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仙芝外战无敌 高仙芝为什么打不过安史之乱的叛军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高仙芝和安史叛军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朝是我国最辉煌的一个朝代之一,至今外国还都把中国人的街道称为唐人街。而唐朝初期,兵强马壮的帝国铁骑平定了很多边境的少数民族,高句丽就是其中之一。而今天的主人公高仙芝正是出生在高句丽,观其一生,立下战功无数,多次平定外乱,为了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可惜却因对抗安史叛军战败而惨遭斩首,究竟是为什么呢?

  高仙芝出生在一个军事世家,从小就跟随父亲戍卫边关,身材伟岸,仪表堂堂,善骑射,有帅才,20岁就因军功升职游击将军,与其父平起平坐

  曾大胜小勃律,生擒石国(乌斯别克斯坦)国王,纵横边疆无人能敌,后因边境策略失败,外加内部将领反水导致兵败怛罗斯,回朝后被封密云郡公。

image.png

  是时,安史之乱爆发,因为唐玄宗曾一度对安禄山信任有加,曾有人状告安禄山要谋反他都不信,如今安禄山的叛乱如同打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这导致其恼羞成怒,而他不仅没有清醒的认识到其严重的后果,还错误的判断叛军都是乌合之众。

  他坚信作为正规军的唐军的战斗力,平定叛军的决心是空前的高涨,也正因为他的心急平乱,导致了后来悲剧的上演。

  号称“大唐帝国双壁”的高仙芝、封常清在对阵安史叛军时接连失利。真的是因为俩人的能力不行么?其实让我们翻看史料就有答案,当时安禄山手下精兵15万都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而反观高仙芝俩人手下的士兵,虽然号称是“关中精锐”,但其实大部分都是刚刚入伍的农民,毕竟关中的安逸生活太久了,根本就没适应战争的残酷。

image.png

  所以农民军对战安史精锐,自然是屡战屡败,而关键时刻,高仙芝用他过人的战略眼光分析局势,果断放弃潼关以东地区,退守潼关,这才保证了关中的安危。

  而此时的李隆基完全不顾战场形势,一味的要求高仙芝与封常清出战,迅速平定叛军,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痴人说梦

  外有强敌,内有佞臣,监军太监边令诚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上书唐玄宗称高仙芝中饱私囊,克扣军饷。本来唐玄宗就因战事不利而龙颜不悦,如今听到如此奏报,立刻龙颜大怒,下令边令诚将二人斩首示众。

image.png

  边令诚回到军营先逼死封常清,当封常清死后,他又带了100名陌刀手找到高仙芝,宣读圣旨。高仙芝听完言道:“我退守潼关,我认罪,但是说我克扣军饷,完全是污蔑我!”

  边令诚说:“上是天,下是地,被你剥削的士兵都在外边站着呢,你还不认罪么?”

  高仙芝冲着门外将士高声说道:“我招你们入伍,虽然得到了一些物资,但是还不足以武装你们,我们只是期望建功立业,用军功换赏赐,但是叛军势大,我下令退守潼关,是为了给皇上守住门户要道。今天士兵们给我做个证,我要是克扣大家军饷,大家就喊是,如果不是,就喊冤枉。”

  结果门外士兵都高呼:“冤枉。”呼声震天。

  然太监边令诚不为所动,令刀斧手行刑,大唐帝国双壁在同一天殒命,唐玄宗自毁长城。

  唐玄宗杀了高、封二将其实也是给自己甩锅,这样他就可以昭告天下战败是因为二将无能,不是我皇帝不够英明。

  后来唐玄宗派名将哥舒翰赴潼关拒敌,同样是逼其出战,导致了后来哥舒翰兵败投降,最后惨死的局面,可见唐玄宗对战局的把控不足。

  外战无敌的高仙芝为何打不过安史叛军,其主要原因总结有以下几点:

  第一、高仙芝手下士兵战斗力不足;

  第二、监军太监边令诚干扰高仙芝指挥;

  第三、唐玄宗对战事把控不足,操之过急也是主因。

  PS:其实只要高、封二人死守潼关,叛军定会不攻而破,因为郭子仪李光弼等都将叛军老巢端了,胜利是迟早的事,害死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三大名将的还是李隆基的无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