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修建大报恩寺和九层琉璃宝塔?

  趣历史小编整理了大报恩寺的由来给大家详细说明一下,快点来看看吧。

  大报恩寺是朱棣为纪念朱元璋马皇后而建,明永乐十年(1412年)于建初寺原址重建,历时达19年,用了10万军役、民夫,耗费248.5万两白银。

  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修建,金碧辉煌,昼夜通明。整个寺院规模极其宏大,有殿阁30多座、僧院148间、廊房118间、经房38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寺院,为百寺之首。

image.png

  只是,朱棣并未看到大报恩寺竣工。

  当时,由郑和与另一名太监监工。但中途的时候,因为郑和下西洋没能全力监督,使得工地滥用现象严重,导致工程进展缓慢。为此,1428年(宣德三年),明宣宗朱瞻基特下御敕,要此时已出洋回国任南京守备的郑和“即将未完处,用心提督”,限期完工。

  大报恩寺开建时,朱棣还在外带兵征战。所以,这些人中有士兵,但数量不会特别多,主要作用不是做苦力,而是维系现场秩序。然而,民间却有说法,这些苦力都是犯人。史书文字也证实了这一点,《明史·郑辰传》有这么一段话:

  “南京敕建报恩寺,役囚万人……”

  后担心发生动乱,皇帝派郑辰前去查看。

  有规定,匠人干满三年才能回家,采用轮班制;烧制琉璃的匠人每次干活不得少于三个月,一年一轮;当然,也有坐住制。可见,这制度等于“服役”。

  除此,每个匠人手下会带5名役夫。

  当时,朱棣为了更好地激发大家的干劲,特意下诏:士兵和工匠干活满一年,中间从没请过假的人,每人可得十锭赏钞,两匹赏布,还能免除杂役、差拨。对于囚犯,凡是原来有死罪的,工程完工之日,就是他们死罪赦免之日。

  高达78.2米的大报恩寺琉璃宝塔,通体琉璃。自建成之后,就成了中国的最高建筑。因为,琉璃是烧制的,所以,此塔又被称为“永乐大窑器”。

image.png

  其实,关于琉璃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到了元代,琉璃的生产初具规模,特指陶胎铅釉制品。当时的匠人大都来自山西,以前的手艺活都是“继承制”,不外传。但这种工艺长年累月接触到大量有毒金属物质,如铅,所以,这些匠人的寿命都不长,甚至无后。

  琉璃塔虽是流光溢彩,可背后的付出又有谁真正介意呢?工艺的特别,决定了工程量的繁琐。陶土胎要在1200℃左右的高温下烧制,表面再涂刷铅釉,再经过800℃左右的温度才能完成烧制。之后,各种金属的氧化物,如:铁、铜、钴、锰等和石英等在一定比例下调制,制成着色剂。

  耗费如此巨大,但也避免不了天灾人祸。嘉靖年间,遭遇雷火。万历年间,塔心木头腐朽,后得以重修。清代期间,也修缮了多次。

  琉璃塔最终被炸毁于咸丰四年。

  对此,说法有很多种,但归结于一点,就是一方担心该塔被对方占领,利用其高度优势发起进攻,故将其一炮毁之。可到底是太平军还是湘军,没人能说得清。

  其实,在战乱之中,这种地标性建筑最容易成为目标。只可惜一个大窑器就这么成了一堆瓦砾,而大报恩寺的其它建筑,也由于大火毁于一旦。

  痛惜的同时,一枚“佛顶真骨”的出土,还是给后人带来了惊喜。在当时,大报恩寺是中国佛经流通中心,承担着绝大部分寺庙的印经工作,以《永乐南藏》的影响最大。

  在古都中,南京佛教文化的盛行程度鲜有超越者。当时,寺内设有十大宗派讲座,可见其交流程度,这也说明了南京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image.png

  那么,朱棣当年为何要“一掷千金”建一座寺庙呢?

  按照他自己的说法,目的很明确,为了报恩。于是,学者们开始忙上了,并找出了“碽妃”,对此,民间也是议论纷纷。

  因为,朱棣是夺了侄儿朱允炆的皇位,所以,更有人说他不是马皇后的亲儿子。但是,按朱棣的出生来推断,除了马皇后,没别人。有时,民间的说法也只能听听。此外,关于大报恩寺的选址以及工艺是否失传,也一直被人议论。

  其实,不管大报恩寺如何被热议,它都如很多建筑一样,在战争中显得非常无助。因为,再高超的建筑手法,再精美的建筑工艺,在动荡的时代当中,只会沦为掠夺者眼中的“财宝”,归于己有。若是再觉得它不利于自己,更是直接将其毁灭。

  78.2米的高度放在今日,也是相当显眼了,想当年,各路人士纷纷向往之,而后人只能从文字中感受它的雄美和华丽。若是知道它的经历如此让人痛心,朱棣当年会不会考虑用另一种方式来报恩呢?想来,皇帝都觉得江山永远是自家人的,怎会有失去的时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