝,两度拜相,宦海沉浮50多年,接下来趣历史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

  在位期间,他忠君爱民,秉公执法,被世人尊称为贤相。可就是这样一位贤良君子,在北宋重文抑武、以文制武的大环境里,出于猜忌和防备,却将一位盖世名将百般防备和压制,致使其忧思惶恐而死,实在令人不解和惋惜!

image.png

  北宋四朝元老文彦博

  文彦博是山西人,他和司马光一样,从小就聪慧异常,号称神童。司马光是“砸缸救人”,文彦博则是“灌水取球”,说他小时候跟一群小伙伴蹴鞠(踢球),球掉到树洞里拿不出来,别人都束手无策,文彦博却想到往树洞里灌水,球浮起就取出来了。这样的神童,学业自然优异,22岁就考中进士踏入仕途,从知县、通判做起,不断升迁,最后当上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宰相)。

  与文彦博同时代的有一位盖世名将狄青,与文彦博是老乡,也是山西人。在名将短缺的北宋时代,狄青是难得的一位武功高强、武略超群的名将,驰骋沙场,屡建奇功,被皇帝破例任命为朝廷的最高武职——枢密使。说破例,是鉴于唐朝五代时期藩镇割据、武将造反的教训,北宋建国伊始就制定了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的策略,文官是各地的一把手,武将都受文官节制,朝廷的最高武职枢密使也一直由文官担任。

  所以,名将狄青担任枢密使,深深触动了文臣们的神经,欧阳修庞籍等人纷纷上书反对,文彦博丝毫不顾老乡面子,直接建议皇帝让狄青出任两镇节度使,离开朝廷中枢。宋仁宗说狄青是忠臣,不会出问题,文彦博回了一句大逆不道又锥心刺骨的话:“本朝太祖皇帝(赵匡胤)难道不是后周的忠臣吗?但因为得到军队支持,才会发生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事。”宋仁宗听了,心里惊诧、愤懑、担忧啥滋味都有,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只能同意了文彦博的建议。

  狄青不服气,跑到中书门下为自己辩解,质问外调自己的理由。文彦博直截了当地对这位老乡说:“没有其他原因,就是朝廷有些怀疑你罢了。”狄青一听,唬得魂飞天外,只能乖乖地到外地就任。到地方以后,朝廷每个月都会派使者去看望他两次。每次听说朝廷的使者要来,狄青的心里都七上八下的打鼓,结果不到半年,就忧思得病去世了。一代名将没有战死沙场,却倒在了北宋文官集团的口诛笔伐中!

  客观说,文彦博也不是纯心要迫害狄青,而是源于北宋文官集团那种“轻武、制武、防武”的根深蒂固情节,毕竟前朝藩镇割据、武将叛乱的例子太多了,北宋文臣们有了心病,有了一种未雨绸缪、防止武人作乱的执拗心理,这种心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对江山社稷的高度责任心。

  文彦博确实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他担任监察御史的时候,负责审理将领刘平的案子。刘平在三川口之战中兵败被俘,但临阵脱逃的另一个将领黄德和却诬陷刘平投降西夏,而且收买了刘平的奴仆做假证,致使刘平的家族两百多人都被下狱。文彦博仔细探究案情,很快弄清了事情的原委。但黄德和的活动能量很大,竟然活动到让朝廷另外派了官员来审理此案。文彦博对来的官员说:“现在案情已经有了结果,你应该马上赶回朝廷禀报。如果这件案子出现反复,我自己承担责任!”在文彦博的坚持下,案件真相大白于天下,黄德和被明正典刑。

  文彦博当了宰相后,主动碰了一件别人都不太愿碰的事,就是裁撤“冗兵”。北宋“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问题根深蒂固,牵一发而动全身,处理起来非常棘手。文彦博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会同枢密使庞籍先从裁撤冗兵入手,制定了裁军八万人的方案。动静这么大,朝野内外一时议论纷纷,很多人担心这些裁撤下来的兵士会成为盗贼,仁宗赵祯也很担心。文彦博说:“现在国家和百姓都很穷困,就是因为兵员过多,所以一定要裁撤。如果这些裁撤的兵士作乱,我就是死,也要把这件事平定下去。”在他的勇于担当下,裁军计划顺利实施,被裁的兵士也没有闹事。

  文彦博坚决反对新法,不惜顶撞皇帝。他曾经和宋神宗讨论王安石变法问题。在文彦博看来,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免役法等新政不合实际,纯属添乱,天下士大夫没几个会赞成的。宋神宗听着有些不高兴,质问道:“你们士大夫不赞成,是因为新法对你们没好处,可在朕看来,这些新法对老百姓有益无害,为什么不能变法?”

  此时,执拗的文彦博回了句很出名、也很噎人的话———“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意思是陛下您是跟士大夫一起商议国家大事,不是跟老百姓,变不变法的,当然得听士大夫们的意见,老百姓的意见没那么重要。这句话显露了文彦博作为一名封建士大夫的清高孤傲,以及骨子里对百姓意见的淡然和漠视,更是对皇帝陛下的不满和指责。可能因为文彦博是元老重臣,又在拥立神宗父亲英宗继位上立有大功,血气方刚的宋神宗没有勃然发作,只是拧着眉头不高兴、不说话。

  文彦博反对新法的态度是坚定和一贯的,不随皇帝更替、哪派党人掌权而有所变化。公元1097年,有人上书弹劾文彦博,说他与司马光是朋党,反对王安石变法,诋毁神宗皇帝,宋哲宗只好将他由太师降职为太子少保。同年6月16日,文彦博病逝,享年九十二岁。

  纵观文彦博、富弼韩琦、王安石、司马光等北宋名臣,他们或许政见不同、执政理念有异,也为此而激烈抗争,但这些人所争都是国事之争、道路之争、理念之争,不是为了个人私欲。他们之间都是正大光明地过招,不会用下三滥的构陷污蔑手段。

image.png

  就像王安石和司马光这对政敌,王安石大权在握时,皇帝询问他对司马光的看法,王安石大加赞赏,称司马光为“国之栋梁”。后来变法失败,王安石被罢相,很多人跳出来告王安石的黑状,要求朝廷治他的罪。神宗皇帝征求司马光的意见,司马光说,王安石嫉恶如仇,襟怀坦荡,忠心为国,有君子之风,皇帝千万不可听信谗言。神宗皇帝不禁感慨道:“卿等皆君子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