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变谢太后被俘之后是什么境遇?一首诗写得温情无比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谢太后的故事。

  南宋的灭亡时间,史学界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不少人认为,崖山海战失败后,陆秀夫抱着幼帝殉国,才是南宋的最后时刻。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按照通常的史家观点,1276年南宋临安府被元军占领,就应该是南宋的终点。当年,南宋居民人心惶惶,阴云笼罩,心中的惊惧到了无以复加的极点。

  这种担忧并非没有道理的,北宋灭亡时的靖康之变,虽然时隔百年,依然记忆犹新。而且,蒙古人比金国人更加凶悍野蛮,动辄屠城,临安府的血光之灾看起来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事实却很意外。

image.png

  忽必烈攻下临安之后,并没有进行屠杀泄愤,而是最大程度安抚了百姓。同时,为了稳定人心,他还尽可能地保留宋朝行政机构和官员。站在后世人的立场上,我们不应太多苛责。这也说明,蒙古贵族的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他们不再认为自己是劫掠者,而是实实在在的统治者。

  即便是对于南宋的宗室,蒙古贵族们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善意。当时名义上的皇帝宋恭帝,实际的统治者是66岁的谢太后。白发苍苍的谢太后带着自己的儿媳全太后以及宋恭帝开城投降,他们得到了忽必烈的善待。当时,有一首《湖州歌》是这么写的:

  三殿加餐强自宽,内家日日问平安。

  大元皇后来相探,特赐丝縎二百单。

image.png

  这首诗的作者是汪元量,非常有才华,他的职业虽然是宫廷琴师,却精通诗词。在他的前半生,一直居住在南宋宫廷之中,后半生随着朝代更迭,又搬进了元大都。在晚年他请求南归,当了一名道士,写下了很多回忆风云变幻的诗歌,被后世认为像杜甫一样记载了历史。

  《湖州歌》是由许多首诗歌形成的组诗,是汪元量的代表作。这一首,写的就是反映了谢太后、全太后被俘生活的诗歌。她们受到了很好的优待,一日三餐衣食无忧,还能得到加餐。物质上丰富,还能得到日日问安的精神慰藉。这些事情当然不是由忽必烈来完成,而是元朝皇后的作为。她来探望两位前朝太后时,还带着丝绢作为礼物。

  说实在的,亡国的君臣面临的局面相当尴尬。在封建历史上,这样的失败者下场是最凄惨的。然而,南宋宗室所遭遇的算是最好的境遇了。除了忽必烈的开明外,察必皇后的善良贤德,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image.png

  察必皇后就是诗中的大元皇后,她出自美女云集的弘吉剌部,颜值很高,历来就受到忽必烈的宠爱。不仅如此,她虽然成长在信奉强者为尊的草原,却有一颗仁慈善良之心。她甚至还规劝忽必烈,两位太后年事已高,在大都并不习惯,还是应该放她们到南方居住。

  这个说法被忽必烈拒绝了,而且忽必烈还告诉察必皇后,两位太后的身份特殊,如果离开元大都,很容易被人要挟利用,借机生事。这不仅对元朝统治不利,对两位太后也没有好处。将她们留在京城,看起来是监禁,其实是最好的保护。

  这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察必皇后眼见说服不了忽必烈,就更用心善待两位太后。她关心老人们的生活,嘘寒问暖,甚至以晚辈自居。诗中的场景,其实是汪元量的所见所闻。作为胜利的一方,并没有惺惺作态的必要,察必皇后能够做到这样,足见她的善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