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为何能屡战屡胜?他都有哪些“看家本领”?

  说到古代西方的战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就是赫赫有名的亚历山大大帝,这位从20岁继位的马其顿王国之主,用了13年时间就击败希腊宿敌波斯帝国的帝王,在其军事生涯中,多次以少胜多,成为了当时西方世界的军事神话。在这个过程中,亚历山大屡屡以“锤砧战术”击败敌人。那,什么是“锤砧战术”呢?

  马其顿方阵

  顾名思义,这个战术的意思,就是用步兵吸引住敌人的主力,然后用侧翼迂回的骑兵从后方进攻敌人主力,步兵就是砧板,而骑兵则是锤。这个战术中,步兵就是著名的马其顿方阵,这些希腊重步兵手持长达数米的长矛,以密集队形排列,从前排到后排,长矛也从持握变成竖起,从敌人的视觉看来,方阵的前方就形成了无数矛尖构成的屏障。在亚历山大的时代,直到近两百年后,这一步兵方阵横行西方。而战术中的“锤”,却少有人知,被掩盖在了马其顿方阵的威名之下,不过它们才是亚历山大战术的制胜部队,在同时代,以骑兵出名的东方波斯人,也是他们的手下败将,这群骑兵的名字,就是伙友骑兵。

  一名伙友骑兵

  伙友骑兵,听起来名字有些奇怪,什么叫做伙友呢?其实,就是伙伴、朋友的意思,伙友骑兵之所以会有这个名字,是因为其成员的身份都不一般,大多都是马其顿王国的贵族的子弟。一般来说,说到贵族子弟,大家脑海里浮现的都是纨绔子弟的样子,但是在那个时代,特别是地处希腊北部,与北方色雷斯蛮族相邻的马其顿王国,经常会遭遇袭击,因此国王经常亲率部队迎击,在这些部队里,马其顿的贵族们往往会充当骑兵或者步兵长官,因此,马其顿贵族们武德还是比较充沛的。

  伙友骑兵的成员,就是从这些贵族家庭来的子弟们。而亚历山大身边的伙友骑兵,大多从小和他一起长大,一起接受文化教育,同时一起进行包括摔跤在内的各种武力训练。这样从小培养起来的感情,使得伙友骑兵对亚历山大抱有绝对牢固、绝对服从的忠心,因此,即使亚历山大在后面的战争中常常进行九死一生的冲锋时,他们也紧随其后。

  伙友骑兵的武器装备堪称希腊顶尖装备

  同时,由于这些人的身份原因,王国和他们各自的家庭也为他们配备了当时最好的武器装备,因此,这些骑兵的长矛、刀剑、盔甲都远远强于步兵同僚们,他们全身身披肌肉外貌的希腊传统重甲,手持3米多的长矛,除了战马没有披甲,他们可谓是全身化为铜墙铁壁,这也为他们后来的战绩提供了充足的物理基础。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在那个时代,骑兵是没有马镫和马鞍的,因此需要全程骑在仅仅只有兽皮覆盖的马背上,这就要求极其高超的马术了,否则别说激烈战斗,就连马匹稍微动一下,都有可能直接掉下来。

  伙友骑兵在历史上第一次闻名,是在亚历山大东征波斯帝国的第一战。当时,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军横渡赫勒斯滂,从欧洲抵达现在的土耳其境内。当地的数名波斯帝国总督面对敌人,立刻召集大军,还雇用了两万人的希腊雇用重步兵,他们堵在亚历山大的必经之路上,还企图扎营在格拉尼卡斯河对岸。凭借河水拦截马其顿人。

image.png

  亚历山大强行渡河

  当亚历山大抵达战场后,发现波斯的大批骑兵已经先占据了对岸,为了抢在对方步兵赶到前渡河,他立刻就率领骑兵渡河攻击了。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军队在渡河的时候,是非常虚弱的,我国就有“半渡而击”的说法,可是,亚历山大就率领着伙友骑兵和轻骑兵冲了上去,强渡格拉尼卡斯河,波斯骑兵立刻趁机攻击,他们又是射箭,又是冲上来攻击。结果,他们的弓箭根本射不穿伙友骑兵的盔甲,而等到了近身战,波斯骑兵又打不过伙友骑兵,要知道,波斯的弓箭和骑兵自古就闻名,可是面对伙友骑兵,他们的骄傲都成了玩笑。

  就这样,亚历山大亲自率领伙友骑兵顶着波斯骑兵的攻击强行渡河,之后,马其顿的步兵们也跟着骑兵的路线渡河,伙友骑兵还没罢休,在完成渡河后,他们又再次攻击波斯的步兵,连波斯步兵也跟着崩溃了,最后亚历山大就这样以骑兵突袭的方式赢得了胜利。渡河强袭对岸敌人,打垮对方骑兵后又击垮对方步兵,这还是在没有马镫的时代,由此可见伙友骑兵的战斗力之高。从这一战开始,伙友骑兵便开始了它的传奇。

  在之后的伊苏斯战役中,亚历山大第一次正面迎战波斯帝国皇帝大流士三世,面对号称50万的、实际约有10万人的波斯大军,手头只有4万人的亚历山大进行了“锤砧战术”的完美演示。由于战场位于大海和群山之间的平原,因此大流士便没有在山地部署骑兵,因为他认为骑兵很难在这里发挥实力。要说大流士对于骑兵的认识,还是很符合那个时代的,可是伙友骑兵的存在超乎了他的想象,当波斯大军和马其顿方阵进行鏖战之时,亚历山大居然亲自率领着伙友骑兵就从右方的山地进行了大迂回,出现在了大流士的中央部队身后,大流士一看直接就傻眼了,这是从哪里飞来的马其顿人呀?

image.png

  伊苏斯战役中的亚历山大

  按理说,迂回了如此之长路程的无马镫、无马鞍的骑兵,还个个身披重甲,应该很累了,结果不然。伙友骑兵对着波斯军的屁股一顿揍,大流士一看那是心惊胆战,立刻带着身边人就逃跑了,留下了还在奋战的波斯主力,结果这些主力就惨了,伙友骑兵调转马头,对着还在和马其顿方阵作战的波斯人就是一阵猛烈的冲击,将后者彻底击溃了。这一战结束了之后,大流士的老婆女儿,也都被亚历山大给俘虏了。而在这一战,伙友骑兵展现了他们在崎岖地形上的高超马术以及极度充沛的体力,他们的完美表现,也使得亚历山大将一个更大、更危险的任务交给了他们,他们发挥的舞台,正是高加米拉战役。

  众所周知,高加米拉战役是亚历山大军事封神的一战,此战亚历山大以不足5万人,对决号称百万、实际应为20万的波斯帝国大军。由于兵力的极大劣势,亚历山大决定通过斩首战术来取得胜利,利用骑兵在乱军之中穿插,直取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而负责万军之中取皇帝首级的部队,当然还是伙友骑兵。

  亚历山大的冲锋

  整个高加米拉战役,马其顿军的全部行动,都是围绕着亚历山大亲自率领的伙友骑兵展开的。马其顿军的左翼一边防守一边收缩,吸引了波斯右翼大批骑兵的猛攻,正面的马其顿方阵则牢牢地钉住了绝大多数的波斯步兵,而亚历山大所在的马其顿右翼,则是拼命延展着阵线,吸引对面的波斯人。为了防止被迂回,波斯左翼大军也跟着延展阵线,这就正中亚历山大下怀,于是他亲率以王家中队为首的伙友骑兵朝着对方左翼和中军的缺口冲去。一鼓作气越过了波斯人的阵线,直接突破到了波斯大军背后。

  这时,伙友骑兵面临着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极短时间内阵斩大流士三世了,此时马其顿全军主力在没有主帅亚历山大的情况下正在和波斯大军鏖战,时间容不得一丝的拖延。于是伙友骑兵朝着大流士三世一路突破过去,大流士三世发现了敌人的骑兵在靠近,于是慌忙让部队去迎击。结果,波斯步兵上去拦,被伙友骑兵突破,波斯重骑兵上去拦,更惨,不仅被对方突破,主将也被斩了。大流士三世都能看见带着伙友骑兵的亚历山大了,于是这次又被吓得魂飞魄散,再一次选择了逃跑。主帅一跑,波斯大军于是崩溃,亚历山大于是就这样取得了高加米拉的史诗胜利。

  描绘亚历山大与大流士三世的绘画

  从这三场有历史具体记载的战役不难看出,亚历山大取得的传奇胜利,确实是靠着马其顿方阵和伙友骑兵共同的配合才能取得的。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在亚历山大死后,尽管希腊世界也有君王也试图保留伙友骑兵这样的部队,但是,除了盘踞东方的塞琉古帝国还能有少数伙友骑兵以外,伙友骑兵还是在希腊文明的部队中逐渐消失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罗马人和马其顿人交战的时候,百年以后马其顿军就完全没有类似于伙友骑兵的部队存在,导致整场战斗都是步兵之间的决战,因此,如果把马其顿方阵败给罗马军团,视为亚历山大本人的部队不如罗马军团的话,那当然是彻头彻尾的瞎说。

  亚历山大之后,西方骑兵发展重回低谷

  有意思的是,罗马军团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也并不重视精锐重装骑兵,而像伙友骑兵这样的特殊部队,当然他们就更不感兴趣了,因此,直到后面面临和萨珊波斯帝国的战争时,以罗马为代表的欧洲,才重新发展起了自己的重骑兵,不过这时距离伙友骑兵的辉煌历史,已经有500多年了。

  另外,即使是关于亚历山大的现代影视作品中,大多也只是描绘了马其顿方阵,而并没有提到伙友骑兵,比如在好莱坞拍摄的亚历山大大帝的电影中,虽然有亚历山大率骑兵在高加米拉冲锋的镜头,但是影片中却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伙友骑兵的特点,当然也没有丝毫的文字提示,这也是这部优秀影片中的一点小小的遗憾。

  大多数作品中有个马其顿方阵就不错了

  但是,这里最后还是要说一下日本人关于亚历山大大帝军队的描述。在某部称呼大帝的波斯名字伊斯坎达尔的动画里,亚历山大的部队战法变成无脑全军冲锋,这下别说伙友骑兵了,连马其顿方阵的战术都没了。

  历史如此,影视如此,因此像伙友骑兵这样西方早期的王牌骑兵部队,被埋没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