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君子?君子的标准是什么?
2020-07-09 09:52:31 周朝瑞 高攀龙 邹元标

  什么是君子?君子的标准是什么?趣历史这就为你介绍:

  君子简介

  君子,德才兼备,文质彬彬,有所为有所不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追求的理想人格。

image.png

  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君子为人应如大地一般,厚实和顺,仁义道德,容载万物。

  什么是君子?

  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君,原指古代国家最高统治者,俗称君主。君子,原本是国君之子的意思。根据古代宗法制度要求,国君之子从小就要进行理想和人格的规范教育,所以君子自然成为国人个人修养上的楷模。

  后来,君子一词便被引申为所有道德学问修养极高之人的统称。

  君子的起源与发展

  “君子”一词早在《易经》(传为周文王著)中就已出现了,被全面引用到士大夫及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层面自孔子始,且被之后儒家学派不断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

  《大学》有“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句,其中“君子”应解为“君王”,还有类似章句,如“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亦如此。可见,先秦的君子有“君主”之意。

  《论语》中也有对君子的描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义”就是“宜”,也就是说君子走的路始终是一条适宜的正路。而小人则一心看重私利,在一己私利驱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

  宗法制度下,正妻所生第一个孩子叫嫡长子,第二个孩子叫次子,妾生的孩子叫庶子。由长子形成的家庭体系叫大宗,大宗的长子方可叫君。诸侯之君叫国君,大夫之君叫家君。如果是天之子就叫天子,公之子就是公子,君之子就是君子。大宗里的男性就简称君子。其余由诸如次子和庶子组成的家庭体系为小宗,小宗里的这些男性简称小人。

  古人认为修养高的人必定地位高,比如大宗里的人从小就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无论是礼仪、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着相对较高的素质和修养,听音乐听的是高雅音乐;而地位低的小人一般没条件接受最好的教育,只能听听浅显些的音乐甚至街头的流行音乐。这种教育素质和自身修养的差别,自然会影响到人的道德水准。

  孔子首次在他的学说中,将君子和小人的含义增加了道德因素。但宗法制度并没有改变。孔子有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则不逊,远则怨。”一般理解为:唯有女人和小人是难以对待的,和他们关系亲近他们就不尊重你,和他们关系疏远他们又会抱怨。

  如放在宗法环境下,应这样来理解:这里的女人和小人是小宗里的人,他们和大宗同属一个大家庭,虽然分了大宗和小宗但必竟是一家人,所以处理与小宗之人的关系就很难,和他们亲近,他们就会有非分之想要获得和大宗之人一样的待遇,疏远他们又会抱怨不把他们当一家人看。可见这句话的要点在一个“难”字上。

  对君子的论述,孔子还曾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讲得比较 广泛,是讲言行中各个方面的总原则。

image.png

  曾参则进入了更具体的要求。他说:“君子有三费,饮食不在其中。君子有三乐,钟磬琴瑟不在其中……有亲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遗,此一乐也;有亲可畏,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乐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乐也……少而学,长而忘之,此一费也;事君有功,而轻负之,此二费也;久交友而中绝之,此三费也。”

  《曾子立事》篇还有大量的对君子的严格要求。比如:“君子不绝人之欢,不尽人之礼,来者不豫,往者不慎也。去者不谤,就之不赂,亦可谓之忠矣。君子恭而不难,安而不舒,逊而不谄,宽而不纵,惠而不俭,直而不往,亦可谓知矣。”

  又说:“君子入人之国,不称其讳,不犯其禁,不服华色之服,不称惧冒之言,故曰:“与其奢也,宁俭;与其倨也,宁句。”

  显然,曾参对君子的定义大大地具体化和严格化,虽然并未超出“九思”的范围要求。在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这种师徒相承的样式,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由于曾子学派对“君子”的要求过分严厉,所以有时又不免流露出一些道家者流的味道。

  《曾子立事》篇还说:“君子不绝小不殄微也,行自微也不微人,人知之则愿也,人不知苟吾自知也,君子终身守此勿勿也。”“君子见利思辱,见恶思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君子终身守此战战也。”

  这种做人的小心翼翼的态度,虽其要求基本上还是在儒家的范围之中,但用道家的逻辑来要求君子,其消极避让的倾向已很明显。

  这种倾向,也许是曾参当初要避免的,但思想的发展,如同其他许多事情一样,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便会出现自身难以把握的变形。

  君子的标准是什么?

  后世儒家对“君子”做了更多的规范和要求,比如君子有四不:第一、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 第二、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 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 第四、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一、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

  《论语》说:“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以行。故言则虑其所终,行则稽其所敝。则民慎于言而谨于行。”

  一个君子说话必定有其道理,他们会要求自己谨言慎行,凡事讲求合乎礼仪、不随随便便,每当有所行动,必定有其用意,此即所谓不妄动,动必有道。

  二、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

  谣言止于智者,因此,君子常是非礼勿言,守口如瓶,不说空话,不讲不实在的话。但在该说的时候也必定会说,因为应说而不说,有失于人;不应说而说,则是失言。

  要做个君子,必须不失人也不失言。君子所言,都是有意义的话,慈悲的话,正义的话。所以君子不徒用语言,说话必定有理。

image.png

  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

  古有名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

  君子相当爱惜自己的名誉,对于欲望有所节制,不会贪取妄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以苟且心态妄想获利,更不会落井下石,谋求私人利益,豪取强夺。一个君子假如有所求,一定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正义,必定是为民求利,代众生而求。

  四、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如果是一个君子,他的一言一行都不会随便,凡事他都会经过再三的考虑:这个行为会伤害到他人吗?这件事情会对别人不利吗?想清楚了,他才会有所行动。

  所以君子的行为必定合乎正道。就是要讲真实的语言,要起正直的念头,要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修正直的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