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兰克林:避雷针的发明者,美国《独立宣言》起草和签署人之一

  嗨,大家好,今天小编和大家聊聊美国独立宣言的历史。

  富兰克林于1706年1月17日出生在殖民地波士顿。1718年,12岁的他向詹姆斯学习,詹姆斯是波士顿的一名印刷工。16岁时,富兰克林就开始给哥哥出版的报纸投稿。17岁时,富兰克林从学徒生涯逃到费城,在那里找到了一份印刷工的工作。1724年底,他前往英国伦敦,再次在印刷业找到了工作。富兰克林于1726年回到费城,两年后开了一家印刷厂。这家企业非常成功地制作了一系列材料,包括政府小册子、书籍和货币。1729年,富兰克林成为殖民地报纸《宾夕法尼亚公报》的所有者和出版人。

  事实证明,《宾夕法尼亚公报》很受欢迎,他为该报撰写了大量内容,经常使用笔名。富兰克林在1733年至1758年期间每年出版的《穷理查年鉴》使他声名鹊起,并在经济上取得了进一步的成功。年鉴以其诙谐的格言而闻名,这些格言往往与勤奋和节俭的重要性有关。随着富兰克林印刷业的兴盛,他开始参与到民政事务中。从17世纪30年代开始,他帮助费城建立了许多社区组织,其中包括一个借阅图书馆。全公司,一个警察巡逻队和美国哲学协会,一个致力于科学和其他学术追求的团体。

image.png

  富兰克林还组织了宾夕法尼亚州的民兵,筹集资金修建了一所城市医院,并率先开展了一项铺设和照亮城市街道的计划。此外,富兰克林还为费城学院的创建做出了贡献,费城学院于1751年成立,并于1791年被称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富兰克林也是殖民地邮政系统的关键人物。1737年,英国任命他为费城邮政局长。1753年,他成为美国各殖民地的邮政局长。在这个职位上,他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改善邮政服务。然而,英国人在1774年解雇了他,因为他被认为过于同情殖民地。1775年7月,大陆会议任命富兰克林为美国第一任邮政署长,授权他管理从马萨诸塞州到佐治亚州的所有邮局。1776年11月,他的女婿接替了他的职位。

  1748年,当时42岁的富兰克林将他的印刷事业扩展到整个殖民地,并取得了足以停止工作的成功。退休后,他专注于公共服务,也可以更充分地追求自己长期以来对科学的兴趣。在17世纪40年代,他进行了一些有助于理解电的实验,并发明了避雷针,用来保护建筑物不受闪电引起的火灾的伤害。1752年,他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证明闪电就是电。富兰克林还创造了许多与电有关的术语,包括电池、电荷和导体。除了电,富兰克林还研究了许多其他课题,包括洋流、气象学、普通感冒的成因和制冷。

image.png

  他发明了富兰克林炉具和双焦点眼镜,前者比其他炉具提供更多的热量,而使用的燃料更少。在17世纪60年代早期,富兰克林发明了一种叫做玻璃琴的乐器。贝多芬和莫扎特等作曲家为富兰克林的《阿莫尼卡》作曲。然而,到了19世纪初,这种一度流行的乐器基本上已经不再使用了。1754年,在纽约奥尔巴尼举行的一次殖民地代表会议上,富兰克林提出了一项计划,要把殖民地统一在国民大会之下。尽管他的奥尔巴尼计划遭到拒绝,但它为《联邦条款》奠定了基础。1781年,《联邦条款》获得批准,成为美国第一部宪法。

  1757年,富兰克林作为宾夕法尼亚州议会的代表前往伦敦,并于1751年当选宾夕法尼亚州议会议员。几年来,他致力于解决一场税收纠纷和其他涉及宾夕法尼亚殖民地所有者佩恩后裔的问题。在美国呆了一段时间后富兰克林最初住在伦敦,直到1775年。在他出国期间,英国政府于17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一系列监管措施,以加强对其美洲殖民地的控制。1766年,富兰克林在英国议会作证,反对1765年的《印花税法案》,该法案要求在美洲殖民地的所有法律文件、报纸、书籍、扑克牌和其他印刷材料都要加盖印花。尽管《印花税法案》在1766年被废除,但随后出台了更多的监管措施,导致反英情绪日益高涨,最终导致美国殖民者武装起义。

image.png

  1775年5月,独立战争爆发后不久,富兰克林回到费城,并被选为当时美国政府机构第二届大陆会议的代表。1776年,他是帮助起草《独立宣言》的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在《独立宣言》中,13个美国殖民地宣布脱离英国统治,获得自由。同年,美国国会派富兰克林到法国参加独立战争,寻求法国的帮助。1778年2月,法国与美国签署了军事同盟协议,并继续向美国提供士兵、物资和金钱,这些对美国在战争中的胜利至关重要。从1778年担任法国公使开始,富兰克林帮助谈判并起草了1783年结束独立战争的《巴黎条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